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语文阶段调研试卷(苏教版)考试在即,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语文,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本文为大家推荐的是阶段调研试卷一、看拼音,写词语(4.5分)to c? w j? ki tu? n y? kng kirng qi? yu l? y qing r xu? hng xng b do二、积累与运用(2+2+4分)1、下列加横线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 奴役 ( n )? 融洽 ( h )? 雾霭 ( i? )? 浓妆淡抹 ( m? )B 深渊(yun) 卡车 ( k )? 概念 ( gi )? 负隅顽抗 ( u? )C 遮蔽 ( b )? 洛阳( lu ) 旋律 (xun)? 与
2、世长辞 ( ch )D 欺凌 (lng)? 陶瓷 ( c)? 郑重(zhng)? 弥留之际 ( m )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 洋溢? 飘渺? 巍峨? 清奇俊秀B 跳望? 簇拥? 绵延? 载歌载舞C 气魄? 把握? 呐喊? 摧人奋进D 勉厉? 浇灌? 强盗? 一腔热血3、读句子,想想加横线的词语的意思,然后选择正确读音。A? d do? B? d dao(1)最近看旧书,在一本书里找到了最原始的关于地道战的一些资料。(? )(2)这件事他办的不地道。? (? )A? sn zi? B? sn z(1)孙子兵法是我国历史上优秀的军事学著作。? (? )(2)爷爷十分疼爱孙子。? (?
3、 )三、按要求填写词语。(2+3分)1、把成语补充完整。银(? )素裹? 波(? )壮阔? 街头(? )尾? 惊恐万(? )2、照样子写成语。(包含意思相反的两个字)浓妆淡抹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5分)1.当? ,? 依然是? ;当? ,? 早已? 。2.“民族英雄郑成功? 、? 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 。3.肖邦是? (国家)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 ”,作品有? 、? 等。我还知道中外爱国音乐家有?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 代诗人? 的作品,被前人称为“? ”。全诗体现了一个“? ”字从 “? ” “? ”? “? ”? “?
4、”。? 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听到大唐军队收复失地而欣喜。5.示儿是? 朝诗人? 的绝笔,以遗嘱的口吻告诉孩子,他叮嘱孩子“? ,? ”(填诗句)。表达? 的感情。这两首诗的相同点:均表达了诗人? 之情。五、阅读与思考(23分)(一)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片段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 ,? !”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
5、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1、把埃斯内尔对肖邦所说的话补充完整。(2分)2、“特殊礼物”指的是? 。(1分)3、埃斯内尔为什么要将这个“特殊礼物”送给肖邦?(2分)(二)? 汉字与中国心2019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九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
6、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最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尽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1、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1分)心潮难已:2、仔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汉字中文的特点是什么?_? (2分)(2)中国
7、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2分) _3、文章中提及的“九州”指? ,“知己”又指? 。(2分)4、写出文中下列几句诗词的后半句:(2分)清明时节雨纷纷,_ _。? 劝君更尽一杯酒,_。(三)? 我不能忘掉祖国1908年,宋庆龄15岁。这一年,她被父母送到美国留学,进了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宋庆龄是个文静而爱沉思的女孩子。她学习非常勤奋,尤其是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时,她就更加刻苦地学习。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文
8、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民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了起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会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
9、“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中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1、根据所分的段落,概括大意。(3分)(1)(2)(3)2、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1)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不以为然”是什么意思?(1分)宋庆龄对什么不以为然?为什么不以为然?( 2分)(2)“我不能忘掉中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这句话是宋庆龄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说的?表达了她怎样的思想感情?(1+2分)六 、修改语段。(有1个标点错误, 2个错别字,2 处语病)(5分)上课铃响了,教室里马上安静了下来。李老师已经笑容满面的微笑着走近了教室。今天,她给我们上“九寨沟”这遍课文。她不但身体不好,而且课还是上得那样带劲。每个同学都十分专心地听她讲课。七、习作(40分)题目:我第一次提示与要求:人生中有无数个“第一次”,因为“第一次”我们总会碰到许多困难,遇到许多挫折,也正因为是“第一次”,我们总能收获更多的喜悦和希望,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生活中的“第一次”,选择其中某一次,写一写。注意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书写规范整洁。本文为大家推荐的是阶段调研试卷,希望大家抓紧时间冲刺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