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2寓言两则语文S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09794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2寓言两则语文S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2寓言两则语文S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2寓言两则语文S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 寓言两则 1、帮助学生学会“矛、弗、卮、遂”4个会认字和“矛、盾、弗、学习什么 祠、遂”5个会写字。 2、引导学生理解寓言内容,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学习重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要教学生结合注释,或查字典理解文中一些字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体验学习 走进韩非子 韩非子,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与李斯同师荀子。他创立了法家学说,很了不起,成为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后人把韩非子的著作编辑成韩非子一书。自相矛盾一文选自韩非子难一,是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一、聊聊课题,记下疑问。二、识字写字。 对于不认识

2、的字我该怎样对付呢?对于书写复杂或是易写错的字词我又该怎么办呢?三、我能试着把课文读熟,并结合课文注释大概翻译出每句话的意思。 (遇上不理解的词句我先记下来,等下问问同学,问问老师。)四、联系课文,感悟道理。(一)交流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其人弗能应也”的尴尬局面?(二)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想一想:在你的周围,存在着自相矛盾的人和事吗?1、根据拼音写汉字。 楚人有( )盾与矛者,( )课堂练习 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2.分小组把这则寓言故事编成一个小品,表演给大家看。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盾2 寓言两则(第二课时) 1、帮助学生学会“卮、遂”2

3、个会认字和“祠、遂”5个会写字。学习什么 2、引导学生理解寓言内容,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学习重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要教学生结合注释,或查字典理解文中一些字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体验学习 走进战国策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案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主要记述了战国时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一、聊聊课题,记下疑问。二、识字写字。 对于不认识的字我该怎样对付呢?对

4、于书写复杂或是易写错的字词我又该怎么办呢?三、我能试着把课文读熟,并结合课文注释大概翻译出每句话的意思。 (遇上不理解的词句我先记下来,等下问问同学,问问老师。)四、联系课文,感悟道理。(一)交流讨论:为什么“蛇先成”的那个人会“终亡其酒”? (二)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想一想:在你的周围,存在着画蛇添足的人和事吗? 1、写出下面句子中“之”字的意思。 (1)誉之曰 ( ) (2)吾盾之坚 ( )课堂练习(3)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 ( ) (4)数人饮之不足 ( ) (5)为之足 ( ) (6)一人之蛇成 ( ) 2、分小组把这则寓言故事编成一个小品,表演给大家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