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阶段一阶段三阶段四学业分层测评阶段二阶段五19 报任安书(节选)本课话题 理想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受刑之后,司马迁曾因屈辱痛苦而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忍辱奋起,历时 18 年,终于完成史记,这全靠理想信念的支撑。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有这样一条规定:教授年满 70 岁便要被强迫退休。理由是 70 高龄已没有精力和体力做研究或教学工作。1943 年,该校的植物学教授德格博士正好 70 岁,虽然他热爱自己的事业,却不得不对他所留恋的一切说再见。德格心中一直深藏着一个理想,那就是研制出
2、一种特效药,拯救那些被病魔折磨的人,如今虽然退休了,他却不想让理想也退休。不久后,德格受聘于雷德里化验所的制药厂,作为顾问并担任独立研究工作。两年过去了,他一无所获。可他仍然不放弃希望,因为心中的理想仍在向他召唤。通过多次实验,他终于分离出一种抗生素,这种抗生素可以控制 50 余种严重病症,这就是著名的金霉素。背诵相关的名言警句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俄)列夫托尔斯泰2.没有目标的生活,就像没有舵的船。英国谚语3.无论何等显赫的行为,若不是出于伟大的目标,便不能算是伟大。(法)拉罗什富科4.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鲁迅译文序跋集知识梳理第 1
3、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曩者()恶死()缧绁()()倜傥()()愠色()剌谬()【答案】nng w li xi t tng yn l第 2 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3.思垂空文以自见()4.网罗天下放失旧闻()5.稽其成败兴坏之纪()6.则仆偿前辱之责()【答案】1.摩通“磨”2.底通“抵”3.见通“现”4.失通“佚”5.纪通“记”,历史记录 6.责通“债”第 3 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望若望仆不相师 ()登轼而望之()夜雪初霁,荠麦弥望()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4、)2.师若望仆不相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或师焉,或否焉()吾从而师之()十年春,齐师伐我()3.相若望仆不相师 ()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4.若若望仆不相师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桑之未落,其叶沃若()5.以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仆以口语遇遭此祸()思垂空文以自见()亦欲以究天人之际()6.之况仆之不得已乎 ()而用流俗人之言
5、()无兄弟之亲()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答案】1.动词,怨恨 动词,远望,望见 名词,视野 动词,盼望,希望 名词,声望,名望 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日 2.动词,效法 名词,老师 动词,从师学习 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名词,军队 3.xing,副词,表示动作、行为趋向一方 xing,副词,互相,交互 xing,动词,帮助,辅助 xing,名词,辅助君主的地位最高的大臣 xing,名词,相貌,容貌 xing,名词,赞礼官,主持礼节仪式的人 4.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 指示代词,这,这样 动词,像,似 动词,及,比得上 连词,表假设,如果,假如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似的”5.介词,用
6、连词,表结果 介词,因为 表目的连词,来 介词,用 6.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的 定语后置标志 代词,它第 4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若望仆不相师(名词用作动词)_2.孙子膑脚(名词用作动词)_3.退而论书策(名词用作动词)_4.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名词作状语)_5.思垂空文以自见(动词使动用法)_6.且勇者不必死节(动词的为动用法)_7.略陈固陋(形容词作名词)_8.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形容词作名词)_效法受膑刑写成书像牛马一样,这里是作者的谦称使流传为而死固塞鄙陋的想法富贵的人第 5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意气勤勤恳恳(1)意气古义:_今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
7、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2)勤勤恳恳古义:_今义:勤劳而踏实。情意。诚挚,恳切。2.念父母,顾妻子古义:_今义:男子的配偶。3.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古义:_今义:陷入不良的境地,难以自拔。4.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_今义:用作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妻子和儿女。陷身。不同寻常。5.下流多谤议古义:_今义:卑鄙龌龊,不文明。6.仆以口语遇遭此祸古义:_今义:谈话时使用的言语,与“书面语”相对。7.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古义:_今义:不相互联系。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说话。孤单无助。8.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古义:_今义:决心努力。9.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_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
8、抒发愤懑。自己的志愿。第 6 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判断句)译文:_2.重为乡党所笑。(被动句)译文:_3.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被动句)译文:_4.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被动句)译文:_诗经的三百篇诗,大抵是圣人、贤人抒发愤懑而写出来的。更加被邻里、同乡所耻笑。我之所以忍辱苟活,被幽禁在污秽的监狱中而不肯死的原因。只有卓异超群的人才被人称道。5.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动句)译文:_6.屈原放逐。(被动句)译文:_7.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宾语前置句)译文:_8.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状语后置句)译文:_周文王被拘禁在羑里而推演了周易。屈原被放逐。因
9、此,身受到最重的刑罚也没有怒色。而我的文章不能在后世流传。常识速览识作者亘古史家第一人司马迁司马迁(约前 145 或前 135?),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元封三年(前 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天汉二年(前 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 91)写成史记。探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信,见于汉书
10、司马迁传及文选卷四十一。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年轻时比较贫困,后来做了大将军卫青的舍人,由于卫青的荐举,当了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征和二年(前 91)朝中发生巫蛊案,江充乘机诬陷戾太子(刘据),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与丞相(刘屈髦)军大战于长安,当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官),乱中接受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任安入狱后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之义”,搭救自己。直到任安临刑前,司马迁才写了这封著名的回信。在这封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叙述自己蒙受的耻辱,倾吐他内心的痛苦
11、和不满,说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就极刑而无愠色”、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和生死观。所以,这封信是一篇研究史记和司马迁的生活、思想的重要文章。整体感知这篇文章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以激愤的心情,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痛苦。他决心放下个人得失,隐忍苟活,以完成史记的创作。体现出一种进步的生死观。文脉梳理问题探究1.司马迁忍辱苟活写史记是为了什么?【答案】司马迁忍辱苟活写史记一是为了使“文采表于后世”。司马迁在文中表明,他并不顾念家庭,也不缺少“臧获婢妾,犹能引决”那样的勇气,但轻轻一死,也就同时断送了为之献身效命的事业。二是为了实现他的愿
12、望:“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三是为了补偿以前受的耻辱。因此他在文中写道:“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2.与一般书信不同,报任安书写出了作者的痛苦、无奈,释解了人们的心头疑惑,耐人寻味,作者是从哪一个角度进行写作的?【答案】报任安书一文,是站在一位朋友面前,向朋友倾诉自己内心的苦闷、痛苦,述说自己人生的悲惨遭遇和境地。并从人生价值观角度,向友人阐明自己的人生信念。同时以文王演周易,仲尼作春秋,屈原赋离骚,左丘明编国语,孙子修兵法,吕不韦传吕览,韩非著说难、孤愤等为例,引出自己“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的愿望。全文层层深入,逐步阐明自己的人生志向,卒章显志。3.报任安书体
13、现了司马迁怎样的人生观和创作观?【答案】(1)人生观:就是扬名后世,为了留名,可以不顾传统道德的约束,可以忍受奇耻大辱,最看不起死后不能留下美名的人。如文中体现他人生观的句子,“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等,这些都表现出他的人生观,是以古人为榜样,完成自己完满的人生。(2)创作观:提出“发愤著书说”,即在逆境中著书以抒其愤,实现其人生价值。文中体现他的人生观的句子如“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
14、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等,他把著书当做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4.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案】报任安书一文,贯穿全文的始终是作者内心无比激愤和痛苦的心情。“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是何等的矛盾痛苦。“是以肠一日而九迴,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这是作者痛苦挣扎的直接倾诉,而在这无比的痛苦矛盾之中,其实又蕴含着司马迁对自己受到的不公平遭遇、奇耻大辱的激愤的控诉。史记一书的写作,支撑着作者的精神世界,使他忍辱负重、坚忍
15、不拔。我们仿佛看到了作者坚定的人生信念和坦荡的胸怀。素材应用1.课内素材文采现于世千古“史圣”司马迁在人生遭遇巨大挫折的时候,面对别人冷言热语的时候,他选择了坚守。仿佛他的存在就是为了这一部被鲁迅称为“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著。一个人活在世上,有多样的追求。有人为了爱情,有人为了财富,司马迁说:“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梦想每个人都有,可是坚守梦想,为了梦想奋斗一生,从不放弃,即使再大的风浪也坚守的有几人?司马迁算一个。【应用角度】“坚守”、“追求”、“执着”、“生活的意义”等。2.精彩运用坚是一种挺拔,是一种紧执,坚持住生命所不愿放弃也
16、不能放弃的。守是一种柔情,守有一种思往古之悠情的情怀,有一种古道热肠的衷情。我感动于不折不扣的对人生的坚守,我折服于一个个坚守人生的方式。虽然有的笨拙而顽强,有的执着而冷峻。人总是在存在中坚守,在坚守里存在。没有坚守也就无所谓存在。存在是有意义的,坚守也就是对意义的坚守。坚守了存在与意义就是坚守住了你的生命之所倚、之所托、之所靠。你就能倚仗与依凭它去战胜空虚穿透虚无,自然苦难就更不在话下了。因为你能够坚守就意味着你能够充实能够幸福。佳作领悟一代史圣司马迁雪花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摘自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一句话,却足以概括这位站在历史浪尖上的巨人的一生。司马迁,出生在那个引
17、人深思、催人奋进的龙门之地,出生在那世代为史官的司马家族。曾经的他也年轻气盛,热血沸腾,身处在汉朝最繁荣的武帝时期,他也曾激动地想要报效国家。也许,他天生不是上天的宠儿,又也许上苍有一个更艰巨的使命需要他去完成,他注定无法适应官场的虚伪多变,注定无法低下他的头去顺从君主的意愿。他是个史官,而历史是公正的,他无法不说出事实,无法违背作为一个史官的神圣使命。于是,他挺身而出,说出了别人都不敢说出的事实,说出了将让他一生蒙受耻辱的事实,也说出了一个让他成为伟大史圣的事实!他,受了腐刑,原本他可以选择死亡,选择解脱。腐刑,对于当时有自尊的读书人来说是比死亡还要难受的耻辱,而他却选择了生,不是怕死,而是
18、为了遵守对父亲的许诺,为了完成史记。他的生命已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历史!于是乎,官场中少了一个热忱的青年,却有一个奇迹正在被创造!从此,他,冷峻地注视着历史,超脱在风云变幻之外,默默地躲在现实的阴影中,他只为了一个目标活着完成史记。他的全部生命与激情都凝聚在了笔上,他没日没夜地写作,任凭历史的狂涛怒吼,如何翻滚,都不能震撼他那重如泰山的铁笔!他的力量来自“真实”,那是任何君主都要感到害怕的。现在,该轮到历史来审判一切了!他之所以要在屈辱中活下去,哪怕沉浮在臭粪中也不放弃生命,是因为他的使命还没完成,他不能不为后世留下一点有价值的东西。“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历史,正是由司马迁
19、这样的人才被一代代传承下去,帝王时代总被更替,而司马迁作为一个洞穿历史的巨人却成了一座千古不倒的丰碑永远矗立在历史的大舞台上,比泰山更永垂不朽!他的笔下是永恒的!历史是永恒的!1.学开头作者以司马迁的名句开头,引出司马迁“重于泰山”的一生。这样的开头简洁有力,易于引起读者的共鸣。2.学表达这篇散文以第三人称来写,客观地写出了司马迁所遭遇的种种磨难以及他百折不挠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无限仰慕之情。3.学结尾本文以抒情作结,“司马迁作为一个洞穿历史的巨人却成了一座千古不倒的丰碑,永远矗立在历史的大舞台上”,这是作者对史学家的高度评价,也是历史对他的必然肯定。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0、()A.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 辱:承蒙B.若望仆不相师望:希望C.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阙然:(时间)隔了很久D.思垂空文以自见垂:留下【解析】望:抱怨。【答案】B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导学号:79220136】A.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居则忽忽若有所失B.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虽累百世,垢弥甚耳C.亦欲以究天人之际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D.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解析】A 项,好像;B 项,即使;C 项,前者可译作“来”,后者可译为“拿”;D 项,在。【答案】C3.下列各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B.犹能引决C.则仆偿前辱
21、之责D.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解析】A 项,“底”通“抵”;C 项,“责”通“债”;D 项,“失”通“佚”。【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一致的一项是()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B.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C.下流多谤议D.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解析】B 项,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C 项,下流:古义,处于卑贱地位;今义,卑鄙龌龊,不文明。D 项,夫人:古义,发语词,“人”与“情”是一个词;今义,正式场合用来尊称已婚或年长的女性。【答案】A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导学号:79220137】A.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B.且勇者不
22、必死节C.近自托于无能之辞D.请略陈固陋【解析】A 项,名词作状语,B 项,为动用法,D 项,形容词作名词。【答案】C阅读文本选段,完成 69 题。【导学号:79220138】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23、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6.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胜:尽,全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称道C.思垂空文以自见见:看见D.略考其行事考:考证【解析】C 项,“见”,通“现”,表现。【答案】C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成一家之言B.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C.略考其行事D.
24、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解析】A 项,古今义相同。B 项,发愤:古义为抒发愤懑;今义为决心努力。C 项,行事:古义为行为事迹;今义为办事做事。D 项,非常:古义为不平常;今义为表某种程度的副词,很。【答案】A8.对报任安书中的思想与内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借给任安回信的机会,阐明自己受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了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B.司马迁认为古代“圣贤发愤之所为作”,都是作者“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述往事,思来者”,把苦苦思索得到的知识,著述成文,留给来者去思辨验察。C.这封书信是司马迁的苦心孤诣之作,写得情真意切;作者“为情而造文”,自始至终表达了悲痛的感情。D.书信的结尾,司马
25、迁再次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并陈说他对余生的看法。【解析】C 项,说文章“自始至终表达了悲痛的感情”不妥,应该说作者感情复杂,全文悲痛、沉郁与慷慨激烈交织。【答案】C9.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译文:(2)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译文:【答案】(1)所有这些作者都是心中感到抑郁不舒畅,他们的思想观念不被当时的人们接受,所以叙述所经历的事情,让后世了解自己。(2)我确实想完成这本书,把它珍藏在名山之中,传给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使它广泛流传到四通八达的大城市,这样我就补偿了前番下狱受刑所遭到的侮辱,即使一万次遭到杀戮,难道还有悔恨吗?学业分层测评(十九)点击图标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