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专项训练7.华山的险 l西师大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24878 上传时间:2025-11-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专项训练7.华山的险 l西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专项训练7.华山的险 l西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专项训练7.华山的险 l西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华山的险一、阅读课内文段,完成文后各题。来源:学.科.网Z.X.X.K “华山天下险”。这“险”是够味的,这“天下”二字也是当之无愧的。瞧,在深深的山坳里崛起的一条狭而长的山脊,远看似一条绳子从天上斜斜地横放下来,那就是“苍龙岭”。它左右两旁的沟壑深不见底,山风夹攻上来,全无遮掩,呼呼大作,似有千军万马在厮杀。这历来是游人谈“险”色变之处。不过,现在的苍龙岭经过一番整修,路面加宽,两旁都护以铁索,只要脚踏实地,步步小心,爬过去还是十分安全的。我倒觉得“老君犁沟”可怕得很,路狭窄仪容一人,斜斜地从几百米高处滑下来,两边空空荡荡,眼睛根本不敢往下看。游人是一个紧挨着一个,小心翼翼,全神贯注,敛气屏

2、息。稍不注意,一个出事,那顺着的一溜儿都会跟着倒霉。有的人只是爬上了一小段,便觉得太冒险了,赶快退下来。从沟下往上望去,人们的动作或蹲、或跪、或手脚并用,犹如一个个虔诚的朝拜者。1“虔诚”的“虔”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第五画是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来源:ZXXK 狭窄( ) 遮掩( ) 倒霉( )3结合文段内容理解下面句子的意思。 游人是一个紧挨着一个,小心翼翼,全神贯注,敛气屏息。二、阅读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黄山集泰山之雄、华山之峻、衡山的烟云、庐山的飞瀑、峨眉的清凉、雁荡的巧石于一身,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而名冠天下, 因此

3、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一进黄山,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飞流直泻的瀑布,瀑布顺着山沟蜿蜒曲折流到了我的脚边,成了温顺柔和的丁冬泉水。那泉水真清啊!就像一块透明的玻璃,一眼就可以望到水底的沙石。 向上望,黄山真高啊!高到望不到顶头,一个个山峰直插云端。黄山真奇啊!有的像仙人背篓,有的像猴子观海,有的像猪八戒吃西瓜,还有的像武松打虎黄山真险啊!登“天都峰”的山路几乎全是直上直下,与地面成90直角,非得拉着铁索,用力才能爬上去。最危险的要算是“鲫鱼背”了,这是在两个山顶间架起的一座天桥,不禁叫人胆战心惊,稍不小心,就会摔下万丈深渊。来源:ZXXK 黄山的松真奇啊!探海松、姐妹松、卧

4、龙松、麒麟松、送客松形态万千,气势各异。最引人注目的迎客松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来黄山旅游。此松被称为黄山松的代表,姿态苍劲,翠叶如盖,刚劲挺拔,彬彬有礼,形象可爱。游人到此, 目睹此松,游兴倍增,纷纷摄影留念,引以为荣。 黄山的云海真美啊!近看,像一层浓雾,把那些奇峰异景遮得无影无踪;远看,朵朵白云又像对对白色蝴蝶,围绕着山峦,翩翩起舞;登高看,像一片望不到边的海洋,把一座座峻山淹没在里面,只露出一个个山尖,仿佛是大海里的小岛,在云里时隐时现,使人感到如入仙境。 黄山啊黄山,你美丽奇妙,雄伟壮观,我深深地爱上你。我希望能有机会,再一次来欣赏你雄伟壮丽的风姿。

5、1“五岳”指我国的 、 、 、 、 。2文章描写“山的特点,是从 、 、 三方面写的。来源:学科网ZXXK3第三、四、五段采用了 的修辞方法。4作者是按照 的顺序对黄山的云海进行观察,按照 的方法进行描写。5文章最后一段与开头是 的关系,它在全文中起到了 、 的作用。6,你怎样理解“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话的意思。“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

6、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

7、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三、在后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成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例:10000-0(万无一失)来源:学*科*网 111=1( ) 212( ) 3( ) 41,2,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