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0045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6页
第6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7页
第7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8页
第8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9页
第9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81页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81页
亲,该文档总共8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8章第1节第一节 把握作品的结构快乐时空风起云飞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经过连年的征战,刘邦后来居上,战胜了项羽,赢得了天下。可是没几天,淮南王英布造反,军势极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在得胜回朝途中,刘邦顺路回了趟故乡沛县,和昔日的朋友、邻里叙旧畅饮了十几天。一次在热闹的酒席上,想起天下的安危,刘邦伤感地唱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出自汉书高帝纪)【温馨提示】风起云飞:比喻天下大乱,有时也指触景伤情。课堂考点探究 课后题组精炼 第一节 课前初试真题(2010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

2、面的题目。静 流弟弟迷恋音乐,不仅迷恋流行歌曲,也迷恋中国古典乐器。他常常在夜里吹奏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升入高中以后,弟与另两个男孩一起组成了一个“红蜻蜓”歌唱组合。我喜欢那些在晚霞中飞舞的小精灵,弟也喜欢,课前初试真题 我们都记得捉放蜻蜓是儿时最喜欢的游戏。红蜻蜓组合在春日夕阳中翻唱着一些小虎队的歌曲,唱得投入而动情,虽然只有我一个观众。弟说,他要考艺术院校。这当然没有成功,父亲认为那是不务正业,严厉禁止。弟在那年高考中落榜了。为了实现愿望,弟又转向别的途径,准备去当文艺兵,这最后也没实现。弟心灰意冷,对音乐的追求就此止步。他常常迷茫地望向远方人世浩瀚,哪条才是他要走的

3、路?对于父亲的横加干涉,弟是心怀怨怼的。他整日整日地不回家,在外面游荡,抽烟,喝酒,看录像,甚至赌博。父亲对于弟的不成器是彻底失望的,竟日摆着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看也不看弟一眼。他们犹如宿敌,冷战,僵持,中间横亘着大片大片的沉默,黑夜般深不可测,没有光亮。那些坚硬的、暗含敌意的、荒原一般的沉默,是什么时候开始消融,最后随风化为流水的,我不得而知。我那时已在江南。弟有时写信,有时打电话,内容里渐渐多了关于父亲的信息。初涉尘世的弟弟被浮世的炎风吹刮后,终于体会到了现实闾巷烟火的不易。弟才知道,父亲对于他的要求,并非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脸面,那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相应的,在经历过我的一些波折

4、后,父亲对弟也渐渐释然。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来设计的,我们都不过是千万人中最普通的那一个。柔软悄悄而来,来自两个血脉相连的男人,如静海深流。在四处求人碰壁后,父亲拿出积蓄,为弟买了出租车。弟把自己安顿在皖北那个小城,结婚,生子,开始了平淡的人生。尘埃随之落定。一年的秋日,我自江南回去探亲,家人聚在一张饭桌上,吃着饭菜,说着闲话,屋外,秋阳融融。饭后,父亲递一支烟给弟弟。弟弟点火,两人抽一口,吐出,对望,烟圈上旋,被风吹着,袅袅散去。一切都在不言中,生活似乎在和解与体恤中,平静地向前流去,父亲展望着他含饴弄孙的晚景。如果,生活仅仅如此按部就班地向前走去,父亲与弟弟都不会看到他们各自

5、的另一面。波澜总在不经意间降临人间。弟的孩子,我的侄儿,在出生一年后,被诊断为为孤独症患者。不能接受现实的是我父亲。他,在一夜间,叶落萧萧,只剩下虬枝无言地指向天空。弟头一次发现了父亲的软弱,那貌似强大的外表下,也有不堪一击的所在。他一边安慰父亲,鼓励妻子;一边筹款,四处求医。竭尽人事,要为侄儿打开那扇自闭的门。弟开始不停地讲话,虽然他讲得口干舌燥,侄儿一点反应也没有。弟说,他不会放弃。父亲第一次知道了弟是执著的,像蒲草,看似柔弱,实则有坚韧自持的力量。在弟的从容面前,父亲到底接受了现实,他什么也没说,拍拍弟弟的肩膀,把退休工资卡交给了弟弟。弟不要,父亲露出怒目的本色,喝令他收下。然后挺直脊背

6、,走出大门。此后,父亲就是那个随传随到的人,只要弟需要,他总在那里,并一直守在那里。弟临走时,悄悄叮嘱我:爸老了,有时犯糊涂,在你这里,你精心点。我说,你放心吧。弟走后,父亲说,看看,你弟变能干了。我说,是,弟一直都很能干。父亲对弟的赞许是在他走后说出来的。(改编自李丽娟的作品)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2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文章的开头通常有以下几方面作用:或渲染气氛,或引出下文,或设置悬念,或为下文作铺垫,或与文章结尾构成呼应。结合本文内容实际,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是为下文写弟弟与父亲的矛盾冲突作铺垫。答案:为后文写弟弟与父亲的

7、矛盾冲突作铺垫。一、思路结构的考查根据写作意图和表现主旨的要求,如何选择组织材料,如何使写进文章的材料条理化、有序化、整体化,这都要作通盘的考虑、妥当的安排和周密的布置,这一思维的过程就表现为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结构的考查,即考查段落之间的结构关系。课堂考点探究(2010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自 然美爱默生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也同样适合悲剧。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空气就是一剂拥有不可思议效力的补品。在阴沉天空下的暮色中,当我穿行在一片荒芜的坑坑洼洼的雪地里时,我并没有想到任

8、何特别好的运气,但就在这时,我的心中涌起一阵极度的喜悦。例1同样,在森林里,一个人抛掉他所经历过的岁月,就像一条蛇蜕掉自己的皮一样,因此无论在生命的哪个时期,他都是一个孩子。在森林里,人们拥有永恒的青春。在这些上帝的花园里,笼罩着端庄神圣的气氛,常年举行着欢宴,园里的客人即使过了一千年也找不到厌倦的理由。在森林里,理智和信仰回归到我们心中。在那里,我感觉生活中的任何不幸都无法降临到我的身上没有自然不能修补的耻辱和灾难。站在赤裸的土地上我的头脑沐浴在无忧无虑的空气中,上升到无限的空间里所有卑贱的自私自利的想法都消失无踪了。我变成了一个透明的眼球:我空如无物,但我却将万物都纳入眼中,那共同生命的暗

9、流在我全身循环流动。我是上帝的一部分。在那时,最亲近的朋友的名字听起来也觉得陌生而并不重要了:所有的人都是兄弟,都是朋友,谁是主人谁是仆人就只是微不足道的干扰而已了。我热爱那不受抑制的永恒的美。我从荒野中发现的东西比街道上或村庄中发现的还要亲切自然。在宁静的自然中,尤其是在远方的地平线上,人类看到了和他自己的本性同样美丽的东西。人们从荒野和森林中体会到的最大的快乐暗示了人类和植物之间的一种神秘的联系。我并不是独自一人无人回应的。它们向我点头,我也向它们致意。风雨中树枝的摇曳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它使我感到惊奇,但却并不是从未见过,那感觉就像当我认为我的思想公正或行为正确时,我的心中产生了一个更

10、高尚的想法或一种更优秀的情感。然而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产生这种喜悦的力量并不存在于自然之中,而是在人的心里,或者在这两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中。对于这些喜悦加以大力节制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自然并不总是穿着节日的盛装,相反,昨天还在仙女的嬉戏中散发芳香、闪烁光芒的景象,今天就被忧伤笼罩。自然总是会染上精神的颜色。对于一个遭受灾难的人来说,他内心的火焰中就蕴涵着忧伤。一个刚刚失去了亲近朋友的人会从自然风景中感受到一种轻视,而天空在那些卑贱的人头顶上,也会显得不那么庄严宏大。文章开篇“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也同样适合悲剧”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

11、,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此题从两方面作答:内容方面领起总括全文,是全文的纲要;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下文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作铺垫。这句话位置上位于开头,结构上两个关键词“喜剧”“悲剧”正好统领文章主体,情感上表达了作者的认识。【答案】总起全文,引出下文。下文分别从作为“喜剧”的“舞台布景”和作为“悲剧”的“舞台布景”两方面展开,表达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认识。技巧点拨1文章结构层次的三种表现形式,即三种层次关系(1)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有以下几种: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层进式等。(2)第二种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

12、3)第三种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这类题型通常是直接要求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作答时先指出结构方式,再对文章体现的这种结构方式进行解析。2谋篇布局还要注意散文组织材料的方式(1)从时间上组织材料;(2)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3)以什么(物件、观察点)为中心;(4)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5)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需指出的是线索本身就是材料组织的方式,另外还要注意分析材料的呈现形式。可从文章结构表现手法方面来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二、句段作用的考查具有特殊作用的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重点句子或段落,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或段落,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或段落。句段

13、作用是文章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此类题的命题设置一般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效果、目的、用意、妙处等)?”或“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这类题目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上来考虑,内容上的作用主要考虑对写作内容和主旨的作用;结构上主要指与上下文的联系,要注意段落在文中的位置。(2010年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大 河 家张承志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年年放浪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之间,大河家便渐渐地成了自己的必经之地。它恰像那种地理老师不懂的、暗中的地理枢纽;虽然偏疏贫穷,不为人知,却比交通干线的名胜更自然更原始,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例2这些地点,一旦了解多了,去熟了,就使人开始依

14、恋。像我此次离开祖国两年之久,从归国那一瞬起便觉得它们在一声声呼唤。真是呼唤,听不见却感觉得到,在尚未立稳脚跟放下行李前,在尚不能马上去看望它们之前,该先在纸上与它们神交。大河家是甘肃南缘边界上的一个回民小镇。密集的、土夯的农家参差不齐地排成几条街巷,街头处有一块尘土飞扬的空场,那就是著名的大河家集。店铺簇堆,人马拥挤,集上半数以上都是头戴白帽的回民。清真寺的塔尖高出青杨树的梢头,远近能看见十几座之多。出集百步,便是咆哮黄河。在这里等摆渡,一眼可以看见甘青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傍大河家集一侧是甘肃,黄土绿树,戴白帽的回民们终日在坡地里忙碌。大河彼岸是青海,红石嶙峋,服色尚黑的藏人们隐约在

15、山道里出没。大河家,它把青海的柴禾和药材,把平犄角的藏羊和甘肃的大葱白菜,把味浓叶大的茶在轰鸣滚翻的黄河水上传递。河上悬空吊着一条胳膊般粗的大铁索。一条大木船挽在这悬索上,借黄河水的冲力,用一支舵往返两岸。船入中流时,那景色十分壮观。在颠簸如叶的渡船上,船客子扳牢大舵,把黄河的千钧水力,分成了横渡的巧劲。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客子。船撞入漩涡时,水溅起来,岸上船上的人都怔怔地看。使船时的吆声是听不见的,在大河家,永远地充斥着河谷的,只有黄河跌撞而下的轰轰涛声。清晨时分,因为黄河走得太急,过水太多吧,整个河谷白濛濛地罩着浓雾,听得水响,不见河流。渐渐天热了,阳

16、光照透了雾,才看见平素黄河的雄姿。那黄河太漂亮了,衬着一面被它在古时劈开的红石头山,衬着被它滋润得冲天的茂盛青杨林,一川狂怒狂欢的黄河水,不顾性命地尽管奔流。我住在韩三十八家里是第几次了,现在回想着已经数不清楚。此刻从异国归来,仿佛中我又住进了他那院里。韩三十八今年应是八十岁。他也喜欢看河。黎明时,雾罩河,他一声不响地凝望着那一川雾。水气渗在他脸上的皱纹里,我猜不出他在看河时想些什么。他从死地里挣着命回来了。五十年前他做过护兵,在喀什以南的戈壁滩上,捏着步枪疯跑,天上的飞机追着他们剿杀。那是没有边的大戈壁滩呐,不知道人怎么能跑过飞机。队伍散了,他和几个大河家同乡钻进了昆仑山。沿着昆仑山北缘,沿

17、着塔里木沙漠南缘,他们几个大河家男子逃回了家世界上著书立说的探险家谁走过这样的路线。韩三十八老汉和我看河,总是默默无语。他从来不提当年,也不讲他见识过的血腥沙场,这对我这个求学者不免可惜,因为我只有凭自己猜想了。返回大河家以后,他干尽了渡口远近的一切营生:船客、金客、麦客,卖过茶叶,闯过藏人地方。黄河是他的家路;他说过,只要挣上了钱,就找河。在任何一个渡口搭上个筏子,或是再当个筏客子再挣几个钱,不多久就能与他的妇人相遇。这真是一种准确的地理:任世界再大也不难找到黄河,河水一直流向家门,正因此韩三十八老汉稳如泰山,任世事浮沉总那么胸有成竹。壮游无止,这是中国的古风。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

18、一阵。去看甘青两省,去看黄土高原和积石山脉的分界,去看那造雾的滔滔大河,和真的经过险境的人一块。(有删改)(1)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答: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语句(段)的作用。看段落的作用,要看它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由于是开头三段,自然是开门见山,奠定基调,引领下文,再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第一段点出题目含义;第二段介绍大河家的基本情况,点出主题,预示下文;第三段写出写作缘由,抒发情感。【答案】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总领下文

19、,预示行文的内在结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2)文中说:“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客子。”综观全篇,这两句话有哪些作用?答:_【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该句处于文章中间段落,首先考虑其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语句,其上下行文紧凑,节奏激荡,而该句叙事和缓,可知该句使文章节奏跌宕起伏,富于变化。【答案】上承前文作补充,指明了上一段中“船客子”的含义;为后文作铺垫,解释下文“金客子”、“麦客子”等的含义;使文章节奏有了变化。技巧点拨1首段的作用(1)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是领起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

20、定感情基调)。(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铺垫。(3)文章开篇是景物描写。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4)首段连续发问。它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5)开篇连续感叹。它就有强烈的抒情作用。2中间段的作用(1)中间段如果比较短,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启下(过渡)。(近几年中间段从结构上考查多为此类)(2)中间段如果比较短,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如果描写的物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

21、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衬(烘托、铺垫)。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3)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3末段的作用(1)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2)末段的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3)末段也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4特殊表现形式的段落特殊表现形式的段落一般是由特殊的句式单独成段。句子或是倒装句,或是运用了特殊语气,或是后面有省略。这样的段落要分析出使用特殊句式

22、的效果。三、穿插类句段的考查散文中的穿插性材料是近年来频繁考查的欣赏点。所谓穿插性材料,就是文中在主体材料之外,经常穿插一些其他的材料,就其类型而言,或是景物描写,或是事件叙述,或是诗词引用,或是细节描写,不一而足;就其位置而言,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视需要而定;就其作用而言,或对比,或铺垫,或象征,或暗示,或烘托,或渲染,或正衬,或反衬,或营造氛围,或表现风格,各尽其妙。例3(2010 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烟花三月下扬州熊召政扬州古称广陵,人们又叫它维扬。清代之前,扬州因靠着大运河,一向被誉为南北枢纽,淮左名邦。以今天的地理概念,扬州在苏北,不属江南。但古人自北方

23、舟船而来,一入扬州,心理上便感觉到了江南。江南是以长江为界的,从这层意义上,扬州不算江南,但它处在淮河以南,属不南不北之地,且扬州的人文风气,山水风光,都是近南而远北。杜牧写扬州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便绝不是凛冽的北地所能产生的情境了。历史上的扬州,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虽屡遭兵燹,却不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大凡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那样,命运各异,有好有坏。扬州属于那种“贵人多难”一类,但每遭蹂躏之后,它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八字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记载扬州古时的繁华,典籍甚多,但最好的要数清代李斗撰著的扬州画舫录了。杭州、苏州乃人间天堂,值得记述

24、的盛事比扬州还要多。但无论是张岱的西湖梦寻还是顾禄的桐桥倚棹录,都不及李斗的这本书。古扬州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当在小秦淮与瘦西湖两处。其繁华、其绮丽、其风流、其温婉,扬州画舫录皆记述甚详。西湖之名借于杭州,秦淮之名借于南京,但前头各加一“瘦”与“小”字,便成了扬州的特色。我一直揣摩扬州人的心理,天底下那么多响亮的词儿,他们为何偏爱“瘦”与“小”呢?这两个字用之于人与事,都不是好意思。我们说“这个人长得又瘦又小”,便有点损他不堪重用;说“他专门做小事儿”,便暗含了鼠目寸光。时下有种风气,无论是给公司起名,还是为项目招商,均把名头拔得高高的。照这个理儿,瘦西湖完全可以叫“大西湖”或“金西湖”,小秦淮

25、也可叫“中国秦淮”或“银秦淮”了。古扬州城中,虽然住了不少点石成金的商人,但铜臭不掩书香,负责给山水楼台命名的,肯定还是李斗这样的秀才。这两处名字最令人寻味:西湖一瘦,便有了尺水玲珑的味道;秦淮一小,便有了小家碧玉的感觉。如此一来,山水就成了佳丽一族,而扬州城也就格外地诗化了。如是,话题就回到“烟花三月下扬州”上头,知道扬州的地理与历史,就知道什么季节到扬州最好。因为没有红枫,更没有与红枫相配的壮阔逶迤的峰峦沟壑,秋老时分到扬州的意义就不大。杜牧说“秋尽江南草未凋”,未凋并不等于葳蕤,失了草木欣欣的气象。莺歌燕舞的三月却不一样:那杨柳岸畔的水国人家,那碧波深处的江花江草,园林台榭、寺观舫舟,一

26、色儿都罩在迷离的烟雨之中。此时的扬州,那些硬硬的房屋轮廓都被朦胧的雨雾软化了下来,曲折的小巷浮漾着兰草花的幽香。湖上的画舫,禅院的钟声,每一个细节上,都把江南的文章做到了极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句子把我们东方人的审美意趣,写得如同梦境。在三月的扬州,我们是可以寻到这种梦境的。为了这梦境,我曾动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念头。2007年,我打听何处可以雇一条船,邀二三好友于黄鹤楼下出发,一路吟诗作画,听琴吹箫到扬州去。结果人家告诉我,现在从武汉到扬州,根本无水路可通。后来打听到,从杭州或苏州出发,可从运河到达扬州。我又来了兴趣,让朋友去觅一只画舫。事情也未做成,其因是这一段运河虽

27、然畅通,但除了运送货物的商船,渡客的帆舟早就绝了踪迹。由此我想到,坐一条船于烟雨濛濛的江上,去拜访唐代的扬州,已是完全不可能了。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若有意去欣赏今日生机勃勃的扬州,只能自驾车从高速路上去了。(选自中国小记,有删改)文中加点处是唐诗名句,请任选两处,简要分析其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答:_【解析】选出诗句后,首先需要判定的是该句在原文一次或多次出现的位置,是在标题,还是在开头、结尾,还是在中间过渡段,结构位置锁定了,其结构作用也就大致可以推定了。具体答题时,在考虑诗句对上下文及全篇在结构上的作用的同时,还应考虑其在所属自然段的位置及作用,力求答案要点完整。【答案】“烟花

28、三月下扬州”是作者谋篇布局的着眼点,在结构上收束上文,引起下文,有贯通全文的作用。“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在结构上总结第段,意在和北地风光进行对比。“秋尽江南草未凋”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意在引出下文对扬州三月时节的景色描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结构上照应前文,意在凝聚全文的审美意趣,引出下文。(任选两处作答,意思答对即可。)技巧点拨1答题模式开头:(形象地)表现(展现、突出、强调)了领起(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衬托(反衬、映衬)了。中间:(形象地)表现(展现、突出、强调)了与上文(下文)相照应,与形成对比,衬托(反衬、映衬)了,为展现主旨作铺垫。结尾:总结了上文

29、,与上文相照应,点明了中心,引发思考等。2阅读区间的准确定位要对句段或穿插性材料在文中的位置准确定位,因为位置不同,其结构作用就不同。3从三个角度去思考(1)内容本身所写。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2)上下文关联。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在上下文起到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这时的答案应具体。如答“过渡”,必须写出由什么内容过渡到什么内容,“照应”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3)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四、线索的考查贯串全文联缀人物和事物的顺序叫“线索”。散文因为“形散”,所以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整体,线索正是把文中各个部分

30、的材料串起来的那根“红线”,它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实际的物体,也可以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当然,也可以是人物。散文的常用线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复杂的文章,线索不止一条。(2010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陈峻峰不是一棵,也不是两棵,而是一排水杉,在我居住的城市的东南,向天空高高地直立着,高过了那些栗树、梧桐、刺槐和雪松。例4两只鸟,我们权且可以称它们为山喜鹊吧,在早春里飞来。我以为我认识它们,我以为它们是去年的那一对。它们的巢还在,也就是说它们原来的家还在,经过了去冬的那场大雪,看上去好像

31、依然完好无损。而且,就一只鸟巢而言,它的高度、支点、造型,都大抵可以称得上经典。两只鸟飞来,先在空中盘查了一会,停留在附近的一棵树上,对去年的那只鸟巢进行确认。我不知道上帝赋予它们怎样的心灵提醒和暗示,也不知道它们依循了怎样的信息和气息,能够从浩渺的远方,准确地找到这一排杉树,找到它们的巢穴。我猜它们一定会先检查它们一冬没有居住的房子,然后进行外墙的修补,并且要把卧室装饰一新。它们要在那里缠绵相拥、谈论天气和诗歌、生儿育女,当然也要在那里抵御今年的飓风、雷电和大雨。很快,我发现我错了。那两只鸟并未干这些事情,它们选择了另一棵树,开始建造一个新的巢。循着我的目光从左往右看过去,如果去年的那个巢在

32、第三棵水杉上,那么,它们选择的就是第五棵。现在我似乎知道了,这两只鸟不是去年的那两只鸟,而应该是去年那两只鸟的儿女吧。年轻的一代,风华正茂,奋发有为,热爱生活,富于幻想,它们怎肯居住父母的旧巢呢。它们的家族不遗传依赖和懒惰,这是天然的风范;只有人类才会有不肖子孙,好吃懒做,在父辈的财富中坐享其成坐吃山空。鸟类不会。它们担当不起上帝的指责和同类的嘲笑。当然,建造一个家是复杂的、艰难的。我无法知道那两只鸟整个春天的辛勤和劳苦,我只能通过它们飞翔忙碌的身影对它们进行判断和猜想。就这样,有一天,我像是突然出现,它们的家建好了。一只巨大的鸟巢也像是突然从枝头上长出来,和树完美地融成一体。我能感觉到巢的坚

33、固和安稳,也能想象那卧室的簇新和舒适。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年轻人的新巢建在第五棵树上,父母的旧居建在第三棵树上;父母亲不在了,高高树顶的旧居空着,仿佛一个家族的图腾和标志;从我的角度看去,直立的杉树举着那只旧巢,更像是举着一个祖宗的牌位。那么,这两只鸟选择在第五棵树建造自己的新家,是想虔诚守着父母的遗址和祖宗的牌位。那么,与之间隔一棵树的距离,是不是想和旧时的文化传统既不挨得太远,又不挨得太近。它们在生命的繁衍和承续中,需要有自己年轻独立的思想,需要创造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信心、锐气和生活。而我必须自觉离开了,我要做的不是对两只鸟进行观察和猜测,而是能否进行自身的反

34、省,包括我们对待美妙自然和可爱生灵的态度和行为。旧巢和新巢都建在树的高处,那几乎是树的梢顶了。它们未必不知道这要担当多么大的风险,但它们更知道这世上真正的风险,来自人类。因此它们把巢尽可能地建在高处,建在梢顶,那是对人类最明白无误的拒绝、痛斥和对峙。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有删改)文章是围绕“我观察两只鸟”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答:_【解析】梳理文章的思路,先要理清作者行文的线索,然后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本文的线索,有明(实)暗(虚)两条,明写两只鸟的活动,暗写“我”的观察与思考。其中后者的含义更为深刻、丰富。【

35、答案】文章以“我”观察两只鸟为线索,先写两只鸟寻找和放弃旧巢与“我”的观察和猜测,再写两只鸟在离旧巢不远不近处筑新巢与“我”的观察和思考,最后写两只鸟把巢建在树梢引发的“我”对人类自身的反省。技巧点拨1考查散文线索的题目,常常有“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等提示,或直接提出问题。回答时要点明文章的线索,并分析其作用组织材料、贯串全文、有机连接、结构清晰、情节集中、揭示主题、使行文富于变化等。2.抓线索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的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为线索。阅读时抓住线索有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立意,把握文章的主旨。3线索不明显的文本,有时直接考查行文思路。理清思路的题型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只要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就在你眼前了。所以,首先要对文章内容层次有一个大致的切分,然后对内容进行概括。课后题组精炼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谢谢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