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五_人教新课标.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11446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五_人教新课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五_人教新课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五_人教新课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五_人教新课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六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五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一)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

2、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经典国学再现“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

3、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夫恶有同方取,不取同而已者乎?盖非兼王之道也!我是小助手一源:一个源头。来源:镒:古代重量单位。裘:皮衣。白:狐狸腋下的白毛皮。夫恶:哪里有。同:相同(的意见)。取:采纳。我是小翻译所以长江黄河里的水,不是从同一水源流下的;价值千金的狐白裘,

4、不是从一只狐狸腋下集成的。哪里有与自己相同的意见才采纳,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就不采纳的道理呢?这不是统一天下的道理(方式、方法)。考考你的智慧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非一源之水也(2)有同方取2.与这篇文章主题意思不符的一项是()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合抱之木,生于毫末。C.九层之台,起于垒土。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判断正误。(1)“盖世无双”中盖的意思是“超过”。 ()(2)“盖非兼王之道也”中“盖”表推测,大概的意思。()4.“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说明了什么道理?弘扬传统文化呕心沥血呕心沥血比喻极度劳心苦思,多用于文艺创作或研究。这个故事来源于

5、唐代诗人李贺。唐朝著名的诗人李贺,七岁就开始写诗做文章,才华横溢。成年后,他一心希望能得到朝廷重用,但是,他在政治一直不得志,只好把这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每次外出,他都让书童背一个袋子,只要一有灵感,想出几句好诗,他就马上记下来,回家后再重新整理、提炼。母亲总是心疼地说:“我的儿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写诗上了,真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李贺在他短暂的26年生涯中,留下了240余首诗歌,这是他用毕生的心血凝成的。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即是说挖出心肝来当纸,滴出血来写文章。后来人们常用“呕心沥血”比喻极度劳心苦思,也告诉我们想在某一方面有所成

6、就,不下苦功夫是不行的。来源:学科网(二)经典国学再现是以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今唯毋以兼为正,即若其利也。我是小助手侍养:奉养。寿:寿命。来源:依:依靠。兼:兼相爱。为正:施政。我是小翻译因此年老而没有妻室子女的,有所奉养而终其天年;没有父母的幼小的孩子,有所依傍而健康成长。现在以兼(相爱)来施政,则其利(好处)如此。考考你的智慧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1)侍养()_(2)长其身()_2.“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与我们现在说话语序不一样,我们现在一般说成是。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1)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2)

7、即若其利也。4.请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以兼为正”的好处是什么?为达到这种目的你可以做些什么?来源:ZXXK弘扬传统文化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里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里提出了“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观点,也就是“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

8、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大家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古代人提出的“大同”社会,是不是和我们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社会有几分相像呢,古人的思想也是很先进的吧。参考答案(一)来源:学_科_网1.(1)不是(2)才2. (1)所以长江黄河里的水,不是从同一水源流下的。(2)这不是统一天下之道。3. (1)(2)(发语词)4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二)1.(1)sh奉养(2)zhng长大、成长。2.无父母之幼弱孤童者3.(1)幼弱孤童没有父母的,有所依傍而长大其身。(2)则其利(好处)如此。4.无儿无女没人陪伴的老人能安度晚年,没有父母亲人爱护陪伴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