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妙极了”与“糟透了”教材分析: “妙极了”与“糟透了”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寓意深刻,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教学目标: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父母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评价?感受父爱与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 2懂得成功背后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帮助,学会正确对待赞扬、批评等不同的评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对待赞扬、批评等不同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
2、、直接导入 来源:学.科.网Z.X.X.K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0课,“妙极了”与“糟透了”板书(出示幻灯片)。 1、检查、听写生词。 2、互改、及时评价、纠正。 3、从默写的词入手,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引入新课。 二、开启儿时记忆,感受当时情怀。 1、师:同一首诗,父母的评价却如此不同,巴德会有什么反应? 快速阅读114自然段,划出描写父母的评价的句子并把它读好,体会“我”听后的心情如何? 来源:ZXXK来源:学。科。网Z。X。X。K2、生自学,师巡视。 3、汇报交流。 出示1:妈妈一边读一边大声叫起来:“妙极了!巴德,真的是你写的吗?”(1)指导读好母亲说的话。 (2)体会巴德听到表
3、扬后的心情。(兴奋、骄傲、得意) 4、出示练习、填补空白: “妙极了!巴德,真的是你写的吗?” “真是我写的!”我、 “当然了!”我 。 师:这么好的诗,要不要拿给爸爸看?这就是此时巴德最想干的事。此时的巴德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在等待爸爸呢? 生答、师适时指评。 师:漫长的等待却等来了爸爸的(生读爸爸的话) 出示2:“依我看,诗写的糟透了!” 来源:ZXXK出示:我一下子愣住了。我低着头,眼中涌出了泪花。 我再也忍不住了,从餐厅跑到卧室,一头扑倒在床上, 哭了起来。 5、体会巴德的难过、痛苦,失望。 三、理解父母之爱,体会“爱”的表现 1师:此时的巴德理解父母的评价吗?在妈妈“妙极了”和爸爸“糟透
4、了”的评价中,巴德一天天长大了,那么他对父母的评价有没有新的认识呢? 2.出示:快速默读15-17段,读一读,画一画,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做上批注。(先自学,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3.生自学,师巡视。 4.汇报交流。 预设1:过了几年,我回过头来重新读那首诗。这是我才体会到:它果真写的很幼稚!后来,我装着胆子给爸爸看了一篇我写的短篇小说。爸爸认为我写的勉强可以,只是啰嗦了点。” 很多年以后,我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作家。当我被无数“赞扬”和“批评”包围着时,我又想起了我的第一首诗和它引起的小插曲。 我感到庆幸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既有不吝赞扬、精心呵护我自信心的母亲,又有直言不讳、严格要求我的父亲,是
5、他们教会了我如何面对各种各样的“肯定”与“否定”。 (1)引导生理解,几年后巴德觉得爸爸的评价是对的。而且我后来写的诗爸爸觉得勉强可以,这对我是一种严厉式的鞭策。 (2)引导生理解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都是出自爱。 同学们,你现在就是巴德,请你把你对父母的理解告诉大家吧(指导学生把这段话读好) (2)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很感激也的父母,理解了父母对他的爱) 师过渡: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这两种不同的爱,不管是来自于父母,老师,或其他长辈,对吗?不管是表扬或是批评,那都是一种爱。只是小的时候,我们更喜欢听“妙极了”,不愿意听“糟透了”对吗?其实,我们应该听听这两种不同的声音。 (2)试想一下,如果巴德听到的都是“妙极了”或“糟透了”的评价你觉得可能会有怎样的后果 (3)师:庆幸的是这一切没有发生,巴德在母亲的“妙极了”,父亲的“糟透了”的评价中走向了成功。 四、回顾全文,表达真情 小结:这节课,我们和巴德一起成长,懂得了在人生的旅途中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懂得了如何去面对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肯定”与“否定”评价。正如作者所说,这两种爱犹如两股方向相反的强风,只有相互平衡才能驾稳船帆,才能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真诚地祝愿大家也像巴德一样,在这两种“爱”呵护下勇往直前!最后送给同学们一首诗,作为共勉。出示: 附:板书设计: “妙极了” “糟透了” 与 鼓励, 批评 来源:ZXXK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