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考二轮政治人教版学案:专题八 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 第二课时 主观题提能增分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3347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二轮政治人教版学案:专题八 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 第二课时 主观题提能增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二轮政治人教版学案:专题八 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 第二课时 主观题提能增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二轮政治人教版学案:专题八 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 第二课时 主观题提能增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二轮政治人教版学案:专题八 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 第二课时 主观题提能增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二轮政治人教版学案:专题八 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 第二课时 主观题提能增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二轮政治人教版学案:专题八 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 第二课时 主观题提能增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二轮政治人教版学案:专题八 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 第二课时 主观题提能增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二轮政治人教版学案:专题八 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 第二课时 主观题提能增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课时主观题提能增分一、高考主观题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考查典例1(2017全国卷)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7年内将有超过3 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技术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运

2、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解题指导】第一步:“审”即通过审设问,明确各种答题限定及答题方向。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文化传播的知识”;要求回答的问题是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解答此题的关键要明确对世界文化和中华文化的意义。第二步:“提”。即从材料中提取与问题指向有关的重要信息。信息: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信息: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在肯尼亚,7年内将有超过3 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技术培训。信息: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

3、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第三步:“推”。即根据从材料中提取出来的有效信息进行合理正确的推导。“中国铁路走出去”商贸活动和人员交往。“亮丽名片”知名度。“培训员工”“技术培训”中外人员交往。“软件的完整移交”“中国标准”国际影响力。第四步:“答”。即按照主观题答题规范组织答案。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国铁路“走出去”,提高了中国制造的知名度,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扩大了中外人员交往,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答题术语】1文化有何作用公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某种具体文化的作用(1

4、)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4)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5)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6)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

5、面发展。(7)某种具体文化的作用。(如: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2文化交流传播的意义和措施(1)意义公式:对中国对世界对中国: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对世界:有利于世界各国文化相互借鉴吸收,取长补短;有利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增进国家间的友谊和加强相互了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2)措施公式:尊重文化多样性吸收优秀文化反对错误倾向包容性文化自信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

6、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坚决抵制外来文化中腐朽糟粕的部分。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坚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做到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树立文化自信,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念。提能演练1(2020山东新高考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敦,大也;煌,盛也。”历史上的敦煌,是中原王朝经略西域的战略基地,是丝绸之路上的国际商贸中心。敦煌的“桥头堡”地位

7、,让这里成为中西文化的荟萃之地,以石窟壁画、敦煌遗书为代表的敦煌文化也因此成为中华文明开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石窟以汉晋中原文化为基础,大胆吸收了中亚、西亚佛教艺术思想内容并将其传入了内地。同时,敦煌石窟又不断将中原佛教艺术在思想内容上的新成果传播到中亚等地,完成了中外文化互鉴交流的千年延续。敦煌存有始于晋止于宋初的3万余卷古写本和一些古刻本,其内容以佛教经典为最多,还有道教经典,经、史、子、集四部书等。敦煌遗书除汉文文献居多外,还有藏文、回鹘文、于阗文、龟兹文、突厥文、粟特文和梵文等非汉文文献。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敦煌文化得以保护、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几代莫高人的心血和付出。樊锦诗,

8、自1963年大学毕业后,扎根风沙之中的敦煌,五十多年如一日,默默守护着这座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被誉为“敦煌女儿”。她说:“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为敦煌努力。”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保护和传承敦煌文化的时代价值。【解析】根据材料,可以从敦煌文化是中华文明开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文化吸收外来优秀文明成果,实现了“引进来”;敦煌文化把中原佛教艺术传播到中亚等地,实现了“走出去”三个方面结合材料回答即可。【答案】敦煌文化是中华文明开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敦煌文化能够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敦煌石窟不断将中亚、西亚佛教艺术思想内容传入内地,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吸收外来优秀文明

9、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敦煌文化属于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保护和传承敦煌文化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二、高考主观题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考查典例2(2019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10、,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

11、、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有人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方法指导】第一步:“审”。即通过审设问,明确各种答题限定及答题方向。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文化生活知识”;要求回答的问题是评析“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这一观点;本题属于评析类主观试题,解答本题,需要对该观点进行辩证分析,既要看到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传统村落的影响,又要看到“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这一观点的错误之处,并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说明。第二步:“提”。即通过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信息:“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信息:“欣赏风格

12、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及“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信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信息:“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第三步:“推”。即根据从材料中提取出来的有效信息进行合理正确推导。信息传统村落作为文化遗产,属于文化的范畴。信息传统村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信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传统村落确实面临生存

13、和发展困难。信息顺应时代要求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行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就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第四步:“答”。按照主观题答题规范,组织答案。(1)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化也会变化发展。传统村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2)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传统村落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3)顺应时代要求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行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就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答题术语】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公式:继承角度发展角度实践主体转化发展推动传播(1)从继承角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从发展角度:要正确处理

14、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立足于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4)树立高度文化自信,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其影响力。(5)发挥教育、科技、大众传媒等的作用,推动传统文化的交流传播。提能演练2(2020天津一中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要保留乡村风貌,坚持传承文化。我们要发挥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流传久远的优势,摒弃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推

15、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解析】根据材料,乡风文明建设对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文化创新以及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等均有重要的意义,故可以从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以及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答案】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乡风文明建设有利于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的纽带作用。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乡风文明建设在发挥优势、摒弃陋习的基础上有利于文化创新。文化源于社会实

16、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乡风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的形成。三、高考主观题对文化创新的考查典例3(2017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

17、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方法指导】第一步:“审”。即通过审设问,明确各种答题限定及答题方向。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文化生活知识”;要求回答的问题是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要求分析说明其成功的原因,解答本题可从优秀

18、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创新的角度分析。第二步:“提”。即从材料中提取与问题指向有关的重要信息。信息: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信息: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信息: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信息: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引起强烈反响。第三步:“推”。即根据从材料中提取出来的有效信息进行合理正确的推导。信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信息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引导人们向美向善。信息大众传媒等文化传播的手段。信息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立足实践,采用人们喜闻

19、乐见的形式进行创新。第四步:“答”。即按照主观题答题规范组织答案。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重视发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激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答题术语】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公式:途径发挥主体作用要求必由之路(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2)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3)发挥主体作用。人民

20、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激发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热情,增强人民群众文化创造活力。(4)要求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5)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能演练3(2020安徽宣城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起源于“伏羲制九针”的中医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蕴涵着深邃的智慧。在中医看来,人是一个与自然时空动态协调的生命系统,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与昼夜寒暑运转、气象物候变化、地区方

21、域迁徙等因素息息相关。所谓疾病,是人与自然时空不相适应、与生态环境不相和谐,出现功能失调的状态。所谓治疗,即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别病情、病因、病理,并采取“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施治方法。脉枕是中医“赖以吃饭的家伙”,靠“一个枕头、三根指头、一个药罐”,中医数千年来护佑着炎黄子孙繁衍生息。可是,在许多中医院,古老的脉枕已被先进的仪器设备所取代。但也有专家表示,中医将部分西医的检查诊断作为辅助参考,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关键是治疗时一定要运用中医思维辨证施治。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正确处理中医与西医的关系?【解析】根据题意,可以从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

22、新、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三个方面结合材料回答即可。【答案】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传承和弘扬中医思维智慧与辨证施治精华,适应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需要,不断丰富中医文化的内涵与推动诊治手段、方式的创新发展。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推动中医与西医的交流借鉴融合,善于吸取西医检查诊断的长处,同时保持中医的鲜明民族特色。立足社会发展实践需要,推动中医和西医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身心健康与美好生活的需要。热点素养探究热点议题:传承中医瑰宝,坚定文化自信热点材料材料一4月24日,武汉实现新冠肺炎重症病例清零。此次抗疫中,中医药全程参与、全程发挥作用,形成了中西医联手抗疫的格局,再次让人们见证了中西医联

23、手的力量。中医和西医,各有优势、各有擅长,实践中选择最优组合治疗患者。中医具有药治未病、辨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特点,在经典名方基础上,总结推出以清肺排毒汤为代表的有效方剂“三药三方”有效调节病患的体质状态,为彻底恢复奠定了基础;救治中一人一策,精准施治,治法多样。与此同时,西医通过检测手段给病人明确的诊断,当病症加重时,西医在患者生命支撑、控制并发症等方面发挥优势。中西医协作配合、通力合作,起到了1加1大于2的效果。由此产生了中医西医共同并肩战“疫”的中国诊疗方案。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战疫形势,我国主动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分享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并将我国最新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中医药部分

24、翻译成英文,与国际社会分享。传承数千年中国智慧、历久弥新的中医药,正在助力各国护佑生命,给世界带来中国温暖,贡献中国力量。材料二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以青蒿为代表的中草药,以针灸、拔罐等为代表的施治之术,越来越为世界所接受。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参与到了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截至2020年3月23日,在全国确诊病例中使用中医药的占91.5%,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但中医药也存在着传承不足、创新不够等问题,甚至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中医西化”和“以西律中”的现象。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

25、意见指出,中医药工作必须守正创新,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素养链接 探究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知识谈谈应怎样传承好中医药文化。我的思考充分认识中医药文化的价值,坚定文化自信。尊重中医药发展规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在实践中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探究2有人说,实现中医药的守正创新,必须抵制西医药的影响。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评析。我的思考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守正必传承精华,让中医药发展源远流长,保持中医药的本色。西医药包含着有益成分,盲目抵制西医药将阻碍中医药的创新发展。中西医药各有所长,各有侧重。中医药守正创新必须坚定文化自信、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把发展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方针,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