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七单元 《朱子语类》三则 (1)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29069 上传时间:2025-11-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七单元 《朱子语类》三则 (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七单元 《朱子语类》三则 (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七单元 《朱子语类》三则 (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七单元 《朱子语类》三则 (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则教学设计(本节课学习1、2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理解文中重要字词含义,把握文意。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讨论并把握朱熹在理欲问题读书方法方面的基本思想。情感目标 辩证地思考理学的历史意义,正确地认识理学。 教学重点 把握朱熹关于读书的方法问题和在天理、人欲问题上的思想。教学难点 把握理学的基本思想,正确认识理学。教学方法 研习讨论、辨析探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课前观看2个微课视频:朱熹简介和文言知识句式一、导入两则读书朗读视频师:和什么有关(读书)师:你知道古今中外苦读的有关典故或者名言吗?师:今天让我们走近一位儒学大师,领悟他关于读书方法、

2、为人处世、天理与人欲问题的一些精辟教诲。(导入课题)师:课前给同学们看了一则关于朱熹人生介绍的微视频,要求同学们整理这位儒家大师的资料,现在我们来看反馈情况师:刚刚几位同学介绍到朱熹的思想进行了概述,特别是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朱子语类中的理气说:天理、人欲。现在让我们品味他的几则语录二、研习第一则读1、 全体朗读、学生翻译(师实时点拨重点字词,ppt放)2、 音频听读思1、 此卷主要讲了一种什么样的读书方法?结合具体句子予以简要分析。 熟读,精思,不贪多。2、 在你的印象中,还有那些名言警句是谈论此类读书方法的?3、 读了本则,对你学习的启示有哪些呢?4、 小结:这一则中,朱子讲读书方法。

3、师: 关于读书名言刚才大家说到了不少,大家还记得陶渊明、诸葛亮的读书方法吗?陶渊明“不求甚解”,典出“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诸葛亮“观其大略”,典出“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三国志诸葛亮传)在朱子语类当中记载有“读书法”两卷,朱子门人还将老师的读书法作了归纳,称为“朱子读书法”,共有六条: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课文所选的这一则语录,中心思想就是熟读精思。所谓得“真味”,即对书中的义理有深刻的体会。朱熹所讲的读书方法,并不仅仅是一种读书的方法,而与他的哲

4、学思想有密切的关系,他主张通过读书来“穷理”,来体认天理 ,即人伦、圣言、世故等儒家所讲的仁义礼智等道德规范,最终达到道德品质的完善,提高精神境界。朱子认为,要“存天理、灭人欲”关于理欲,朱子有他更精辟的理解,我们来看第二则三、研习第二则读全体读、生翻译(师点拨字词,ppt展示)思1、师:此卷中“大路”、“小路”分别指什么?生:大路:天理,社会的道德伦常 小路:人欲,人心的物质欲望2、人们为什么舍“大路”而取“小路”?(用文中的话来说 原因:无克己工夫)外物无休无止地动摇人心,而人又不能很好地克制自我,这样很容易被欲望左右。朱子认为理与欲的问题是道德规范与人的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3、圣人、贤人

5、、普通人在天理人欲之间各是怎样选择的? 圣人:圣人至善,因此无欲,自然存天理而行;贤人:贤人次于圣人,需深思.先分辩再行动;普通人:众人天理受蔽,更需努力,克制私欲而行。 圣人在理欲问题上依天理而行,贤人明辨天理后行动,普通人则要用力克制自己的欲望,依照天理行事。(圣人在理欲问题上依天理而行,贤人比圣人稍差,普通人则在后天的修养中更加用力,时刻克己复礼,不为人欲所牵引,最后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说明对于理欲之辨的问题要谨慎对待,这样才能达到道德修养的最终目标。)告诉人们“天理”是以“仁”为核心的,遵从天理即践行“仁”的学说。对普通人来说,“仁”是贯穿一生的必须承担的

6、责任,只用毕生追求“仁”,才能达到“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境地。4、朗读全文小结:第一则:读书方法义理第二则:天理、人欲四、学有所获(辩论赛)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存天理,灭人欲”作为朱熹的代表思想,一直被后人所诟病,被斥为“扼杀人性”。在当代社会,存天理灭人欲扼杀人性(辩论赛)正方:存天理灭人欲扼杀人性反方:存天理灭人欲并非扼杀人性五、课堂寄语我们经常会打这样一个比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天使”和一个“魔鬼”。这里的“天使”其实就相当于“天理”,“魔鬼”就相当于“人欲”。“天使”必须战胜“魔鬼”,就是在“存天理,灭人欲”。(结合学案上有两则新闻)在各种利益泛滥的今天,我们应鼓励人们在不违背

7、法律道义及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地追求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天理”与“人欲”上实现双赢。然而,当二者不可调和,必须在其中作出抉择时,我们必须努力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坚守住心中的道德底线。六、全班有感情地配乐齐读朱子的相关语类宋朱熹的朱子家训全文三百余字,精辟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被尊为千古“治家之经”。朱熹著作众多,朱子家训是他关于治家方面的一篇重要著作。全篇精炼地涵盖了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文句工整对仗,言辞清晰流畅,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深厚的人生智慧,流传较广,影响远大。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七、 板书朱子语类朱熹 第一则:读书方法义理第二则:天理、人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