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学教案:梳理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 (4)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28985 上传时间:2025-11-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学教案:梳理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 (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学教案:梳理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 (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及重难点1.学习文言文中实词的推断方法。2.学会迁移与应用。二、导入判断词义: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本义:数字二的大写;语义迁移:从属二主)2.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本义:走投无路;语义迁移:尽头)3.幼孤贫,母鬻机织,资给使学,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易。(宋史胡松年传)(【鬻】卖/【邃】本义:深远;语义迁移:精通)三、教学过程(一)推断文言实词的几种基本方法综述1.字形推断2.语境推断3.结构推断4.语法分析推断5.联想教材及成语推断(二)字形推断1.概述: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80以上是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这些字中

2、的形旁往往是表意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表意的形旁来推测这个词的意思。比如:“贝”与钱财有关;“田”与田地或耕作有关;“石”与石头或坚硬有关;“忄”与内心活动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饣”与食物或吃有关;“辶”与行走、行动有关;“刂”与刀或使用刀有关,等等。2.举例:(1)俄以疾提举洞霄宫,卜居阳羡,虽居闲不忘朝廷事,屡言和籴科敛、防秋利害,帝皆嘉纳。(宋史胡松年传)丰则贵籴(d),歉则贱粜(tio)。(籴:买进粮食 粜:卖出粮食)(2)王以和为诳,而刖(yu)其左足。(刖:砍)(3)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zhun)。(馔:食物)3.学会迁移:(1)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2)

3、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畴:田地)(三)语境推断1.概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绝不能离开它生存的语境,有时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这恰恰是我们要寻找的钥匙。语境包括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外部语境:上下文的语言环境。2.举例:(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对待)(2)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欺侮)(3)遽(j)诘之曰:“童子何来?”(遽:立刻)(4)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谒:拜见)3.考考你: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

4、?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请问“弄璋”“弄瓦”指什么?(生男、生女)(四)结构推断1.概述: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等并列结构较多,在对称的句式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意义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相对,利用这一点可以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2.举例:(1)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馁:饥饿)(2)追亡逐北,流血漂橹。(北:败北的士兵)(3)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赢:多)(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族:灭族)3.考考你:(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见:被)(2)不积跬步

5、,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跬:小)(五)语法分析推断1.概述: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以及词语的搭配,可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2.举例:下列红字是否正确?(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雨:雨水 (雨:下雨)(2)(胡威)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樵:木柴)3.考考你:(1)一马百金,一放足百里,衔策在汝手。(衔策:马嚼和马鞭)(2)范增数目项王。(目:用眼睛示意)(六)联想教材及成语推断1.概述:高考所考查的实词,一般秉承“课外材料课内考”的原则,也就是说给我们的文段是

6、课外的,但是考察的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已有知识举一反三,来确定试题中的实词词义。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成语以及一些常见的词语的含义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为我们推断实词词义提供了方便。2.举例:(1)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祭祀路神,荆轲刺秦王:祭祖,取道。)(2)装送资贿甚盛。(氓:以尔车来,以我贿迁。)(3)闻君义甚高,愿假榻。(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4)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出类拔萃:超出)(5)曹沫投其匕首。(投笔从戎:丢下)四、小结以上各种方法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可综合运用,对同一道题目而言,也可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无论运用哪种推断方法最终还是要回到语境中。多掌握几种方法技巧,在解答文言实词题时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能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若能就此平时有意识地结合课本进行操练,做到熟能生巧,在未来的高考竞技场上就不会“茫无头绪,手足无措”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