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四单元测试卷 人教新课标.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08566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四单元测试卷 人教新课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四单元测试卷 人教新课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四单元测试卷 人教新课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四单元测试卷 人教新课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四单元测试卷 人教新课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四单元测试卷 人教新课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四单元测试卷 人教新课标.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四单元测试卷 人教新课标.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测试卷一、简答题(13分)1(3分)读下面的句子,在括号里选一个最合适的词语代替句子中画线的词语。(1)我们学校操场的旗杆上有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着、悬挂着、竖立着)(2)她的脸面憔悴、苍老。(脸蛋、面庞、面容)(3)游人们在大街上走着,看到感兴趣的事就停下来观看。(行进、奔跑、漫步)(4)天黑时,敌人气势汹汹地走进了村子。(摸、闯、扑、跑)2(6分)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将序号填在下面。A.列数字B.作比较C.打比方D.举例子(1)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2)就是坐飞机,也要二十几年。( )(3)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2、( )(4)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 )(5)太阳会发光、发热,是个大火球。( )(6)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 )3(4分)指出下面各句分别用了什么说明方法。A.作比较B.打比方C.列数字D.举例子(1)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2)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3)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4)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二、填空题(12分)4(4分)选择句中合适的词语。(1)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A.抉择B.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

3、A.归宿B.住宿)。(2)这位老人还有(A.雄伟B.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3)这位普通老人让我(A.领悟B. 感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4)他将生命(A.变化B.转化)为另一种东西,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5(8分)内容梳理。(课文回放)课文青山不老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通过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

4、意旨。三、单选题(1分)6(1分)“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对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A.他生来就是种树的,他的一生就应该在种树中度过。B.命运选择他来种树,那就把自己的身体留在这种满树的青山上。C.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他选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他要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这青山。四、现代文阅读(40分)7(15分)阅读下面的一段话,然后完成练习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树汁流经树干,就像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

5、园。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那清澈湖水中的每一个倒影,反映了我们的经历和记忆;那潺潺的流水声,回荡着我们祖辈的亲切呼唤。河水为我们_干渴,_我们的心田,_我们的子子孙孙。河水_我们的木舟,木舟在永流不息的河水上穿行,木舟上满载着我们的希望。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2)读画横线的句子。之所以说“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是因为,而说“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是因为,“大地”与“我们”之间就是这样一种。(3)如果将第

6、三自然段最后一句中的“善待”换成“对待”,句子仍然是通顺的,基本意思也没有发生变化。你认为这里用那个词更合适?为什么?_8(10分)课内语段阅读。告诉你们的孩子,他们脚下的土地是祖先的遗灰,土地存留着我们亲人的生命。像我们教导自己的孩子那样,告诉你们的孩子,大地是我们的母亲。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我们深知: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1)“降临”的意思是()A.程度降低B.东西落下C.来到(2)文中的“你们”指,“他们”指,第一个“我们”指,第二个“我们”指,第三个“我们”指。(3)读画“_”的句子,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如果地球被破坏,人类就会受到伤害。(

7、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即使家园遭到破坏,人类也能生存。( )如果人类唾弃了大地,那么他们就是唾弃了自己。( )(4)人类的生存与大地的保护之间的关系是、的密切关系。(5)最后一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9(15分)快乐阅读。鹿和狼的故事20世纪初,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大敌。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很想让凯巴伯森林里的鹿得到有效的保护,繁殖得更多一些。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消灭那里的狼。经过25年的猎捕,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总数超过了十万只。十万多只鹿在森

8、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后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了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难逃厄运。森林中的绿色植被在一天天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在一天天扩大。灾难终于降临到鹿群头上。先是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接着又是疾病流行,无数只鹿消失了踪影。两年之后,鹿群的总量由十万只锐减到四万只。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罗斯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下令捕杀的恶狼,居然也是森林的保护者!狼吃鹿看起来残忍,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森林也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同时,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

9、鹿群的威胁。而罗斯福下决心要保护的鹿,一旦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1) 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_(2) 罗斯福决策的失误表现在哪儿?_(3)为什么狼可以维护鹿群的种族稳定?用横线在文中画出原因。(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小学语文201910081329试卷答案一、简答题1【答案】(1)飘扬着(2)面容(3)漫步(4)闯【解析】(4)根据上文的“气势汹汹”并结合语境可知,应用“闯”字。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

10、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2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答案】(1)B(2)A(3)C(4)A(5)C(6)A【解析】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即使是

11、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3【答案】(1)D(2)A(3)C(4)B【解析】(1)举了“矿物资源”的例子。(2)用“宇宙”和“地球”作比较。(3)从“六千三百多千米”可,运用的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4)把“地球”比作“扁舟”。二、填空题4【答案】(1)BA(2)B(3)A(4)B【解析】选择与抉择都有“剔出、挑选”的意思,二者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互用的。归宿:人或事物的最终着落,结局。住宿:过夜,多指在外暂住。雄伟:体貌勇壮魁梧。宏伟:气势雄伟。领悟:体会,解悟。感悟:是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悟。真正的感悟来源于人们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有的是渐渐的领悟,有的则是瞬间的开

12、悟。正是不断的感悟使人们对人生、对事物以及对世界的看法发生改变。变化:指人或事物产生新的状况。转化:指改变,改换。5【答案】绿化山林;改造山沟山沟大环境的恶劣险峻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村干部的介绍;老农的陪同参观【解析】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必须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三、单选题6【答案】C【解析】理解有关词句的四种方法: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来理解。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从比喻、象征意义中去理解。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四、现代文阅读7【答案】(

13、1)解除滋润养育运载(2)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大地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热爱大地,眷恋大地,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大地不可分割、息息相关的关系(3)善待更合适!“善待”强调善字,能够把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感情表达出来!而“对待”要表达的情感没有“善待”好。【解析】(2)大地滋养着世上万物,包括动植物等一切有生命的事物,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个群体;同样,人类的生命成长离不开大地上各种自然资源的给予。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8【答案】(1)C(2)白人白人的孩子印第安人印第安人人类(3)(4)兴则共兴灭则同灭(5)只有爱护大地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解析】(2)指示代词题。把人物代入原句后进行验证。(4)熟悉课文内容,根据文章的中心,围绕主题总结概括。9【答案】(1)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消灭那里的狼。结果森林里的绿色植被在一天天减少,大部分的鹿都饿死了。(2)为了保护鹿,大量捕杀狼。造成了鹿群生态失衡。(3)略。(4)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关系。【解析】(4)能答出“人们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关系”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