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山东版)(第01期)(原卷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714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4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山东版)(第01期)(原卷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山东版)(第01期)(原卷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山东版)(第01期)(原卷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山东版)(第01期)(原卷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山东版)(第01期)(原卷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山东版)(第01期)(原卷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山东版)(第01期)(原卷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山东版)(第01期)(原卷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山东版)(第01期)(原卷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山东版)(第01期)(原卷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山东版)(第01期)(原卷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山东版)(第01期)(原卷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山东版)(第01期)(原卷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山东版)(第01期)(原卷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山东版)(第01期)(原卷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山东版)(第01期)(原卷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山东版)(第01期)(原卷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山东版)(第01期)(原卷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山东版)(第01期)(原卷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山东版)(第01期)(原卷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山东版)(第01期)(原卷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5页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山东版)(第01期)(原卷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5页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山东版)(第01期)(原卷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5页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山东版)(第01期)(原卷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5页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山东版)(第01期)(原卷版).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5页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山东版)(第01期)(原卷版).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5页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山东版)(第01期)(原卷版).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5页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山东版)(第01期)(原卷版).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5页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山东版)(第01期)(原卷版).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5页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山东版)(第01期)(原卷版).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5页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山东版)(第01期)(原卷版).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5页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山东版)(第01期)(原卷版).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5页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山东版)(第01期)(原卷版).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5页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山东版)(第01期)(原卷版).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014届山东济宁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李清时,字授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光地从孙。乾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四年,授浙江嘉兴知府。上南巡,或议自嘉兴至杭州别辟道行民舟,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上通吴江平望,下达杭州坝子门,号为副河。丁父忧,去官。服除,授山东兖州知府。二十二年,擢运河道。二十六年,河决孙家集,运河由夏镇至南阳两堤俱溃,清时督修筑。议者或拟用椿埽,费帑以六十万计;或拟建石堤,费以三百万计。清时少时行濒海间,见筑堤捍海为田者,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填土其上,坚筑成堤,因参用其法。以河东、西两岸皆水,得土难,令以石垒两旁,积葑其中,水涸,募

2、夫起土置积葑上,费帑十四万有奇,而两堤成。曹县溢,水泻入微山湖,出韩庄湖口,闸隘,水不得泄,令于闸北毁石堤,掘地深之以泄水。事上闻,上命于其地建滚水坝,高一丈二尺余。清时请减低为一丈,令湖水落至丈,乃闭闸蓄水。泗水经兖州西流入府河,济宁城东旧有杨家坝,遏水使入马场湖,蓄以济运,遇伏秋水涨不能泄,淹民田,令改坝为闸,视水盛衰为启闭。汶水分流入蜀山、马踏两湖,旧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经袁口、靳口,浅涩不能进。清时规分水口,令南坝加长,北坝收短,以为节宣,并减低何家坝,使汶水南弱而北增。二十九年,调江南淮徐道。三十年,擢河东河道总督,赐其母大缎、貂皮。清时以河堤岁修,司其事者每不度形势

3、,过高糜帑,而卑薄者不能大有增益,乃饬所司,当水涨具堤高水面尺寸呈报,择堤最薄者培之。迨伏秋水发,耿家寨(称十四堡)水及旧堤上,赖预增新筑以免。清厘河工征料诸弊,岁减派料至千余万斤。三十一年,运河东岸漫口,自请议处,原之。三十二年七月,授山东巡抚。高苑、博兴、乐安三县被水,清时谓小清河下流隘,故上游溢,檄所司勘验。遽疾作,乞解任,不许。三十三年,卒。清时治水善相度情形,穷源竟委。每乘小舟出入荒陂丛泽、支流断港中,或徒步按行谘访,必得要领,乃见诸建置。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二十)注帑:国库中的钱币。葑:芜菁,又名蔓菁。一种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十字花科。节宣:节制和排放。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

4、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 B遏水使入马场湖,蓄以济运,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焉用亡郑以陪邻C而卑薄者不能大有增益 D因参用其法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3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李清时善于治水的一项是 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 令以石垒两旁,积葑其中 于其地建滚水坝,高一丈二尺余清时规分水口,令南坝加长,北坝收短 清厘河工征料诸弊,岁减派料至千余万斤徒步按行谘访,必得要领A B C D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水涸,募夫起土置积葑上,费帑十四万有奇,而两堤成。(3分)(2)旧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

5、乃反之,漕船经袁口、靳口,浅涩不能进。(3分)(3)乃饬所司,当水涨具堤高水面尺寸呈报,择堤最薄者培之。(4分)2 (2014届山东滨州北镇中学高三10月阶段性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萧子显字景阳,幼聪慧,文献王异之,爱过诸子。七岁,封宁都县侯。永元末,以王子例拜给事中。累迁司徒主簿,太尉录事。子显伟容貌,好学,工属文。尝著鸿序赋,尚书令沈约见而称曰:“可谓得明道之高致,盖幽通之流也。”又采众家后汉,考正同异,为一家之书。又启撰齐史,书成,表奏之,诏付秘阁。高祖雅爱子显才,又嘉其容止吐纳,每御筵侍坐,偏顾访焉。尝从容谓子显曰:“我造通史,此书若成,众史可废。”子显对曰:“仲尼赞易道

6、,黜八索,述职方,除九丘,圣制符同,复在兹日。”时以为名对。三年,以本官领国子博士。高祖所制经义,未列学官,子显在职,表置助教一人,生十人。又启撰高祖集,并普通北伐记。春年迁国子祭酒,又加侍中,于学递述高祖五经义。五年,迁吏部尚书,侍中如故。子显性凝简,颇负其才气。及掌选,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但举扇一挥而已,衣冠窃恨之。然太宗素重其为人,在东宫时,每引与促宴。子显尝起更衣,太宗谓坐客曰:“尝闻异人间出,今日始知是萧尚书。”其见重如此而已。大同三年,出为仁威将军、吴兴太守,致郡未几,卒,时年四十九。诏曰:“仁威将军、吴兴太守子显,神韵峻举,宗中佳器。分竹未久,奄到丧殒,恻怆于怀。可赠侍中、中书

7、令。今便举哀。”及葬请谥,手诏“恃才傲物,宜谥曰骄”。子显尝为自序,其略云:“余追寻平生,颇好辞藻,虽在名无成,求心已足。前世贾谊、傅毅之徒,并以文章显,所以屡上歌颂,自比古人。天监十六年,始预九日朝宴,稠人广坐,独受旨云:今云物甚美,卿得不斐然赋诗?诗既成,又降帝旨曰:可谓才子。余退谓人曰:一顾之恩,非望而至。遂方贾谊何如哉?未易当也。每有制作,特寡思功,须其自来,不以力构。”(选自梁书,有删改)【注】分竹:给予作为权力象征的竹使符,谓封官授权。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以王子例拜给事中焉用亡郑以陪邻B尚书令沈约见而称曰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前世贾谊、傅毅之徒欲人之无惑也

8、难矣D恻怆于怀 某所,而母立于兹3下面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萧子显“负其才气”和“见重”的一组是A子显伟容貌,好学,工属文可谓得明道之高致B不与交言,但举扇一挥而已在东宫时,每引与促宴C圣制符同,复在兹日每御筵侍坐,偏顾访焉D所以屡上歌颂,自比古人每有制作,特寡思功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高祖雅爱子显才,又嘉其容止吐纳,每御筵侍坐,偏顾访焉。(5分)(2)及掌选,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但举扇一挥而已,衣冠窃恨之。(5分)3 (2014届山东济南外国语高三上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于渭以观之。伍

9、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客请之王子光,王子光曰:“其貌适吾所甚恶也。”客以闻伍子胥,伍子胥曰:“此易故也。愿令王子居于堂上,重帷而见其手,请因说之。”王子许。伍子胥说之半,王子光举帷,搏其手而与之坐;说毕,王子光大说。伍子胥以为有吴国者,必王子光也,退而耕于野。七年,王子光代吴王僚为王。任子胥,子胥乃修法制,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九战九胜,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随,遂有郢。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乡之耕,非忘其父之雠也,待时也。墨者有田鸠,欲见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见。客有言之于楚王者,往见楚王。楚王说之,与将军之节以如秦。

10、至,因见惠王。告人曰:“之秦之道,乃之楚乎?”固有近之而远、远之而近者。时亦然。有汤武之贤,而无桀纣之时,不成;有桀纣之时,而无汤武之贤,亦不成。圣人之见时,若步之与影不可离。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时至,有从布衣而为天子者,有从千乘而得天下者,有从卑贱而佐三王者,有从匹夫而报万乘者。故圣人之所贵,唯时也。水冻方固,后稷不种,后稷之种必待春。故人虽智而不遇时,无功。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秋霜既下,众林皆羸。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饥马盈厩,嗼然,未见刍也;饥狗盈窖,嗼然,未见骨也。见骨与刍,动不可禁。乱世之民,嗼然,未见贤者也;见贤人,则往不可止。往者非其形心之谓乎?

11、齐以东帝困于天下,而鲁取徐州;邯郸以寿陵困于万民,而卫取茧氏。以鲁卫之细,而皆得志于大国,遇其时也。故贤主秀士之欲忧黔首者,乱世当之矣。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 (节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第二首时略有改动)【注】嗼(m):静默无声。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体现“待时”的一组是( )故钓于渭以观之 退而耕于野 若步之与影不可离 水冻方固,后稷不种 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 见贤人,则往不可止A B C D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4分)(2)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

12、分窜,勤以待时。(3分)(3)以鲁卫之细,而皆得志于大国,遇其时也。(3分)4 (2014届山东济南一中高三12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饮泉亭记【明】刘基昔司马氏有廉臣焉,曰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后世之称廉者,亦必曰“吴刺史”焉。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名其亭曰“饮泉”,慕刺史也;而宪副之廉,卒与刺史相先后。至正十四年,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三字,征予言。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

13、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曰饮之者死,我乃奋其不畏之气,冒而饮之,死非我能夺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是矫也,是无益而沽名也,则君子病而不为之矣。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夫岂一勺之水所能幻移哉?人之好利与好名,皆蛊于物者也,有一焉,则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故饮之以示人,使人知贪廉之由乎内,而不假乎外,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夫是之谓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

14、扬公论,真足以启愚而立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 番禺在岭峤外,去天子最远,故吏于其地者,得以逞其贪,贪相承习为故,民无所归咎,而以泉当之,怨而激者之云也。刺史此行,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夫民,天民也,泉,天物也,一刺史得其人,而民与物皆受其赐。呜呼,伟哉!以时尚气节,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故凡有禄位者,多不与相得。予甚敬其有祖风也,是为记。(诚愈伯文集卷六)【注】司马氏:代指西晋。征士:不就朝廷征聘之士。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赞扬吴刺史的一组是( ) 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 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 明而自信,笃也 有一焉,则其守不固 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

15、而泉亦得以雪其冤 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概述吴刺史饮贪泉、赋诗,廉洁终老,宪副吴君用“饮泉”给亭命名等事情,为下文议论张本。B第段中作者批评一些人对吴刺史饮贪泉事的非议;认为君子树立廉沽的榜样,有利于匡正世风。C第段中作者认为吴刺史冒死饮泉,具有无所畏惧的勇气,是大丈夫之所为,值得世人学习。D末段指出以“贪”名泉的原因表达了百姓对贪官污吏的僧恨;并照应上文,点明写这篇记的缘由。5 (2014届山东济南一中高三12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森先,字琳枝,山东掖县人,明崇祯进士。顺治二年,自国子监博士考选江

16、西道监察御史。启睿亲王发大学士冯铨贪秽及其子源淮诸不法状,略谓:“明二百余年国祚,坏于忠贤,而忠贤当日杀戮贤良,通贿谋逆,皆成于铨。此通国共知者。请立彰大法,戮之于市。”御史吴达,给事中许作梅、庄宪祖、杜立德,御史王守履、罗国士、邓孕槐、桑芸等先后论劾。睿亲王于重华殿集大学士,刑部、科道诸臣,召铨等面质,以为无实迹,责森先启请肆市语过当,夺官。顺治既亲政,铨罢去。九年十一月,大学士范文程以劾铨诸疏进,上阅之竟,曰:“诸臣劾铨诚当,何为以此罢?”文程曰:“诸臣劾大臣,无非为君国,上当思所以爱惜之。且使大臣而能钳制言官,非细故也。”越数日,上谕吏部,诸臣以劾铨罢者皆起用,森先补原官。十三年,巡按江

17、南,劾罢贪吏淮安推官李子燮、苏州推官杨昌龄,论如律。巡苏州,杖杀不法僧三遮、优王紫稼,一时震悚。淮安吏张电臣坐侵蚀漕粮,折银一百二十两有奇,例当追比。森先为疏请缓之。上责森先徇纵,夺官,速至京讯鞫,事白,复原官。十五年,应诏陈言,略曰:“上孜孜图治,求言诏屡下,而诸臣迟回观望者,皆以从前言事诸臣,一经惩创,则流徙永锢,相率以言为戒耳。臣以为欲开言路,宜先宽言官之罚。如流徙谏臣李呈祥、季开生、魏琯、李祵、郝浴、张鸣骏等,皆与恩诏因公诖误例相应。倘蒙俯赐轸恤,使天下昭然知上宽宥直臣,在远不遗。凡有言责者,有不洗心竭虑而兴起者乎?”上责其市恩徇情,夺官,下刑部议,流徙尚阳堡,上仍宽之,复原官。寻命察

18、荒河南,用都御史魏裔介言,给敕印,未讫事而卒。十七年,上命吏部开列建言得罪诸臣,其流徙者,举呈祥、琯、祵、开生及彭长庚、许尔安凡六人。上命释呈祥,许琯、开生归葬。余虽系建言,情罪不同,无可宽免。 (节选自清史稿卷二百四十四列传三十一)【注】肆市:古代指人处死刑后暴尸示众。 追比:限期破案。诖(gu)误:官吏因过失受谴责或失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诸臣以劾铨罢者皆起用 不赂者以赂者丧 B其流徙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C一经惩创,则流徙永锢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上阅之竟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李森先“刚劲耿直”品格的一组是(

19、 )召铨等面质,以为无实迹 且使大臣而能钳制言官,非细故也 巡按江南,劾罢贪吏淮安推官李子燮、苏州推官杨昌龄 遽至京讯鞫,事白,复原官 臣以为欲开言路,宜先宽言官之罚 倘蒙俯赐轸恤,使天下昭然知上宽宥直臣,在远不遗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睿亲王对李森先等检举大学士冯铨及其儿子的违法情况,进行了当面对质,认为没有确凿的证据。B弹劾冯铨而被罢免的官员,因为范文程的据理力争,顺治皇帝被迫让他们官复原职,承认自己错误。C李森先以监察御史之职巡按江南期间,依法弹劾罢免贪官,用杖刑处死部分罪犯,坏人很害怕。D李森先对待皇上屡下求言诏而无人进谏的状况,建议皇上广

20、开言路,要宽容对待进谏的大臣。6 (2014届山东济宁曲师大附中高三上二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魏掞之,字子实,建州建阳人。自幼有大志。师胡宪,与朱熹游。以乡举试礼部不第。尝客衢守章杰所。赵鼎以谪死,其子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又希秦桧意,遗翁蒙之领卒掩取鼎平时与故旧来往简牍。蒙之先遣人告汾焚之,逮至一无所得。杰怒,治蒙之,拘汾于兵家所,且以告桧。掞之以书责杰,长揖径归。筑室读书,榜以“艮斋”,自是人称曰艮斋先生。乾道中,诏举遗逸,刺史芮烨表其行谊,特诏召之,掞之力辞。时宰相陈俊卿,闽人也,雅知掞之,招之甚力。乃以布衣入见,极陈当时之务,大要劝上以修德业、正人心、养士气为恢复之本。上嘉

21、纳之,赐同进士出身,守太学录。先是,学官养望自高,不与诸生接。掞之既就职,日进诸生教诲之,又增葺其舍,人人感励。掞之请废王安石父子从祀,追爵程颢、程颐,列于祀典,不报。复言“太学之教宜以德行经术为先,其次则通习世务。今乃专以空言取人”,又不报。遂丐去。掞之累疏以谏,移疾杜门,遗书陈俊卿责其不能救止,语其切。遂以迎亲请归,行数日,罢为台州教授。掞之在朝不能半岁,既归,喟然叹曰:“上恩深厚如此,而吾学不足以感悟圣意。”乃日居艮斋,条理旧闻,以求其所未至。其居家,谨丧祭,重礼法。从父有客于南者,千里迎养,死葬如礼。每遇岁饥,为粥以食饥者。请官米以贷民,至冬取之以纳于仓。部使者素敬掞之,捐米千余斛假之

22、,岁岁敛散如常,民赖以济。与人交,嘉其善而救其失。后进以礼来者,苟有寸长,必汲汲推挽成就之。至或訾其近名,则蹙然曰:“使人而避此嫌,为善之路绝矣。”病革,母视之,不巾不见。以书召朱熹至,委以后事而诀。卒,年五十八。后上思其直谅,将召用之,大臣言已死,乃赠直秘阁。(节选自宋史魏掞之传,有删节)【注】将丧:护送灵枢。从祀:孔庙中除主祭孔子外,还附祭历代官方认可的儒家圣贤。移疾:旧时官员上书称病。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拘汾于兵家所 赵尝五战于秦 B乃以布衣入见 今君乃亡赵走燕C遂以迎亲请归 举匏尊以相属 D委以后事而诀 拔剑切而啖之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魏

23、掞之正直的一组是掞之以书责杰,长揖径归 特诏召之,掞之力辞 日进诸生教诲之今乃专以空言取人 掞之累疏以谏,移疾杜门 病革,母视之,不巾不见A B C D7 (2014届山东济宁曲师大附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齐缗王三十六年,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苏代自燕来,入齐,见于章华东门。齐王日:“嘻,善,子来!秦使魏冉致帝,予以为何如?”对曰:王之问臣也卒,而患之所从来微,愿王受之而勿备称也。秦称之,天下安之,王乃称之,无后也。且让争帝名,无伤也。奏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此大资也。且天下立两帝,王以天下为尊齐乎?尊秦乎?王曰:“尊秦。”曰:“释帝,天下爱齐乎?爱秦乎?

24、”王曰:“爱齐而憎秦。”曰:“两帝立约伐赵,孰与伐桀宋之利?”王曰:“伐桀宋利。”对曰:“夫约钧,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伐赵不如伐桀宋之利,故愿王明释帝以收天下,倍约宾秦,无争重,而王以其间拳宋。夫有宋,卫之阳地危;有济西,赵之阿东国危;有淮北,楚之东国危;有陶、平陆,梁门不开。释帝而代之以伐桀宋之事,国重而名尊,燕楚皆以形服,天下莫敢不听,此汤武之举也。敬秦以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谓以卑为尊者也。愿王孰虑之。”于是齐去帝复为王,秦亦去帝位。三十八年,伐宋。秦昭王怒曰:“吾爱宋与爱新城、阳晋同。韩聂与吾友也,而攻吾所爱,何也?”苏代为齐谓秦王曰:“韩聂之攻宋,

25、为王也。齐强,辅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烦一兵,不伤一士,无事而割魏之安邑也,此韩聂之所求于王也。”秦王曰:“吾患齐之难知。一从一衡,其说何也?”对曰:“天下国令齐可知乎?齐以攻宋,其知事秦以万乘之国自辅,不西事秦则宋治不安。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齐秦之交,伏式结轶西驰者,未有一人言善齐者也;伏式结轶东驰者,未有一人言善秦者也。何则?皆不欲齐秦之合也。何晋楚之智而齐秦之愚也!晋楚合必议齐秦,齐秦合必图晋楚,请以此决事。”泰王曰:“诺。”于是齐遂伐宋,宋王出亡,死于温。齐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以并用室,为天子。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节选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注释:

26、致帝:送来帝号。伏式结轶(zh):形容乘车往来不断。式,同“轼”,东前横木;结轶,车辙在路上交错,轶,通“辙”。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人齐,见于章华东门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王之间臣也卒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C国重而名尊,燕楚皆以形服 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D故愿王明释帝以收天下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3下列句子中,全都是苏代劝齐缗王“释帝”理由的一组是秦使魏冉致帝,子以为何如?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齐强,辅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烦一兵,不伤一士,无事而割安邑也释帝

27、而代之以伐桀宋之事,国重而名尊,燕楚所以形服,天下莫敢不听晋楚合必议齐秦,齐秦合必图晋楚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齐两国国君称帝后,苏代从燕国到齐国,为齐王陈述过早称帝的利害关系,力劝齐王接受“帝号”而不马上称帝。B齐王认为,如果跟随秦王后称帝,不仅可显示自己的谦让的品德,还可使秦王受天下人憎恨,并群起讨伐之。C苏代认为,“称帝”不如讨伐宋国的暴君,这样可以收拢天下人心,在战略上可以形成对卫国、赵国、楚国进攻的有利态势。D当齐国攻打宋国时,秦昭王震怒,苏代游说秦王,认为齐国攻打宋国恰好是为秦王服务,可坐收魏国割让城池之利。8 (2014届山东聊城东阿一中

28、高三10月模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何真,东莞员冈人,八岁而孤,母夫人守志不夺。少英伟好书剑。至正间,岭南盗起,焚掠州郡,真集义兵保乡里,仕为河源务副使、淡水盗场管勾。中原兵起,岭海骚动,弃官归乡里,慨然以生民为念。岁乙未,邑民王成、陈仲玉构乱,真请于行省举义兵除之真躬环甲胄,往擒仲玉以归岁癸卯,南海三山民邵宗愚陷广州,守将何深死之,大肆焚掠。真闻之,率众复广州,号令明肃,广人大悦。时中原大乱,南北阻绝,真益练兵据险,保障一隅。洪武元年戊申二月壬寅,大明太祖高皇帝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率舟师取广东。时永忠在福州,先遣人以书谕真,曰:“元君失驭,天下土崩,豪杰之士,乘时而起,或假元之号

29、令,或自擅其兵威,暴征横敛,蚕食一方,生民涂炭,可谓极矣。今天子受天明命,肇造区夏,惟两广僻在遐荒,未沾圣化。予受命南征,顺者抚,逆者诛。恐足下未悟,辄先遣一介之使相告,惟足下留意焉。”遂航海趋广东。三月甲戍,何真籍所部郡县户口,兵马、钱粮,遣使奉表迎降。初,汤和等平福建,真遣使由海道奉表于元:遇和兵,遂改其表请降,且遣人回报真。至是,征南将军廖永忠遣人送其使及表诣京师。上赐诏褒之,曰:“天下分争,所谓豪杰有二:易乱为治者上也,保民达变,识所归者次也。负固偷安,荼毒生民,身死不悔,斯不足论矣。顷者,师临闽、越,卿即输诚来归,不烦一旅之力,使兵不血刃,民庶安居,可谓识时达变者矣。”真叩头谢曰:“

30、昔武王伐暴救民,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今主上除乱以安天下,天命人归,四海景从。臣本蛮邦之人,迩者逢乱,不过结聚乡民,为保生之计,实无他志,今幸遇大明丽天,无幽不烛,臣愚岂敢上违天命。”上曰:“夫能不贾祸于生灵者,必世享其泽。朕嘉卿忠诚,念江西地近广东,是以特授尔江西行省参政,以表来归之诚。古云:令名,德之舆也。卿令名已著,尚懋修厥德,以辅我国家。” (节选自国初群雄事略)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真躬环甲胄,往擒仲玉以归 慨然以生民为念B豪杰之士,乘时而起 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C真请于行省举义兵除之 真遣使由海道奉表于元D易乱为治者上也 顷者,师临闽、越,卿

31、即输诚来归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何真年少不幸,八岁便死了父亲,母亲含辛茹苦抚育孤儿,始终没有改嫁。B何真曾率兵收复广州。他的队伍军纪严明,深得广州百姓欢迎。C何真原本率部降元,后因廖永忠信中的言辞咄咄逼人,何真不得已,改向明军投降。D明太祖褒奖了何真,对其在动乱时节组织武装保境安民的举动给予了充分肯定。9 (2014届山东临沂24中高三上10月阶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赵韩王普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

32、故来见卿。”普曰:“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帝曰:“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曰:“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遂定下江南之议。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曰:“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谕矣。”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

33、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曰:“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

34、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太宗欲相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注】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成算所向:以后的打算。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C卿勿复言,吾已谕矣 谕:明白D上素嫌其人,

35、不与 与:赞成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使一举而下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B上因晚朝 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们谢罪C岂得以喜怒专之,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D则论语二十篇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太祖刚刚即位之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不过有一次却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B赵普指出将领的权力太大导致君弱臣强,这是战争不断的主要原因。在他的提示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很多功臣因此得以善终。C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并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他认为惩罪赏功是古今公理

36、,事实证明他推荐的人选果然是合格的。D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宋太宗明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继续任他为相。10 (2014届山东临沂24中高三上11月阶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王济字武子。少有逸才,风姿英爽,气盖一时,好弓马,勇力绝人,善易及庄、老,文词俊茂,伎艺过人,有名当世。年二十,起家拜中书郎,以母忧去官。起为骁骑将军,累迁侍中,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同列,为一时秀彦。武帝尝会公卿藩牧于式乾殿,顾济、恂而谓诸公日:“朕左右可谓恂恂济济矣!”每侍见,未尝不论人物及万机得失。济善于清言,修饰辞令,讽议将帅,朝臣莫能尚焉。帝益亲贵之

37、。仕进虽速,咸谓才能致之。然外虽弘雅,而内多忌刻,好以言伤物,侪类以此少之。齐王攸当之藩,济既陈请,又累使公主与甄德妻长广公(山东中学联盟)主俱入,稽颡泣请帝留攸,帝怒谓侍中王戎日:“兄弟至亲,今出齐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济连遣妇来生哭人!”以忤旨,左迁国子祭酒,常侍如故,数年,入为侍中。主者处事或不当,济性峻厉,明法绳之。素与从兄佑不平,佑党颇谓济不能顾其父,由是长同异之言,出为河南尹,未拜,坐鞭王官吏免官。而王佑始见委任。而济遂被斥外,于是乃移第北芒山下。帝尝谓和峤日:“我将骂济而后官爵之,何如?”峤日:“济俊爽,恐不可屈。”帝因召济,切让之,既而曰:“知愧不?”济答日:“尺布斗粟之谣

38、,常为陛下耻之。他人能令亲疏,臣不能使亲亲,以此愧陛下耳。”帝默然。帝尝与济弈棋,而孙皓在侧,谓皓曰:“何以好剥人面皮?”皓曰:“见无礼于君者则剥之。”济时伸脚局下,而皓讥焉。寻使白衣领太仆。年四十六,先浑卒,追赠骠骑将军。及其将葬,时贤无不毕至。孙楚雅敬济,而后来,哭之甚悲,宾客莫不垂涕。 (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王济个性的一组是 ( )风姿英爽,气盖一时 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同列,为一时秀彦 济性峻厉,明法绳之 今出齐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济连遣妇来生哭人 帝尝与济弈棋济时伸脚局下及其将葬,时贤无不毕至A B C D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39、语。(10分)11 (2014届山东临沂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与朱鄂州书苏轼轼启。近递中奉书,必达。比日春寒,起居何似。昨日武昌寄居王殿直天麟见过,偶说一事,闻乏酸辛,为食不下。念非吾康叔之贤,莫足告语,故专遣此人。俗人区区,了眼前事,救过不暇,岂有余力及此度外事乎?天麟言:岳鄂间田野小人,例只养二男一女,过此辄杀之,尤讳养女,以故民间少女,多鳏夫。初生,辄以冷水浸杀,其父母亦不忍,率常闭目背面,以手按之水盆中,咿嘤良久乃死。有神山乡百姓石揆者,连杀两子,去岁夏中,其妻一产四子,楚毒不可堪忍,母子皆毙,报应如此,而愚人不知创艾。天麟每闻其侧近有此,辄驰救之,量与衣服饮食,全活

40、者非一。既旬日,有无子息人欲乞其手者,辄亦不肯。以此知其父子之爱,天性故在,特牵于习俗耳。准律,故杀子孙,徒二年。此长吏所得按举。愿公明以告诸邑令佐,使召诸保正,告以法律,谕以祸福,约以必行,使归转以相语,仍录条粉壁晓示,且立赏召人告官,赏钱以犯人及邻保家财充,若客户则及其地主。妇人怀孕,经涉岁月,邻保地主,无不知者。若后杀之,其势足相举觉,容而不告,使出赏固宜。若依律行遣数人,此风使革。公更使令佐各以至意诱谕地主豪户,若实贫甚不能举子者,薄有以周之。人非木石,亦必乐从。但得初生数日不杀,后虽劝之使杀,亦不肯矣。自今以往,缘公而得活者,岂可胜计哉。佛言杀生之罪,以杀胎卵为最重。六畜犹尔,而况于

41、人。俗谓小儿病为无辜,此真可谓无辜矣。悼耄杀人犹不死,况无罪而杀之乎?公能生之于万死中,其阴德十倍于雪活壮夫也。昔王濬为巴郡太守,巴人生子皆不举。濬严其科条,宽其徭役,所活数千人。及后伐吴,所活着皆堪为兵。其父母戒之曰:“王府君生汝,汝必死之。”古之循吏,如此类者非一。居今之世,而有古循吏之风者,非公而谁。此事特未知耳。轼向在密州,遇饥年,民多弃子,因盘量劝诱米,得出剩数百石别储之,专以收养弃儿,月给六斗。比期年,养者与儿,皆有父母之爱,遂不失所,所活亦数十人。此等事,在公如反手耳恃深契,故不自外。不罪!不罪!此外,惟为民自重。不宣。轼再顿首。(节选自苏轼散文选集)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

42、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尤讳养女,以故民间少女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咿嘤良久乃死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C若后杀之,其势足相举觉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D六畜犹尔,而况于人 蟹六跪而二螯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致书朱寿昌的目的是,通过陈述溺罂的危害和残忍,建议朱氏采取措施,革除落后风气,为民解厄除弊。B文章第三段从佛禁杀生以杀胎卵为最,进而列举自己在巴郡时的事,以激励友人发扬循吏之风,为民造福。C本文列举的溺婴事件,情节具体,令人惨不忍睹,所申述的革除落后民俗的理由恳挚切实,民情人理。D通过本文,我们可以体会到苏轼那种虽处逆境;仍不忘了解民情世风,有志于为民消灾纾难

43、的高尚情怀。12 (2014届山东青岛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刑赏忠厚之至论(宋)苏 轼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44、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

45、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3以下6句话分别编为4组,全部直接体现“刑赏忠厚”的一组是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 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 疑则举而归之于仁 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以

46、忠厚立论,援引古仁者以忠厚为本施行刑赏的范例,阐发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说理透彻,结构严谨。B书认为有疑问的罪行可以从轻处罚,有疑问的功德可以从重奖赏,这个观点表现出了刑赏忠厚之意。C过于仁慈,还不失为一个君子;超出义法,就流为一个残忍的人了。所以,在作者看来,仁慈是可以多一些的,但义法是不可以多施加的。D作者在文中列举“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这个事例,是为了证明尧是一个仁慈的人。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4分)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4分)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

47、及也。(4分)13 (2014届山东淄博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父殁时年始十六,率诸幼弟事母。母有贤行,治家严,笃于教子。文炳师侍其先生,警敏善记诵,自幼俨如成人。岁乙未,以父任为藁城令。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未几,同列束手下之,吏抱案求署字,不敢仰视,里人亦大化服。县贫,重以旱蝗,而征敛日暴,民不聊生。文炳以私谷数千石与县,县得以宽民。前令因军兴乏用,称贷于人,而贷家取息岁倍,县以民蚕麦偿之。文炳曰:“民困矣,吾为令,义不忍视也,吾当为代偿。”乃以田庐若干亩计直与贷家,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于是

48、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朝廷初料民,令敢隐实者诛,籍其家。文炳使民聚口而居,少为户数。众以为不可,文炳曰:“为民获罪,吾所甘心。”民亦有不乐为者,文炳曰:“后当德我。”由是赋敛大减,民皆富完。旁县民有讼不得直者,皆诣文炳求决。文炳尝上谒大府,旁县人聚观之,曰:“吾亟闻董令,董令顾亦人耳,何其明若神也!”时府索无厌,文炳抑不予。或谗之府,府欲中害之,文炳曰:“吾终不能剥民求利也。”即弃官去。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县以民蚕麦偿之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B前令因军兴乏用,称贷于人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C而征敛日暴,民不聊生 信而见疑 D民亦有不乐为者 南冥者,天池也

49、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都能表现董文炳爱民举动的一组是( )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 文炳以私谷数千石与县 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 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 文炳使民聚口而居,少为户数 吾终不能剥民求利也 ABCD C董文炳为政仁爱,曾因征集军需向私人借贷,后又不忍心拿百姓的蚕和麦子去偿还高额利息,于是将自己的家财田亩作价还给了放贷的人。 D有人向州府说董文炳的坏话,州府中也有人想陷害他,加上他不想剥夺老百姓来给自己谋私利,于是最终他干脆弃官而去。 14 (2014届山东日照高三12月校际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叶清臣字道卿,苏州长洲人。清臣幼敏异,好学善属文。天圣二年,举进

50、士,知举刘筠奇所对策,擢第二。宋进士以策擢高第,自清臣始。是冬,京师地震,上疏曰:“陛下忧勤庶政,方夏泰宁,而一岁之中,灾变仍见。必有下失民望、上戾天意者,故垂戒以启迪清衷。而陛下泰然不以为异,徒使内侍走四方,治佛事,修道科,非所谓消复之实也。顷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天下之人,龉舌不敢议朝政者,行将二年。愿陛下深自咎责,许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几明威降鉴,而善应来集也。”书奏数日,仲淹等皆得近徙。会诏求直言,清臣复上疏言大臣专政,仁宗嘉纳之。时陕西用兵,上言:“当今将不素蓄,兵不素练,财无久积。小有边警,外无骁将,内无重兵。今羌戎稍却,变诈亡穷,岂宜乘即时之小安,忘前日之大辱?又将泰然自处,则后

51、日视今,犹今之视前也。”时西师未解,急于经费,中书进拟三司使,清臣初不在选中。帝曰:“叶清臣才可用。”擢为起居舍人、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公事。奏编前后诏敕,使吏不能欺,簿帐之丛冗者一切删去。内东门、御厨皆内侍领之,凡所呼索,有司不敢问,乃为合同以检其出入。丁父忧,言者以清臣为知兵,请起守边。及服除,宰相陈执中素不悦之,即除翰林侍读学士,知邠州。徙知永兴军,浚三白渠,溉田逾六千顷。仁宗御天章阁,召公卿,出手诏问当世急务。清臣闻之,为条对,极论时政阙失。时清臣以河北乏兵食,自汴漕米繇河阴输北道者七十余万;又请发大名库钱,以佐边籴。而安抚使贾昌朝格诏不从,清臣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宰相方欲两中之,乃

52、徙昌朝郑州,罢清臣为侍读学士,知河阳。卒,赠左谏议大夫。清臣天资爽迈,遇事敢行,奏对无所屈。郭承佑妻舒王元偁女,封郡主,给奉;及承佑为殿前副都指挥使,妻以不加封,请增月给,清臣执奏不可。仁宗曰:“承佑管军,妻又诸王女,当优之。”清臣曰:“是终为侥幸。”遂卷其奏置怀中,不行。数上书论天下事,陈九议、十要、五利,皆当世可行者。有文集一百六十卷。(节选自宋史卷二百九十五,列传第五十四)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顷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B则后日视今,犹今之视前也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C乃为合同以检其出入 太子迟之,疑其改悔,乃复请曰D清臣

53、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叶清臣借京城发生地震的事向皇帝进言,派宦官备办佛事、设置道科,不是消除灾祸恢复正常的做法;应当深刻自责,招纳忠直敢言之士。B叶清臣上疏陈述大臣专政,仁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针对陕西战事谏言皇帝不能只满足眼前小安,而忘却前日大耻,更不要安然镇定不思进取。C仁宗询问公卿当世急需要办的事,叶清臣逐条回答,极力论述时政弊端:河北缺乏军粮,叶清臣漕运米粮,发放大名库钱,因而被宰相贬职。D叶清臣天性豪爽,遇事敢作敢当,奏对不屈从权贵;郭承佑的妻子贵为郡主,因没有加封,请求增加月俸,虽然有皇帝说情,叶清臣仍未执行

54、。15 (2014届山师附中高三11月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一)读江南录王安石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存亡论之。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义,箕子之说,徐氏录为得焉。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恶者无大于杀忠臣。国君无道,不杀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纣为君,至暴矣,武王观兵于孟津,诸侯请伐纣,武王曰:“未可。”及闻其杀王子比干,然后知其将亡也,一举而胜焉。季梁在随,随人虽乱,楚人不敢加兵。虞以不用宫之奇之言,晋人始有纳璧假道之谋。然则忠臣国之与也,存与之存,亡与之亡。予自为儿童时,已闻金陵臣潘佑以

55、直言见杀,当时京师因举兵来伐,数以杀忠臣之罪。及得佑所上谏李氏表现之,词意质直,忠臣之言。予诸父中旧多为江南官者,其言金陵事颇详,闻佑所以死则信。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与予旧所闻者甚不类。不止于佑,其它所诛者,皆以罪戾,何也?予甚怪焉。若以商纣及随、虞二君论之,则李氏亡国之君,必有滥诛,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何以知其然?吾以情得之。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吾闻铉与佑皆李氏臣,而俱称有文学,十余年争名于朝廷间。当李氏之危也,佑能切谏,铉独无一说,以佑见诛,铉又不能力诤,卒使其君有杀忠臣之名,践亡国之祸,皆铉之由也。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

56、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以佑观之,其它所诛者又可知矣。噫!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注】历数:指帝王继承的次序。古代迷信说法,认为帝位相承和天象运行次序相应。春秋之义:臣子为君亲讳,礼也。箕子之说:周武王灭商后,问商纣王的叔叔箕子商灭亡的原因,箕子不讲韶山的恶,只讲存亡之理。晋国向虞国借道讨伐虢国,宫之奇劝谏,虞君不听,为晋回军时所灭。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B一举而胜焉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C当时京师因举兵来找因为之力而敝 ,不仁D吾以情得之臣以险衅,夙遭闵凶4下列有关原文的鉴赏和分析

57、,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徐铉的江南录在评论李煜亡国这件事时,并没有言及李煜的过错,这有悖于历史创作的“实录”原则。B作者直言国君的最大恶行是杀害忠臣,有此恶行必然会导致国破家亡,作者列举历史上的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很有说服力。C作者以小时候听到过的潘佑直言被杀的相关事实,来说明李氏亡国与杀害忠臣不无关系。D作者摆事实、讲道理,指出徐铉的江南录歪曲史实,诬陷忠良,欺瞒君主,是为了达到弹劾同僚的目的。16(2014届山师附中高三11月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赵安仁,字乐道,河南洛阳人。安仁生而颖悟,幼时执笔能大字,十三通经传大旨,早以文艺称。赵普、沈伦、李防、石熙栽成推奖之。雍熙

58、二年,登进士第,补梓州榷盐院判官,以亲老弗果往。会国子监刻五经正义板本,以安仁善楷隶,遂奏留书之。景德初,翰林学士梁颢召对,询及当世台阁人物,上称安仁文行。寻颢卒,即以安仁为工部员外郎,充翰林学士。安仁从幸澶州,会北边请盟,首命安仁撰答书,又独记太祖时聘问书式。辽使韩杞至,道命接伴,凡觐见仪制,多所裁定。馆舍夕饮,杞举橙子曰:“此果尝见高丽贡。”安仁曰:“橙橘产吴、楚,朝廷职方掌天下图经,凡他国所产靡不知也。今给事中吕祜之尝使高丽,未闻有橙柚。”杞失于夸诞,有愧色。杞既受袭衣之赐,且以长为解,将辞复左衽。安仁曰:“君将升殿受还书,天颜咫尺,如不衣所赐之衣,可乎?”杞乃服以入。及姚东之至,又令安

59、仁接伴。东之谈次,颇矜兵强战胜。安仁日:“老氏云:兵者不祥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也,乐杀人者不得志于天下。”东之自是不敢复言。王继忠将兵陷没,不能死节而反事之,东之屡称其材。安仁曰:“继忠早事藩邸,闻其稍谨,不知其他。”其敏于酬对,切中事机,类如此。时论翕然,称其得体,上益器之,自是有意柄用。安仁又集和好以来事宜,及采古事,作戴斗怀柔录三卷以献。安仁质直纯悫,无所矫饰,宽恕谦退,与物无竞,虽家人仆使,未尝见其喜愠。女弟适董氏,早寡,取归给养。其甥董灵运尚幼,躬自训导,为毕婚娶。幼少与宋元舆同学,元舆门地贵盛,待安仁甚厚。元舆蚤卒,家绪浸替,安仁屡以金帛济之。尤知典

60、故,凡近世典章人物之盛,悉能记之。喜诲诱后进,成其声名,当世推重之。有集五十卷。 (选自宋史,有删节)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杞乃服以入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不能死节而反事之夜缒而出C以安仁善楷隶,遂秦留书之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D躬自训导,为毕婚娶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安仁“敏于酬对”的一组是( )询及当世台阁人物,上称安仁文行凡觐见仪制,多听裁定朝廷职方掌天下国经,凡他国所产磨不知也天颜咫尺,如不衣所赐之衣,可乎?乐杀人者不得志于天下 闻其稍谨,不知其他ABCD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4小题,共12

61、分)1、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3分)2、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3分)3、其敏于酬对,切中事机,类如此。(3分)4、女弟适董氏,早寡,取归给养。(3分)17 (2014届山东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二次诊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黎人

62、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廉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复欲

63、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日供韭一束。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昌化额田四百余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二百六十三)【注】戆:鲁莽。煦妪:温暖,暖和。廉:查访。申牍:申述的文书。鞫:审。计典:指古代对官吏三年政绩进行考核的大计之典。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吏得因缘为奸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B为言于总督,乃已乃有二十八骑C

64、复欲于计典黜之毛先生以三寸之舌D竟以劳卒于官诸侯以公子贤,多客3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的一组是( )(3分) 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薄伏武臣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气豁除疏以入告,竟获谕旨免焉ABCD5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3分)(2)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3分)(3)吾初下车,便劾谦吏,何以率属?(4分)18 (2014届山东威海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盖方泌,字季源,山东蒲台人。嘉庆初,以拔贡就职州判,发陕西,署汉

65、阴通判、石泉知县。三年,署商州州同。治州东百里曰龙驹寨,寨之东为河南,南出武关为湖北。路四通,多林莽山径,易凭匿。时川、楚教匪屡由武关入陕西。方泌始至,民吏扫地赤立,贼酋张汉潮拥众至,乃罝药面中,诱贼劫食,多死,遂西走,大军乘之,汉潮由是不振。方泌集众谋曰:“贼虽去,必复来。若等逃亦死,守不得耕种亦死。我文官无兵,若能为吾兵,当全活尔。”众曰:“惟命。”乃筑堡聚粮,户三丁抽一,得三千人,无丁者以财佐粮糗兵械,亲教之战,辰集午散,无废农事。四年,贼屯山阳、镇安,将东走河南,迎击败之;又击贼于铁峪铺,贼据山上,而伏其半于沟,乃分兵翦伏,夺据东山上,数乘懈击之,贼宵遁。后贼由雒南东逸,方泌驰至分水岭

66、,间道走铁洞沟出贼前伏待之,贼错愕迎战,遂败,斩首数百,乡兵名由是大振。自武关至竹林关,乡兵皆请隶龙驹寨。五年,知州困于贼,方泌驰百九十里至北湾,贼惊曰:“龙驹寨兵至矣!”时贼屯州西及雒南、山阳各万余人,欲东出。方泌勒乡兵二万,列三大营以待。会官军至,夹攻,贼大败,几尽歼。是役枕戈而寝者五十日。游击某诬以事,解职,大吏直之,得留任。贼遂相戒无过商州。八年,授盩厔知县,犹时时入山搜贼,又获宁陕倡乱者四十余人。境内甫定,捐俸赈饥,旌死节妇,河滩、马厂、盐法,皆区画久远。擢宁陕同知。仁宗召见,问商州事甚悉。擢四川顺庆知府。渠县民变,大吏属以兵。方泌曰:“此赛会人众,至各相惊疑,讹言横兴,非叛也。”捕

67、十二人而变息。调成都,母忧归。服阕,授福建延平。寻调台湾,两署台湾道。屡谳大狱,皆聚众汹汹,稍激则变。方泌一以理喻,蔽罪如法。道光十八年,卒。(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五)【注】扫地赤立:空无所有,形容穷困之极。游击:古代官名。谳:审判定罪。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盖方泌“治乱有方”的一组是乃罝药面中,诱贼劫食 而伏其半于沟,乃分兵翦伏 贼错愕迎战,遂败是役枕戈而寝者五十日 皆区画久远 捕十二人而变息A B C D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嘉庆三年,盖方泌代理商州佐官,所辖区域四面畅通,而且有很多山林路径,便于藏匿,这给了川、楚教匪出入此地的机会。B当时商州老百姓非

68、常穷困,盖方泌设计诱杀当地匪贼,并在当地集合了队伍,亲自训练,定时集散,因此没有耽误农事。C盖方泌多次带兵击败匪贼,其乡兵名声大振,吸引了很多人加入队伍,以至于匪贼闻声丧胆,相互告诫不要经过商州。D盖方泌有丰富的平乱经验,当渠县发生民变时,他清醒地做出判断,认为并非百姓叛乱,最终平息了民变。调职成都后因为母亲的担忧而回家尽孝。19 (2014届山东潍坊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袁枚公讳傅鼐,字阁峰。先世居长白山,号富察氏。祖额色泰,从太宗文皇帝用兵,有大功。子四人,次子骠骑将军噶尔汉辅圣祖致太平,生公。公眉目英朗,倨身而扬声,精骑射,读书目数行下。年十六,选

69、入右卫,侍世宗于雍邸。骖乘持盖,不顷刻离。雍正元年,补兵部右侍郎。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公谓廷臣曰:“元恶已诛,胁从罔治。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诸王大臣以公语,平反无算。岳兴阿者,九门提督隆科多子也。隆柄用时礼下于公,公不往。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上疑公与隆有交,谪戍黑龙江。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先是,公在上前尝论准噶尔情形,上不以为然。用兵数年,所言验,乃召公还,予侍郎衔,命往军前参赞。未行,仍命入宫侍起居。上违和,医药事皆公掌之。十二年春,命公观兵鄂尔多斯部落。中途,侦贼数万,掠地西走。公即赴拜达理,请于大将军马尔塞曰:“贼送死,可唾

70、手取也。鼐远来,虽兵疲,犹能一战。惟马力稍竭,愿大将军给轻骑数千助鼐。事成,归功将军;事败,鼐受其罪。”马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荻辎重、牛畜万计。率以马病,不能穷追。事闻,天子大悦。赐孔雀翎,移佐平郡王军谋,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会贼有求降意,而盈廷诸臣皆欲遣使议和罢兵,上问公,公叩头曰:“此社稷之福也。”上意遂定。即命公同都统罗密、学士阿克敦往。公闻命驰抵策凌部落。策凌集十四鄂托、十四宰桑合而见公,曰:“议不成,公不归矣!”鄂托、宰桑者,华言十四路头目也。公叱曰:“出嘉峪关而思归者,庸奴也!某思归,某不来矣。今日之议,事集,万世和好;不集,三军露骨,一言可决。

71、”诸酋相目以退。翌日,策凌如约缮表,求公转奏,并遣宰桑同来,献橐驼、明珠等物。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王不能堪。世宗责公曰:“汝知果亲王何语而又误耶?”公亦不能答也。世宗崩,今上登极,迁刑部尚书。以误举参领明山、失察家人两事落职。入狱,病,刑部尚书孙公嘉淦奏请就医私第,许之。薨于家。年六十二。(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D诸酋相目以退 不赂者以赂者丧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表现傅鼐为人刚直的一项是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 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用兵数年,所言验 公叩头曰:“此社稷之福也。”公愤激,自率所部出 辄迎拒曰:“

72、王误矣!”A B C D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羹尧被诛杀后,傅鼐能从大局出发,劝说朝廷大臣对胁从的人不予治罪,使无数人得以平反昭雪。B傅鼐在察看军情途中偶遇贼军,在兵疲无援的情况下,仍大败贼军,获得皇上的嘉奖。C果亲王掌权时,群臣都对他唯唯诺诺,只有傅鼐刚正不阿,直言不讳,当面具体指出他的错误。D作者对傅鼐的举荐有误和失察家人的过失并不隐讳,对主人公生平的记叙客观真实。20 (2014届山东文登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j,家贫)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

73、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陈述)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

74、、贾正应比耳。然鸢肩(两肩上耸)火色(面有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消渴病)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

75、项是A周乃去,客密州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周为条二十余事 为击破沛公军C帝尝以飞白书赐周 但以刘日薄西山D管、晏暴君之过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资旷迈悠然独酌,众异之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客,忠孝人也周善敷奏,机辩明锐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 ABCD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21(2014届山东文登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

76、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

77、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注】子瞻:苏轼。齐安,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陁(tu):山冈。褰(qin)裳:提起衣服。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反:通“返”,返回B不

78、足以席众客 席:宴请C子瞻于是最乐 于是:对这件事D而以适意为悦 适意:心情畅快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皆效于左右 得复见将军于此B有废亭焉 复驾言兮焉求C酌水而饮之 我腾跃而上D及其既厌 其若是,孰能御之3下面全都表现苏轼“适意而乐”的一项是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始叙述苏轼谪居齐安,好游武昌诸山,看似与九曲亭无关,实则介绍九曲亭周边的独特环境,同时写苏

79、轼黄州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B第二段叙写扩建九曲亭的过程,突出苏轼之“最乐”;第三段宕开一层,以往事印证苏轼“适意忘反”的性情,以点缀之笔走出“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的主旨。C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情景相融,浑然一体。全文围绕着“乐”字展开,旷达超然,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露出相知相慰的手足深情。D作者在文中特别强调“以适意为悦”之乐,不以物伤情,这是劝慰别人的话。但文章结尾说“孰知得失之所在”,却也表现了一种人生无常的消极的思想。22 (2014届山东兖州六中高三10月阶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同母弟

80、也。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守期门仆射,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平。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臣蒙陛下、贵人【注】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书记邪?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谦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

81、实不安也。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十九年,拜卫尉,亦辅导皇太子。二十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会疾瘳,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及群臣能不。兴顿首曰:“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嵩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明帝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明帝永平元年诏曰:“故侍

82、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不幸早卒,朕甚伤之。贤者子孙,宜加优异。封兴子庆为鲖阳侯,庆弟博为氵隐强侯。”庆卒,子琴嗣。万全卒,子桂嗣。ZX(节选自后汉书阴兴传,有删改)注贵人:即光武皇后,明帝生母。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是( )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 是以世称其忠平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83、项是 ( )A 阴兴跟随光武帝平定天下,随从护驾恪尽职守,举荐人才不以个人好恶,得到了光武帝的认可和世人的称赞。B 阴兴认为自己蒙受皇上、贵人的恩宠已经非常多了,身为皇亲国戚应该知足、谦让、因此谢绝了皇帝的封赏。C 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阴嵩监管羽林军十多年。D 明帝认为阴兴军功显著,为人正直,仁义孝顺,于是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侯。阴兴后代相继为侯数世。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光武帝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4分)(2)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3分)(3)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3分)23 (2014届山东枣庄高三

84、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任光禄竹溪记明唐顺之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

85、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尔。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

86、知竹一也。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取材于明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注释:徼(jio):边界。光禄:官名。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对任光禄的人品进行肯定的一组是尤挺挺不妄与人交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A B C D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3分)(2)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3分)(3)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