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日一练18 日期: 姓名:_ 1.下列词语中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阔绰(chu) 倔强(jing) 无边无垠(yn) B.挟持(xi) 提防(t) 斤斤计较(jio) C.塑造(s) 胆怯(qi) 不偏不倚(y) D.寻觅(m) 哽咽(y) 骇人听闻(hi)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暮霭 耽误 有口皆碑 披星带月 B.辐射 委婉 惟妙惟肖 迥然不同 C.精彩 提炼 中流砥柱 措手不及 D.分歧 帐篷 名列前茅 贻笑大方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膛里咚咚直跳。 B.当前,房价上涨的速度令我们叹为观止。 C.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
2、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D.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苦痛与无奈。4.古诗百花园(填花名)(5分)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 )相映红。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 (4)人闲( )落,夜静春山空。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5.文学常识填空。(5分)(1)写鬼写人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是郭沫若给作家( )的故居所题的对联。(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中提到的人物是( )。(3)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此处草堂是指( )。(4)有一位作家曾经
3、对他自己的作品“批阅十载,增减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叫( ),他批阅增减的作品是( )。6.句子练习。(1)武松听了,挥挥手,对他说:“你只管上酒,我可不饶你。”(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_(2)爸爸想了想,笑笑对我说,也许那是一个未解之谜,等待我去解开。(改为转述句)_(3)经过老师的悉心指导,在这次比赛中我幸运地获得了冠军。(缩句)_(4) 我被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改为“把”字句)_(5) 我不会忘记同学们的一片深情。(改为反问句)_写人作文范例:我的妈妈 我自幼失去了妈妈。不久,爸爸便带来了一个女人,爸爸指着那女人说:“曦儿,快喊妈妈。”我瞪了那个女人一眼,就走了。那女人叫陈伟,是局的
4、工作人员。从那天开始,我常常顶撞她。有一天,我与别的同学吵了一架,一吃完午饭,就去约了几个同学,准备教训一下那个同学。不巧,一下子碰见了我妈妈,不,应该说是后妈。她对我说:“曦儿,到哪里去?”我没好气地说:“用不着你管!”她拦住我说:“我不管,谁管你!你是我的孩子!”“我不是你生的!”话刚说完,我就跑了,最后走的同学告诉我,后妈哭了。我说:“活该!” 有一天,我晚上回家,推了推门,是关着的。我的性格有点儿像男孩,就从窗户钻了进去,睡觉了。早上,后妈一起床,就来到我床前,我正呼呼地睡觉,其实我早就醒了。我故意把被子一蹬,她马上就给我盖上了被子。我想,这还不是为了骗人,全是假的,想到这儿,我又用力
5、把被子一蹬,被子被我蹬了一大半。这时,后妈好像察觉到我是装的,就大声吼道:“你别以为我不敢打人!”我一个鲤鱼打挺坐了起来,叫道:“我也不是好欺负的!”就去上学了。我回来后,发现她还在掉眼泪呢!但我却没放在心上,因为我觉得她这是活该。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
6、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日子过得太快了,一眨眼就过了几个月,我对她的印象还是那样坏。但终于有一件事,使我改变了对她的看法。 有一回,我很晚还没有回家,因为我的思考题没完成。后妈来接我了,她见我的作业没完成,就一道题一道题地讲,直到我懂了为止。突然,她浑身发软,头上冒着冷汗,我看见了,就喊老师,老师忙把后妈扶到座位上,我就去打电话,一会儿救护车来了。当担架把我后妈抬上车时,她还在说:“童曦是我的孩子,我要接她回去!”这时,我想喊一声“妈妈”,可是,我的嘴好像被什么塞住了,怎么也说不出来。当抬担架的人正要把门关上时,我
7、扑了过去,大喊:“妈妈,我跟您回家,我再也不跟您赌气了!”这时,从妈妈的眼里,流出了两行热泪。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
8、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点评: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
9、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1.人物形象鲜明,将一个执拗、倔强的孩子和一位宽厚、无私的母亲刻画得淋漓尽致。人物语言极具代表性真实可信,生动准确地反映出人物当时的情绪和心理,对表现人物性格起到重要作用。 2.文中前半部分为下文的态度转变起到铺垫作用,情感发展自然真实,合情合理,中心突出。 语言质朴自然,条理清晰,文笔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