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设计跟踪检测学习目标: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基础训练学案设计目标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读书与识记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的长期掠夺和的肆意搜刮,加上破坏,国民经济。帝国主义国民政府多年战争全面崩溃2概况(1)恢复国民经济表现: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意义:为国家开展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历史最高水平有计划(2)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时间:19531957年。内容:优先发展。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等先
2、后建成投产。意义:我国开始改变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农业国重工业第一汽车飞机制造厂工业落后初步基础(3)三大改造时间:19531956年底。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进行改造。过程a农业:农民参加,走集体化道路。b手工业:手工业者加入。c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的高潮。意义:的完成,标志着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三大改造社会主义探究与讨论探究任务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能迅速增
3、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以此来发展我国的五金、燃料、机械、电力工业与国防工业,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思考(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一五”计划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方针?(2)“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功的主要经验是什么?试答:(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从现实需要看,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的需要。从苏联影响看,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2)从本国国情出发,量力而行,合理规定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比
4、例;选择正确发展方向,集中力量保证重点部门。探究任务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看法主要有三种:充分肯定;基本否定;在基本肯定的基础上对失误进行足够的估计。思考 你赞同哪一种观点?依据史实说明理由。试答:充分肯定。理由: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使全国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生活奠定了基础。基本否定。理由:社会主义改造出现失误和偏差,如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工商业
5、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遗留了一些问题。在基本肯定的基础上对失误进行足够的估计。理由:结合上述理由综述之即可。探究任务3.三大改造的实质和意义是什么?试答: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意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探究任务4.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试答:工业化建设是发展生产力,三大改造是变革生产关系,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可以比作“一体两翼”:“一体”指的是社会主义工业化,“两翼”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的社
6、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体两翼”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即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从根本上说,生产关系的变革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社会主义改造是服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而社会主义工业化又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目标二 探索与失误读书与识记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时间:1958年。(2)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的变化。判定了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变为先进的。(3)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的一次探索。主要矛盾农业国工业国社会主义道路成功2探索失误(1)1958年总路线内容:1958年,中共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7、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影响:会后,全国掀起“”的高潮。(2)“大跃进”运动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工业上制定出几年内产量赶超和的高指标。农业上出现了“,地有多大产”等口号。反映了人民的迫切愿望,但忽视了客观。八大二次多快好省大跃进英国美国人有多大胆经济规律(3)“人民公社化”运动初期一切财产由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大办,吃饭不要钱。公社公共食堂3失误影响(1)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2)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3)国民经济调整目的: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方针:对国民经济实行“、巩固、提高”的方针。成效:从1962年
8、起,经济逐步得到和发展,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历史发展经济困难农村调整充实恢复探究与讨论探究任务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两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这里主要是钢。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材料二 人民日报发表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下图)。思考(1)材料一中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运动?有何失误?(3)以上材料中的两次运动造成了什么后果?中共中央是如何应对的?试答:(1)实施:开展“大跃进”、大炼钢铁运动。结果: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浪费了人力和资源,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运动:人
9、民公社化运动。失误:过度公有化,超越历史发展阶段。(3)后果:19591961年我国出现经济困难。应对: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探究任务6.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各自特征是什么?试答:1958年总路线: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其特征是多快好省,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忽视基本国情。“大跃进”:其核心是大炼钢铁,主要特点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特点是“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公社的规模大;所谓“公”,就是公社在所有制方面公有化程度高。探究任务7.对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人民
10、公社化运动的评价。试答:三者均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左”倾错误的表现。虽然它体现了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早日建成社会主义的良好愿望,但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是造成国民经济三年严重困难的直接原因。目标三 国民经济的劫难读书与识记1原因:1966年,“”爆发,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2表现:许多政策、被废除,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文化大革命经济领域规章制度3调整(1)周恩来:年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2)邓小平: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19711973197
11、5全面整顿探究与讨论探究任务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66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国家财政总收入比上年1966年2 534亿元17.3%558.7亿元24.4%1967年2 104.5亿元10%419.4亿元25%1968年2 015.3亿元4.2%361.3亿元13.9%思考(1)材料反映出什么问题?原因是什么?(2)针对材料所示问题,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努力?试答:(1)问题:工农业总产值、国家财政总收入连年大幅下降,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原因:“文化大革命”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劫难。(2)1971年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国民经济。探
12、究任务9.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的原因及教训是什么?试答:原因:客观原因: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及中国革命、建设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主观原因:a.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形势的认识和分析发生了偏差,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b.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得不到认真执行,党内民主得不到充分发扬,党的领导干部缺乏严格监督。c.毛泽东晚年,个人崇拜现象严重,党内民主生活遭到严重破坏。d.没有正确处理“左”倾、右倾错误的关系。长期以来,注意了反对右倾错误,但缺乏对“左”倾错误的认识和警惕。e.缺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生产力发展阶段。教训: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必须结合和反映实际。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地进行,并按客观规律办事。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发展,搞好综合平衡。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反之,就会造成失误甚至遭受挫折。课后总结自主构建本课知识网络:示例:你来试一试:_记录心得体会:_ _谢谢观赏!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