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安五福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16823 上传时间:2025-11-1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4.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安五福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广安五福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广安五福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广安五福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广安五福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广安五福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广安五福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广安五福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广安五福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广安五福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广安五福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广安五福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广安五福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广安五福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广安五福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广安五福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广安五福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广安五福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广安五福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广安五福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广安五福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广安五福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广安五福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广安五福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广安五福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广安五福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习目标:1理解各则语录;2整理积累语言材料;学习重点:读懂论语十则,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等;学习难点:读懂论语十则,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孔子画像及简

2、介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大学论语中庸孟子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孔府: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孔府一角二堂内景三堂内景后堂楼内景圣府大门生字的音与形论语说愠罔殆诲人不倦女知哉dihujunzhzilnyuynwng“悦”的古字,愉快同“汝”,代词,你。“是知也”,

3、通“智”。r、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 愠,不亦君子乎?”按时通“悦”,愉快志同道合的人了解怨恨,恼恨有道德修养的人但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第一则学而时习之学习方法、学习乐趣、做人的道理第一则学而时习之学习方法、学习乐趣、做人的道理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虚词“而”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顺接,指用“而”字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转接,指由“而”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上的转折。例:。例:。第二则吾日三省吾身人的品德修养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2每天泛指多次xng,反省wi,替谋划,出主意忠实真诚,诚实Chun,老师传授的知识温习,复习理解:这一则谈人的。品德修养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忠实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第三则温故而知新学习方法旧的(知识)领悟可以凭(这一点)做了3理解: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常复旧课,领悟新知。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可以(之)为 师 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疑惑不解理解:正确的学习

5、方法是:学思相结合,方能有所得。第四则学而不思则罔学习方法4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这一点当老师了。”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译文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重点字词:“女”通“汝”“知”通“智”怎样用一句话概括孔子在这句话中要表达的意思?学习要有谦虚的态度译文: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求知的正确态度吧!对待知识,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啊!”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子曰:“见贤 思齐焉,见不贤 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 我师焉

6、”/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9子曰:“岁寒,然后知 松柏之后 凋也。”/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0子贡/问曰:“有一言 而可以 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文言文翻译六字法(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

7、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6)调,就是调整语序。(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练习:1背诵并默写学而篇;2预习为政、公冶长篇;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