收藏 分享(赏)

中国近代现代史练习(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901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现代史练习(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近代现代史练习(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近代现代史练习(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近代现代史练习(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近代现代史练习(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国近代现代史练习(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国近代现代史练习(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国近代现代史练习(二).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国近代现代史练习(二).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国近代现代史练习(二).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国近代现代史练习(二).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国近代现代史练习(二).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近代现代史练习(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1、“大皇帝君临万国,恩被四表,无论内地外夷,均系大皇帝百姓。”这材料所反映19世纪上半期清朝的突出问题是 A、清王朝国力仍然强盛C、清王朝皇权至高无上 B、清王朝仍是天朝上国D、清朝皇帝大臣愚昧无知,闭目塞听 2、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性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形式上独立,实际上为帝国主义统治 B、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C、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主权 D、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3、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

2、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进行。”1856年,法国外长又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并说“这是一个关系至高无上利益的问题”。以上材料表明 A、英法在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B、英国希望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C、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英法决定用战争来扩大侵华权益 4、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革命性,又有封建落后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领袖的主观愿望 B、农民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性质 5、资政新篇颁布后并未付诸实施,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时值战争环境,无暇顾及经济建设 B、忽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本质

3、 C、丝毫未涉及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 D、缺乏实施的社会经济条件和阶级条件 6、1861年,恭亲王奕訢上奏说:“综计天下大局,是今日之御夷,譬如蜀之待吴,蜀与吴,仇敌也,而诸葛亮秉政,仍遣使通好,约共讨魏。”这表明当时奕訢 A、极力主张与英法联军签约言和 B、请求咸丰帝学诸葛亮联吴讨魏 C、明确主张联合列强讨伐太平军 D、决定用遣使通好政策对付外敌 7、1862年,太平天国答应英国照会说:“照会敬悉意,不胜诧异,须知贵国敬奉耶稣,我天朝崇奉上帝,贵我两国既以崇拜耶稣为宗教之本源,自当世代交好,有如一家自当各守天教,权衡双方缓急,而不可以损人利己。”这段话表明 太平天国对英国侵略本质认识不清 太

4、平天国想利用宗教联英反清 太平天国对英国妥协讨好 愿与英国友好,但不能损害中国权益 A、 B、 C、 D、 8、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开始调整战略,开始举办民用工业和海军的客观形势是 列强加强对华经济侵略 列强加强对华军事侵略,打破“中外和好”的局面 国内未出现大规模人民反抗斗争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呈增长态势,商品倾销呈下降态势 A、 B、 C、 D、 9、洋务运动期间,湖南巡抚王文韶说:“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如果机器盛行,则失业者渐重,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胜言矣。”材料所表达的思想主张,不包括 A、清朝某些地方官员坚持封建“重农”思想 B、顽固派反对洋

5、务派使用机器 C、农耕生活是稳定封建统治的保证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统治的阻碍 10、中国无产阶级先与中国资产阶级产生,其决定性的因素是 A、无产阶级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 B、中国资产阶级先天不足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生产中的地位不同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11、“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船、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事,一体准许民间开设,无所禁止,或集股,或自办,悉听其便。令以商贾之道行之,决不拘于官场体统。”这段话代表的利益所属的阶层、阶级是A、洋务派 B、民族资产阶级 C、农民 D、小资产阶级 12、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到革新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由

6、(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以后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这种变化反映出 中国对西方的认识逐渐深入 中国对西学由排斥到逐渐接受 中国人的思想由中国中心主义发展到西方中心主义 中国对西方的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A、 B、 C、 D、 13、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深刻说明 A、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在中国行不通 B、要取得反侵略斗争的胜利必须先进行反封建斗争 C、中华民族富有抗争性,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 D、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 14、帝国主义国家对租借地的统治方式是 A、扶植地方傀儡政权 B、以清朝官吏为统治代理人 C、由军队实行军事管理 D、进行直接的殖民统治 15

7、、早期维新派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主要是因为 A、阶级出身不同 B、义利观不同 C、不满洋务派单纯学习西方技术 D、主张“内修政治,外笃友谊” 16、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主要因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C、光绪皇帝的大力支持 D、康梁等人的积极宣传 17、1900年初夏,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由“剿灭”改为“招抚”的目的是 A、消除与义和团的矛盾 B、承认义和团的正义性 C、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D、义和团势力浩大,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 18、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条约订立以后 A、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B、清政

8、府在军事直接受帝国主义威胁 C、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形成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19、有人认为“戊戌变法的推行者采用了洋务派的路线,清末新政又实践了维新派的主张,三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下列对此评价最为准确的是 A、三者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因此本质相同 B、三者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一样,因此本质相同 C、三者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不同,因此本质不同 D、三者学习西方的内容不尽相同,目的不一,因此本质不同 20、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驱逐鞑虏 B、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 2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根本意义在于 A、否定君主专制

9、制度 B、承认主权在民 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D、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22、1911年袁世凯就任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下列各项对这件事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袁世凯掌握了清朝的全部大权 B、北洋军阀集团取代了满洲贵族的统治地位 C、清政府实际上徒具虚名 D、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的工作宣告完成 23、1912年清朝统治的结束,意味着在中国 A、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 B、专制统治的结束 C、封建统治的结束 D、君主立宪制的破产 24、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基本上都是资产阶级孤军奋战,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最终失败,这在根本上是因为 A、中国广大民众的觉悟程度太低 B、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太低 C、帝国主义的干

10、预和破坏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型和妥协性 25、1912年,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主要目的是 A、组织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联合中间党派,造成第一大党 C、克服同盟会力量分散的弱点 D、取代孙中山在同盟会的领导地位 26、20世纪初至五四运动前,中国两大主要社会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政府统治集团、北洋军阀统治集团的矛盾,这主要是因为 A、帝国主义国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B、帝国主义国家初步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D、清政府、北洋军阀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7、日本驻华公使在将“二十一条”提交给

11、中国政府时说:“希望贵大总统高升一步。”护国运动开始后,日本政府拒绝接见袁世凯派去的特使,责备袁世凯“断行帝制,无视友邦劝告”。这种现象根本表明 A、日本由支持中国实行帝制转为反对中国实行帝制 B、日本并不真心支持袁世凯 C、为维护日本在华利益日本准备抛弃袁世凯 D、日本对华政策缺乏连续性 28、下列对北洋军阀的评述正确的是 A、因帝国主义对中国分而治之的政策而产生 B、是中国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 C、其统治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国民革命运动结束了其反动统治 29、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多种思想潮流迭起,冲突剧烈,说明这一时期的中国 产生了多种政治力量 先进的中国人勇于探

12、索救国真理 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A、 B、 C、 D、 30、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这主要是因为 A、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 B、儒家思想严重阻碍民主思想的传播 C、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D、儒家思想严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材料选择题:本大题共三小题, 31、材料一: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前一个林则徐是主剿的。他是百战百胜的,他所用的方法都是中国的古法。可惜奸臣琦善受了英国人的贿赂,把他驱逐了。英人未去林之前,不敢在广东战,既去林之后,当然就开战。所以,士大夫想,中国的失败不是因为中国的古法不行,是因为奸臣

13、误国。可惜道光二十年夏天定海失守以后,林没有机会与英国比武,难怪中国人不服输。真的林则徐是慢慢觉悟了的。他到了广东以后,他就知道中国的军器不如西洋,所以他竭力买外国炮,买外国船,同时他派人翻译我国所办的刊物。他在广东所搜集的材料,给了魏默深。魏后来把这些材料编入海国图志。后来日本的文人把这部书译成日文,促进了日本的维新。 摘自蒋廷黼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远东的近代史就分完全变更面目。为什么道光年间的中国人不在鸦片战争以后就起始维新呢?中国士大夫阶级(知识阶级和官僚阶级)最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无论在哪个时代,总有少数

14、人看事较远较清,但他们怕清议指摘,默而不言,林则徐就是个例子。 摘自蒋廷黼中国近代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作者描述的关于林则徐的两种观点?哪一种是错误的? 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说作者对于林则徐的批评是否正确?为什么? 32.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又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

15、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当风潮最剧时,亲友危之,宗族议之,(启沅)亦绝不为动,其魄力之雄毅有如此者。然以事招众忌,乃改创缫丝小机,以便小资本家经营,功用则与大机无异,而小机之利尤普。卒之(终于)风气日开,南、顺(南海、顺德)各属群相仿效。今(1910年)则全省缫丝均用机器,多至百数家。 摘自南海县志卷21 材料二: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第二个理由是因为男女在同一厂房里作工,有伤风化。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 摘自1874年捷报卷12

16、 回答: (1)根据以上两个材料,把有关继昌隆缫丝厂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7分)(2)综合你所列出的情况,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结论?(3分) 6. 阅读下列材料表1单位:千海关两年份 洋货进口净值 国货出口总值 出超(+) 入超(-)1864 4621048654+24441866 6717450596 -165781876 7027080851+105811890 127093 87144 -399491894 162102 128105 -33998 表2单位:千海关两年份 出口指数 入口指数出超(+) 入超(-) (1913年为100)

17、(1913年为100) 1913 100 100 -5668 1914 88.399.8-41301915 103.9 79.7-35611916 119.5 90.6-34601917 114.5 96.4-26581918 120.5 97.3-19011919 156.4 113.5 -1618回答:(1)1864年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什么状况?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2)18661876年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状况有何变化?其原因是什么?(3)18901894年间,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状况有何特点?其原因是什么?(4)19131919年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状况有何变化?原因何在? (5)从

18、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三、问答题 34、俾斯麦在论及中日两国学习欧洲时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本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也!”结合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学习西方的目的和90年代的结果,评述上述言论,并简述对你的启示。 35、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这是史学界公认的观点。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据此,有人认为甲午战争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你对上述观点有何看法?试论述之。 36、在反对封建主义方面,资产阶级维

19、新派与革命派的思想主张有哪些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阶级根源是什么?同二者相比,新文化运动有哪些更为进步的思想主张?根据当时的不同历史条件,分别指出三者在反封建方面的明显不足之处。 参考答案 二、 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C B D C C A D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B D C A C C D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D A B A D C C A C 二、材料选择题 31、(1)一种观点认为林则徐能够用中国传统的办法战胜英国侵略者,因为清政府的破坏,林则徐无法施

20、展才能,因而导致鸦片战争失败。另一种观点认为林则徐逐渐认识到当时的中外形势,他能够首先开眼世界,而不能够扭转当时的战争形势。第一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持这种观点的人不了解世界的潮流,仍然没有摆脱“天朝上国”的迷梦。 (2)作者认为林则徐害怕舆论的指责,坐视国家衰败,不敢公开说明自己的见解,因而延缓了中国改革和近代化的进程。 不正确。中国当时没有发生改革运动是由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决定的。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尚未出现,不具备改革的客观条件,而不应该由林则徐来承担责任。 32、 (1)机器生产,产品质量好。产品主要供出口,获利多。机器缫丝业同手工缫丝业发生利益冲突。机器缫丝受到旧习俗、旧观念的反对。

21、 缫丝厂存在污染环境和工人技艺不熟练的问题。陈启沅顶住了各种压力,坚持办厂。陈启沅研制并推广了缫丝小机。(2)答案按以下两类给分: 一类:陈启沅对该厂的生产与销售经营有方,管理得法,敢于坚持,勇于创新,使这一家早期民族近代工业能够成长并扩大了影响。二类:继昌隆应用近代技术和机器生产,代表了新的生产力(或生产方式),显示了对手工业生产的优越性,虽然会遇到种种阻力,但终究要发展起来。评分说明:第(2)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能力。以上两类答案角度不同,不得交叉计分。如能把两类答案都清楚答出,可以加2分,即第(2)问最高可给5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0分。 33、(1)处于出超地位。因为中国的自然经济对西

22、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仍有顽强的抵制作用。(2)经过一段入超后又变为出超。经过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大门进一步打开,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外国商品源源流入中国,所以最初中国处于入超地位。到了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逐步展开并逐渐深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也产生了,它们对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抑制作用。(3)基本处于入超地位。一是由于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加快;二是由于外国列强取得的侵略特权越来越多。(4)入超幅度大为减少,且呈下降趋势。原因是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一战使英法等国势力大为削弱。 (5)西方列强的侵略是妨碍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中国民主革命必须要反对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 三

23、、问答题 34、(1)俾斯麦的观点是正确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2)19世纪60年代,中国兴起洋务运动,目的是维护腐朽的清政府统治。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单纯学习西欧的军事技术,购置武器、机器,但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洋务运动最终的结局是自强未强,求富未富。(3)19世纪60、70年代的日本明治政府,废除封建制度,引进西方生产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注重教育,并在政治上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并最终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4)启示:先进的社会制度是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的根本保证。 顺应历史发展的成功变革,能使民族自

24、立于世界之林。 35、观点一: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通过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日本控制了朝鲜,为其向中国东北扩张势力创造了条件。中国领土的割让,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也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为偿付巨额赔款,清政府被迫大举外债,是帝国主义借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新商阜和内河新航线的开辟,便利了列强对中国内地的侵略。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列强从此对华大量输出资本,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凭借片面最惠国待遇,都享有日本取得的特权,列强对华侵略进入新的阶段。总之,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的进程。 观点二: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甲午战争和马关条

25、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偿付赔款,放松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客观上使中国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的机会,为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发动救国运动准备了条件。列强的侵略,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随着西学的传播,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和革命思想先后成为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它们冲击封建专制思想,引起中国思想文化等领域的深刻变革。 观点三:上述观点都是片面的。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也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具体论证见上)。但二者相比,前者是主要的,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进步所起的

26、阻碍和延缓作用远大于其客观上的推动作用。 36、差异:维新派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学说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的思想;革命派直接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思想武器,进一步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维新派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科技和文化教育,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变封建君主政体为君主立宪制,但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革命派照搬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反对君主立宪制,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并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 阶级根源:维新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政治利益,刚刚从封建阵营中分化出来,与封建旧势力联系多;革命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的政治利益,同

27、封建旧势力联系少。 进步主张: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对封建正统的儒家传统道德进行了批判,直接指向孔子旧礼教。新文化运动后期,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始用新的思想武器反对封建主义。 三者不足:维新派缺乏反封建斗争的勇气,没有把对封建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同变革生产关系结合起来。革命派注重在政治上同封建势力作斗争,但缺乏对封建思想的批判。新文化运动在猛烈批判封建主义思想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绝对否定的偏向。 中国近代现代史练习(二)试题分析 此试题为四中阶段练习之一。阶段练习为高考历史总复习之必不可少的阶段之一。前面我们做过中国古代史练习和中国近代现代史练习。

28、我们现在将中国近代现代史练习(二)和世界近代史练习补上,作为大家在假期的作业。大家将四次阶段练习和一次自中国古代史至世界近代史的总复习都要保留好,对于其中经典的和错过的题目一定要弄懂弄熟。 第2题答案是B。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一部分主权,保留了一部分主权,形式上为本国统治,实为帝国主义统治。半封建是指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二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有表现。 第3题答案是C。英国外交大臣认为“新贸易市场尚待进行”,法国外长认为要进行“商业关系的推广”,这就是希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材料并没有反应英法决定用哪一种方式来达到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 第4题答案是B。农民是小生产者,所以

29、受大生产者(即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因此具有革命性。农民是小生产者,视野狭窄,而且并不代表新的生产关系,因此又具有落后性。农民阶级的这两面性都体现在太平天国的纲领田朝田亩制度中。 第5题答案是D。资政新篇第一次在中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毫无疑问是进步的。但是,当时中国还没有产生民族资本主义。资政新篇的推行缺乏必要的社会经济条件和阶级条件。 第7题答案是C。太平天国是使中国的一个革命政权,而英国则是侵略者,只要能攫取和维护其在华利益就可以不择手段,包括镇压中国革命。太平天国却认为“贵我两国既以崇拜耶稣为宗教之本源,自当世代交好,有如一家”,对英国侵略本质认识不清。太平天国对英国侵略本质认识不清的原因

30、在于其落后,而不是太平天国对英国妥协讨好。但是,“自当各守天教,权衡双方缓急,而不可以损人利己”亦表明太平天国愿与英国友好,但前提是英国不能损害中国权益。 第8题答案是A。19世纪70年代,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剧,因此为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洋务派决定兴办民用工业。而19世纪70年代,国内环境相对和平,没有大规模人民反抗斗争,这为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60年代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19世纪70年代,列强加紧侵略中国边疆,包括中国海疆,造成中国边疆新危机。因此,为加强海防,洋务派开始兴办海军事业。 第9题答案是D。从王文韶的身份和反对机器(代表西

31、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可以看出他属于顽固派。再从“洋务运动期间”可以看出这与洋务运动有关。因此,王文韶说这段话的目的是为了反对洋务派使用机器,而非将矛头指向民族资本主义。 第11题答案是B。此题关键在于“一体准许民间开设”和“令以商贾之道行之,决不拘于官场体统”。“民间”指民族资产阶级,“商贾之道”是指私人投资,私人经营,而非官督商办(洋务派民用工业生产方式)或官办(洋务派军事工业生产方式)。课本提到一部分地主、官僚和商人投资近代企业,产生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洋务派也是地主官僚,洋务企业也是近代企业,怎么区别呢?地主、官僚和商人以私人身份投资近代企业,他就变成了资产阶级。地主官僚以政府身份投资近代

32、企业,因此仍然属于地主阶级。 第12题答案是C。“夷务”表明中国尚未摆脱“天朝上国”(亦即中国中心论)的观念,认为西方野蛮落后,尚未开化。这显然不符合事实。后来中国逐渐认识到外国也有相当发达的文明,用“夷”是不合适的,因此改称“洋务”或“西学”,并主动向西方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由此主张“全盘西化”(西方中心论的表现),比如洋务运动只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洋务运动是对西方的和解,但提倡“西学”的人并不一定主张对西方和解。 第15题答案是C。早期维新派早年基本上从事过洋务运动。他们和洋务派的出身基本都是地主阶级,后来他们看到洋务派自强未强,求富未富,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洋务派只提倡学习西方科

33、学技术,而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他们开始主张进一步向西方学习。但这个时候,他们便从洋务运动的阵营中分化出来,成为早期维新派。“内修政治,外笃友谊”是洋务派的主张。 第16题答案是A。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因此其产生的根本原因之可能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第18题答案是C。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是指帝国主义依靠中国反动势力统治中国,中国反动势力依靠帝国主义维持自己的统治。 第20题答案是C。革命的核心问题是政权问题。“建立民国”指出革命的任务是建立资产阶级政权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21题答案是A。资产阶级民主只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人民群众享受的民主很少甚至没有。因此资产阶级宪法

34、不可能强调“主权在民”,可以排除B。但是就这一具体条款而言,它并不是为了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它在表面上提倡“主权在民”,实际上是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第23题答案是A。首先要明确几个概念君主专制、专制统治、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清朝的统治是君主专制,也是专制统治,还是封建统治。但是,清朝统治结束后,北洋军阀统治仍然是专制统治和封建统治。 第24 题答案是B。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因此也就没法发动人民群众,只能孤军奋战,最终失败。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由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决定的。 第26题答案是D。辛丑条约签订以后,中国反动势力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

35、治中国的工具。因此,这就导致了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出现了合流的趋势。反对帝国主义必然会触动封建势力的利益。反对封建势力必然会触动帝国主义的利益。而且,由于中国反动势力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帝国主义对中国实施的是间接统治,所以中国人民要反帝反封建,往往直接将斗争矛头指向本国封建势力清政府和北洋军阀。 第27题答案是C。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变化的出发点一般是本民族的利益。日本对袁世凯外交政策的变化也不例外。在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的时候,日本为独霸中国,借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而提出二十一条。袁世凯公开称帝后,中国各阶层人民一直反对,袁世凯的统治摇摇欲坠。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急欲放弃袁世凯而寻找新的

36、代理人。 第28题答案是C。北洋军阀的产生和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无关,相反是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导致北洋军阀之间的混战。北洋军阀代表地主买办阶级的利益。国民革命基本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并没有彻底结束其统治。 第29题答案是A。中国近代思潮的共同特点是都有爱国的色彩或内容,这是因为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始终非常严重,独立是每个爱国的中国人无法回避的任务。每种思潮都有自己的支持者,代表不同的政治力量。 第30题答案是C。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新文化运动几种批判的对象,主要是因为它是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推翻了其理论基础,“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就可以从根本上否

37、定封建专制统治。 第31题第一问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原因的认识。中国之所以在鸦片战争中失败,根本原因是中国全方位的落后,而不是所谓的奸臣当道,忠臣见逐。第二问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论功底。历史唯物主义否定“英雄史观”。而“英雄史观”认为个人的所作所为能改变历史,或加速,或延缓。 第32题是1995年全国高考题。它要求考生在大量阅读考题提供的材料基础上,既要把握材料的中心思想,又要分层概括材料的要点内容,最后评论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有人称之为“信息提取型材料题”。这种类型的材料题有四个特点:第一、材料的阅读量、信息量较多。第二、减少选材的主观性,即保留较多的无效信息,对有效信息的提取造成

38、干扰。第三、从材料中设问,从材料中作答。这是这类材料题的最重要特点。问题根据材料设计,答案主要从材料中(而非课本)寻找,因此必须要对材料由充分的理解。第四、参考答案有一定弹性,使答案尽可能适应考生不同的思维角度和认识层次。 第33题是一道表格型材料题。材料的有效信息都在表格之中。提取表格型材料题的有效信息一般要通过比较的方法,静止的看问题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比较才能出“问题”。另外,在分析表格的数字时,一定要结合课本的相关知识。本道题描述的是中国外贸的情况。影响中国外贸发展变化的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或者分为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积极因素如本国经济的发展、政局的稳定、外国经济侵略的暂时放

39、松等等。消极因素如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本国自然经济解体加速等等。 第34题是一道比较题。比较题要找准比较项。从本题来看,比较项主要是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的目的、学习西方的内容和结果。比较一般都是有目的的。就本题而言,二者都是改革,因此,对二者的认识一定要围绕“改革”这个话题,否则就会跑题。 第35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答好这类题,一要观点明确,不要因为题目提供多种观点而看花了眼。二要论据充分,能够自圆其说,空谈理论是此类题的大忌。 第36题理论性较强。题目给定比较的方面,但还要从不同侧面确定比较角度。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一派比一派更激进,体现了时代的进步。比较“差异”,就是要比较出进步,这就是解答本题的重点。可以从思想主张的特点、核心内容、变革的方法等方面设定比较角度。思想主张属于人的观念形态,受其所出阶级地位的制约和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