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山 雨人教新课标.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08232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山 雨人教新课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山 雨人教新课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山 雨人教新课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

2、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

3、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2*.山雨【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奇妙无比”等词语。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写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它准会让你一饱眼福。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观察后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观。(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

4、字音,把课文读通顺。2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3思考: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观察到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三、深入感悟,合作探究1作者听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请用课文里的话回答。(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2感悟山雨的音乐美。(1)读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沙啦啦,沙啦啦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这里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

5、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这里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作者将洒落的雨丝比作“轻捷柔软的手指”,把雨声比作“优雅的小曲”。)(2)交流感受。(作者通过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山雨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个广大的想象空间,引起我们无限美好的遐想。)3感悟山雨的色彩美。读读这些写雨的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里实写雨的色彩绿,给人清新的感觉。)“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4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板书:雨前、雨中、雨后)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理解。四、布置作业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2完成金榜行动相关练习。【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中,教师主要抓住了“读”和“悟”两个方面,力求在阅读和想象感悟中引领学生进入一个诗意的雨天。在重点赏读阶段,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描述的过程亦是感悟写法、体会情感的过程,此时再去让学生读读感触深的部分,学生富有韵味的朗读,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还引导学生对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摘录优美的句段,让学生感受文章语言文字的魅力,丰富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