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大自然的语言11223344(1)萌 pins载(2)哀草连天 衰草连天(3)名词副词动词(4)时间顺序C(1)将句号移至双引号内(2)应删去“使”(3)示例:面向未来,高举科技的旗帜。(1)打比方(2)下定义(3)举例子、作比较(4)举例子新知积累基础练提示:点击进入讲评。667799111112121313语言建构能力练提示:点击进入讲评。1515综合实践素养练8810101414161655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mng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
2、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哀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zi途的寒冬。(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3)“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句中加点词的词性依次是_、_、_。(4)文段是按_(说明顺序)进行说明的。(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pin萌s哀草连天衰草连天mng()发翩()然簌()簌风雪zi()途载名词副词动词时间顺序2.【中考江西】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_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这
3、中间是一道_、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一面_,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_。A大相径庭 屏障 花枝招展 寂寥B大相径庭 篱笆 草长莺飞 喧嚣C截然不同 屏障 草长莺飞 寂寥D截然不同 篱笆 花枝招展 喧嚣【答案】C3.合肥五十中“星航科技”社团正在准备“科技嘉年华”活动,下面是海报宣传文字,小易发现其中有些地方有误,请你帮他修改。罗蒙诺索夫说过:“科学给青年以营养,给老人以慰藉。她让幸福的生活锦上添花,她在你不幸的时刻保护着你”。当现代科技与人类的精神文化内涵“不期而遇”,我们站在科学的最前沿,与自然对话;执着探索,做前无古人的事业。“_”凭着这样的口号,使我们
4、聚集在一起,在广袤的大地上,寻找人类未来的无限可能。(1)第_句标点使用不当,修改意见:_。(2)第_句有语病,修改意见:_。(3)第句是本次活动的宣传口号,请你根据语境创作一句口号。将句号移至双引号内应删去“使”示例:面向未来,高举科技的旗帜。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2)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3)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打比方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4)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
5、自然现象。()举例子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完成练习。5.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一、课文研读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沉睡”和“苏醒”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象。6.“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这句话中的“许多”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删去。“许多”指很多、大部分,表示数量和范围的限制,在这里“许多”说明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中与物候知识有关的有很多,但不是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如果删去“许多”,表达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许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7.指出下面句
6、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作用。作比较。通过把物候观测使用的“活的仪器”与气象仪器相比较,突出了物候观测使用的“活的仪器”活生生的生物的特点,使说明鲜明具体,使读者印象深刻。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8.阅读第11段,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作者用“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等词,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多方面意义。9.【思维拓展】某年清明节前后,江南某校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登山游玩,大家在接近山顶的一个山坡上,发现了几棵刚刚开花的桃树,同学们一阵惊呼,老师让同学们解释这种现象,你能结合文章内容解答吗?因为海拔高度的差异会影响物候。(或: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
7、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10.第段的“热闹”在文中的意思是_。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17-18页第10-14题。二、拓展阅读【中考上海】【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应先了解“热闹”的含义:繁盛活跃;再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热闹”的语境义,通读全文可知“热闹”指植物之间的交流方式多,交流次数频繁。交流方式多,交流次数频繁11.本文段依次说明的内容是什么?相邻植物能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交流。植物能通过发送物理信号进行交流。不同植物能在第三方的帮助下进行交流。12.第段中“极力”一词不能删除,为什么?【点拨】本题考查把握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由于题目确定了“不能删除”,所以要先点
8、明“极力”的意思,然后结合句子分析“极力”在句子中的作用;接着再假设删除“极力”之后的表达效果,对比实际情况,判定删除后与事实不符或者表达过于绝对;最后加上一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使答案更加完整。“极力”是“用尽一切力量”的意思,准确地说明了相邻而种的非亲非故的水稻之间的竞争之激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删去则无法准确说明这种竞争程度,这个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1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写到花生通过释放氰化物和乙烯与其他植物交流。B第段写到不同品种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时可以提高产量。C标题交代了说明对象,并用拟
9、人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D文章的结尾指明了未来对“植物聊天”全新的研究方向。【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A项表述有误,原文是“木薯先从根部向土壤中释放出氰化物,邻近的花生接收到这些信号后,就释放相应的乙烯”;B项表述有误,原文是“非亲非故的水稻种植在一起则相反,它们的根系会扎得更深,极力侵入和挤压对方的生存空间,抑制对方生长”;D项,文章的结尾并没有指明未来对“植物聊天”全新的研究方向。【答案】C14.第段还需要加入下面的例子,请说明理由。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花朵能发出微弱的电信号,表示已经被采过蜜了。【点拨】本题考查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时,
10、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还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本题中给出的“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花朵能发出微弱的电信号,表示已经被采过蜜了”的例子,主要是为了说明“植物还可以对外发送物理信号(声信号、电信号等)进行交流”,使说明更充分、更科学。举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花朵能发出电信号这一事例,真实具体地说明了“植物还可以对外发送物理信号(声信号、电信号等)进行交流”,与澳大利亚生物学家的发现植物能发出声信号,是不同国家的研究成果,属于两种不同的物理信号,添加后使说明更充分、更科学,更有说服力。15.你所在的学校开展“走近二十四节气”活动,请你参与。(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材料一:在没有“天气预报”的中国古代,
11、先民们根据太阳在一年中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概括总结出一套气象历法“二十四节气”。它自秦汉发明至今已经有2 000多年了,在我国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材料二:“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天人合一”文化理念的体现,更是中国人自然观、生命观、宇宙观、哲学观的体现。材料三:“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它的申遗成功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可和尊重,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广与传播,也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通过它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的理想、准则和精神。请用一段连贯的话写出你的探究所得。(字迹清晰,书写工整,简洁明了,不超过50字)示例:“二十四节气”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是中国
12、人“天人合一”文化理念的体现,意义重大。(2)请结合二十四节气歌(节选)和清明回答下列问题。二十四节气歌(节选)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清 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释】“士甘焚死不公侯”的由来晋文公在流亡期间,介子推曾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来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晋文公为逼他出山,下令放火焚山,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以寄哀思。“雷惊天
13、地龙蛇蛰”一句蕴含的节气是_;“士甘焚死不公侯”与_(节日)有关。请写出清明前后的两个节气:_、_。惊蛰寒食节春分谷雨(3)为了办一期关于“二十四节气”的黑板报,张丽莉同学找了一段关于“立春”的资料,其中【A】【B】【C】三处各有一处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A】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B】立春是中国民间相对最重要的传统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人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C】立春之日迎春已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古代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
14、迎春,祈求丰收。【A】处画线句子有一处标点使用不规范,应将第_个逗号改为_。【B】处画线句子不合逻辑,应将“_”一词删去。【C】处画线句子语义重复,应将“_”或“_”删去。二分号相对大约多16.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是本课的一大特色,特别是举例子、作比较的运用。请你至少选用一种说明方法,写一个说明事理的小片段。(200字左右)片 段 练 笔例文:我国古代有这样两句诗:“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我们能听到的声音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独特的传达信息的方式。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自然万物,使它们能说出宇宙的奥秘。正如竺可桢所说的那样,杏花开了,就好像在传语农民赶快耕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农民知道它唱的是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到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