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神贯注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一、教学目标: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
2、,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掌握生字词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
3、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2、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并体会罗丹精益求精、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二、教学重点通过文章对罗丹言行的描写,体会罗丹全神贯注的精神。三、教学难点理解茨威格的话(即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四、教学过程(一)名言导入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名言;(课件展示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句名言是出自著名的雕塑家罗丹;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罗丹的朋友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一起走近罗丹,了解罗丹这个人
4、。(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了解罗丹2、学习生字,掌握词语意思; 端庄 叽哩咕噜 塑像 祝贺 杰作 诞生 打扰 异样 激烈 交谈 径自 猛然 抱歉 见怪 感触 全神贯注 端详 上锁 抹刀 莫名其妙 吱吱响 吁了口气3、思考:“全神贯注”是什么意思?学生查字典回答:全副精神高度集中。谁全神贯注地干什么?他怎样全神贯注? 学生回答:罗丹、他专心刻雕塑,忘了茨威格的存在(类似即可)(三)精读课文,了解重点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找找课文中能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注意“异样”和“激烈”
5、两个词语的含义和作用。“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2、教师小结文章通过对罗丹的动作、神态等特点的描写,生动、具体地表现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而且从侧面以修改作品时间长和作品毛病小的对比,以及修改作品紧张之时和完成修改作品之后的“如醉如痴”的沉迷状态,加深了“全神贯注”的意义,读了令人十分感动。(四)读最后一段,突破难点读“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
6、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思考: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一切值得做的工作,想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这是罗丹的工作态度对茨威格的启发。 联系实际谈谈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体会。 教师总结:这句话是茨威格对这件事的感触。他亲眼目睹了罗丹对艺术的执著和浑然忘我的工作态度,深受启发,进而明白了人类的一切工作要想做好,都应该像罗丹一样全神贯注。要想把工作做好,获得成功,就要靠这种持之以恒、不懈追求的精神。学生自由回答:(五)总结人物形象;读了课文,我觉得罗丹真是一个( )的人,因为( )。(专心、他不受外界影响,专心雕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六)拓展延伸提问:学了这一课,你想怎样做?(做事一定要全神贯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