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2-5单元整合.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148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2-5单元整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2-5单元整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2-5单元整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2-5单元整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2-5单元整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2-5单元整合.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2-5单元整合.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2-5单元整合.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2-5单元整合.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2-5单元整合.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2-5单元整合.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2-5单元整合.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2-5单元整合.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2-5单元整合.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2-5单元整合.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2-5单元整合.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2-5单元整合.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2-5单元整合.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2-5单元整合.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历史纵横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一、大趋势1命题规律(1)从考查形式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多数是材料式,新情景试题特别多,如 2010 年江苏第 13 题,山东第 14 题等,体现对能力的考查。(2)从考查内容看,建国初期社会主义的成就、十年探索时期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成就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其中,“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是考查内容的重中之重。(3)从分值上看,上海单科、山东、全国二卷、天津、安徽、四川各 4 分。单元整合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历史纵横2热点角度本专题涉及的时事热点知识也比较多,主要有“三农”问题和对

2、外开放问题。需要多角度理解,整合问题。3题型预测从考查题型上看可能有大的拓展,因为本专题内容可以左右联系、上下延伸。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是命题的可选择形式。4归纳总结内容上应特别注意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中的进行的积极探索,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探索中有成功也有失误,这是考查的重点;题型上注重知识的上下联系,两种题型都较为普遍;考查方向上提供新知识背景、材料变相考查教材相应的知识。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历史纵横二、高考主观题实录1(2009安徽,36)(34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

3、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摘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历史纵横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从 19 世纪 40 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 1843 年的 1 300多万斤增加到 1855 年的 8 400 万斤;丝的出口从 1843 年的 1 000 多包增加到

4、1855年的 56 000 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历史纵横材料三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摘自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10 分)(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10 分)(3)分析材料三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古代、近代各有何不同。(14 分)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

5、构时空定位历史纵横解析:此题以中国改革开放 30 周年为背景,考查了我国古代及近现代的对外开放。第(1)问除了历史常识外,还通过对南宋和清初政策的对比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第(2)问考查了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原因及影响;第(3)问以一组数据为线索,考查新时期的改革开放。答案:(1)市舶司;十三行。南宋外贸税收丰厚,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之一,可减轻百姓负担。清朝前期对外贸易因受到严格限制而渐趋萎缩;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2)由于西方列强侵略,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开埠通商;中国在经济上落后于西方。中国传统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

6、产地;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3)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时期政府积极推动,外贸持续快速增长;古代外贸受官府控制,不同时期发展不平衡。新时期外贸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具有主动性;近代外贸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中发展,具有被动性。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历史纵横2(2009宁夏、辽宁文综,40)(37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 1953 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1953 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

7、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 1953 年 12 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 1954 年 9 月 15 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必要的。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

8、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 年 9 月 23 日)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历史纵横材料二 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比较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

9、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 年 5 月 19 日)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历史纵横材料三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到 1982 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 1 100 万吨,比 1978 年增加 659.9 万吨;肉类产量超过 1 300万吨,比 1978 年增加 494.5 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发展到 41 184 个。1983 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 2

10、0 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1985 年 1 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 年 2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历史纵横(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8 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78 年后“统购统销”变

11、化的特点及原因。(14 分)(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15 分)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历史纵横解析:本题考查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和改革开放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整理材料、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理解史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和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的能力及对有效信息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解读的能力。第(1)问的回答需要注意材料一中所给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正确概括历史背景。第(2)问特点的概括要紧密结合材料,原因分析需结合所学知识。第(3)问要全面分析材

12、料,注意从正反两个角度回答问题。答案:(1)“一五”计划,国家工业化建设;城市人口和就业人数剧增;部分地区遭受自然灾害;粮棉等供求关系紧张,社会经济生活受到影响。(2)特点:从农副产品到粮棉,从农村到城市;范围逐步缩小直至取消,呈现出阶段性。原因: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消费品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市场经济不断发展。(3)“统购统销”具有历史的必要性;保证了人民正常生活的需要;遏制了商业投机活动,稳定了物价,保障了社会生活秩序;保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进行,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从长

13、远来看,它忽视了客观规律的调节作用,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客观上制约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历史纵横3(2007上海,37)(10 分)最近,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 世纪始于中国的 1978 年”的观点,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借用这句话设计了下面这张主题演讲的图片。请回答:(1)1978 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1 分)(2)为什么“中国的 1978 年”会被视为 21 世纪开始的标志?(6 分)(3)你如何评价图片所体现的主题?(3 分)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历史纵横解析:第(1)问较简单,根据所学回答即可;第(2)问首先要把握中国 21 世纪

14、所展现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联系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加以分析论证即可。第(3)问是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可从三方面展开。从中国的视角来看,1978 年后确立了对内改革的战略决策,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计划经济转移到市场经济等;从世界的视角来看,1978 年后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融入世界,加入 WTO等。从 21 世纪的视角来看,21 世纪全球进入了急剧变化的新时代,中国成为 21 世纪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和影响国际格局变化以及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所有这一切都源于 1978 年的历史性转折等。(3)答案具有

15、开放性,在提炼图片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作出言之有理的评价即可得分。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历史纵横知识结构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历史纵横时空定位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历史纵横1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1)土地改革(19501952 年底):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恢复开辟了道路。(2)农业合作化(19531956 年):即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3)人民公社化(19581982 年):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

16、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人为地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 年后):坚持在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历史纵横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历史纵横2建国以来中国所有制结构的三次大的变动(1)19491956 年底,中国的国民经济表现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共同存在与发展。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结构变动还包括产业结构

17、的变化:工业比重大幅度上升,农业所占比重相对下降。(2)从 19561978 年,中国以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单一公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改变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的局面,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现在多种类型的私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历史纵横3理解“一五”计划的特点及其原因和主要经验(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2)原因因为我国的工业基础,特点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我国的工业化建设起点非常低,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这种落后的状况只有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受学习苏联建设经验

18、的影响。当时的国际环境需要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总之,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实现工业化的物质基础。这也是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3)主要经验从国情出发,量力而行,合理规定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比例。正确选择发展方向,集中力量保证重点,即集中精力办大事,力量越是不足,越要集中有限力量。注意改善人民生活,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历史纵横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国有企业

19、、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进入市场,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决定了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分配必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同时,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经营方式的存在,又在客观上产生了多种分配方式。(3)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要以市场为基础,总体上应当是指导性的计划。计划工作的重点是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搞好经济发展预测、总量调控、重大结构与生产力布局规划,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进行重点建设,综合运用经济杠杆,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