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淳于髡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检查反馈A BCD学习目标 1.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引、请、故”,虚词“为、乃、之”;把握词类活用的规律;提高文言文翻译、阅读能力.2.熟读文本,把握淳于髡形象特点,了解讽谏艺术。3.学会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采取巧妙的方式以获得最大成功的人生智慧。淳于髡办成三件大事,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身材矮小 其貌不扬出身卑微能言善辩机智聪敏胆识过人挺身而出忠君爱国心系百姓“髡”是先秦时的一种刑法,指剃掉头顶周围的头发,是对人的侮辱性的惩罚。淳于髡以此为名,可见他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的。“赘婿”则源自于春秋时齐国的风俗。当时齐国风俗认为,家中的长女不能出嫁,要在家里主
2、持祭祀,否则不利于家运。在家主持祭祀的长女,被称作“巫儿”,巫儿要结婚,只好招婿入门,于是就有了“赘婿”。如果不是经济贫困,无力娶妻,一般人是不会入赘的。淳于髡身为赘婿,更可以确定他是出身于社会底层的了。淳于髡的讽谏艺术,无疑是充满了智慧的,那么请大家结合文本,细致分析一下,其讽谏成功的原因有哪些?齐威王之时,喜隐,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
3、乎?”威王大说(悦),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而闻乎?淳于髡讽谏艺术精华再现知己知彼,善用隐语,投其所好,缘理设喻,借事讽谏。巧于问答,见机行事,旁敲侧击,曲折含蓄,不伤人自尊、不驳人面子,维护了听者的尊严,使其平心静气的接受我的意见,善于巧妙地让人倾听自己,从而达到了讽谏的目的。刘墉曾有一次触怒了乾隆皇帝,乾隆下令将他赐死。为了顾及他的情面,让他自己回家投河自尽。刘墉去后堂洗了个澡,全身湿淋淋地回来。“我叫你回家去死,你怎么又回来了?”乾隆恼怒地问。“启奏万岁,我去死了。可被一个人给骂
4、回来了。”刘墉答道。“谁有这么大胆子?敢把你骂回来?“乾隆大怒。“万岁,是屈原把我骂回来的。”刘墉一本正经地说。“屈原怎么可能把你骂回来?”乾隆盛怒冲天。刘墉说到:乾隆听了心花怒放,赦免了刘墉。活学活用 当堂演练如果你是刘墉,你如何讽谏乾隆,免去杀身之祸呢?刘墉说:“屈原骂我,我投河自尽,是因为我没碰到好的主子,你现在碰到了这么好的老板,怎么也能投河自尽呢?还不给我滚回去?不得已我就回来了。这不,我又站在你老人家面前了。”屈原骂我说,我遇到了昏君,你不会也跟我一样的遭遇吧?我为了证明万岁爷不是昏君,我就又回来了?正直勇敢、不畏强暴、廉洁奉公的贤相中国建设时期的总设计师淘宝CEO,引领时代潮流,
5、创造了财富奇迹课下作业 以“一鸣惊人”为题,写不少于500字的小文段。重点实词 沉湎不治 赍金百斤 冠缨索绝 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 赵王与之精兵十万 奉觞上寿 后有遗簪 日暮酒阑 数使诸侯 若亲有严客重点虚词 国且危亡 左右莫敢谏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恶能饮一石哉 不过一斗径醉矣 若亲有严客 饮可八斗而醉二参读准字音 淳于髡()赘()婿滑()稽 沉湎()不蜚()十驷()赍()金禳()田鞠跽()目眙()豚()蹄汙()邪 瓯()窭()罗襦()一盂()履舄()交错古今异义: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执法在旁,御史在后私情相语百官荒乱,诸侯并侵教师点拨使动用法看位置。名词、动词、形容词处于谓动扣定义。谓词使宾语具有动词的动作、形容词的性质状态、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名词活用重点提示:名词活用作状语还是动词,主要看位置。名词处于谓动,多是名词作动词,名词后跟动词、修饰动词,则多为状语。总结:人生智慧,智慧人生。有缺点不要紧,有困难不要怕。关键要像淳于髡那样:仗义执言,机智聪敏,借事托讽,有勇有谋。面对困境,不屈不挠,让自己智慧飞扬起来,人生处处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