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语文上册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全文可以划分成几段?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一)学习火烧云上来时1、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及周围的景物是怎样的?读一读,想一想。(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布满霞光,周围的人和动物在霞光的照耀下呈现出各种颜色。)“霞光”使哪些景物发生了变化?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火烧云到来之前这些景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同样的景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由于霞光照在它(他)们身上,使颜色发生了变化。但是因为底色不同,所以变化之后的颜色也不同。)2、 人们看到这一切,心情是怎样的呢?3、地面上的人和动物发生了变化
2、,天上又有什么变化呢?读句子,谈理解。“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句话点出了“火烧云”名字的来历。句中用“烧”字,既突出火烧云颜色是红的,同时在表达上用动词,突出动态,把云写活了。4、作者是怎样观察霞光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给学生怎样细致地观察事物。)5、指导学生用又惊又喜的心情朗读课文第一段。(二)学习火烧云的变化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火烧云的什么在变化?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认识到颜色和形状发生变化。2、自读第3自然段。思考: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学生会通过读课文说出颜色变化快而多。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课文中连用四个“一会儿”表示几种颜色
3、交替变化,瞬息万变。“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还有说不出来的、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足以说明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多。“半紫半黄”中的“半”是什么意思?(两种颜色混在一起。)你认为还会出现哪些美丽的颜色?可以让学生说,也可以亲手去画。指导朗读后尝试背诵。3、按刚才的学习方法学生自学火烧云的形状变化。自学第4至6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过了两三秒钟”,“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一转眼就变了”,从以上几个句子可以体会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快。课文是怎样细致描写火烧云的形状变化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你认为还会出现什么形状呢?它是怎么变化的?又是怎么消失的?仿照课文第4、5、6自然段 ,把自己想象的内容说给大家听,看谁说得最精彩。指导朗读、背诵。(三)学习火烧云下去了1、齐读、思考:什么是“恍恍惚惚”?为什么会这样?2、火烧云下去了,人们的心情怎样?(惋惜)3、指导朗读、背诵。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引导学生讨论,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体会。 )2、观察云彩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的写法,自己写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