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壶口瀑布教材分析: 壶口瀑布中壶口瀑布先声夺人,气吞山河的气势以及水雾幻化出的彩虹,引发了作者澎湃的激情,表达了作者无比热爱祖国,无比热爱美丽山川的真挚情感。课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人们还没看到壶口瀑布,却被它先声夺人的响声所震撼;第二部分(4-6自然段)写壶口瀑布气势壮观,催发了作者的顿悟;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了壶口的构造;第四部分(8-10自然段)写作者从黄河及壶口得到的真传,并被它陶醉。教学内容15 壶口瀑布共( 2 )个教学时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12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3、理解课文
2、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4、深入领会几处含义深刻而且有独特的表达方法与效果的句子和词语,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排比句的。(二)过程与方法:1. 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2. 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3. 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体味文中营造的壶口瀑布的形象和蕴涵的赞美与陶醉之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4. 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5. 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和文化历史的美好情怀。教学重难点1. 理解
3、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2. 深入领会几处含义深刻而且有独特的表达方法与效果的句子和词语,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排比句的。教学准备布置预习,搜集有关壶口瀑布的资料,积累感受与体验。教 学 过 程个人特色补白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生字词。2. 整体感知。3. 学习1-7自然段,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教学重难点:抓重点段落和词句,体味文中营造的壶口瀑布的形象和蕴涵的赞美与陶醉之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 (地图展示黄河的全貌图和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学生一
4、起交流相关的资料信息。)2. 同学们,“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感受,那么壶口瀑布是怎样的气势,又何以征服无数的心灵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壶口瀑布。3.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1. 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2. 默读,思考:围绕“壶口瀑布”,课文写了些什么?三、精读,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1. 自读课文1-7自然段,勾画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2. 小组交流讨论,把你勾画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一听,然后讨论这些语句体现了壶口瀑布的什么特点?3. 面对这样的瀑布,你有怎样的感受?过渡: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四、布置
5、课堂作业。1. 写生字词。2. 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2. 深入领会几处含义深刻而且有独特的表达方法与效果的句子和词语,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排比句的。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教学过程:一、承上启下,导入。1. 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壶口瀑布有哪些特点?2. 面对先声夺人,气势壮观,构造独特的壶口瀑布,作者又有怎样的感
6、受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二、精读,由景悟情。1. 带着上述问题,自由读8-10自然段。2. 交流反馈:学习第8自然段: 自读第8自然段,画出作者每次看到黄河时的不同感受的句子。 读了这些迥然不同的描绘,你有怎样的感受? 作者曾多次看到过黄河,为什么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呢?(让学生理解感受: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是激励我们,鞭策我们奋勇向前的强大力量。壶口瀑布的雄壮磅礴正体现了这一力量,它让作者热血为之沸腾,所以,作者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 哪一句表达了作者已读懂了壶口瀑布蕴含的丰富内涵?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并谈谈
7、此句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的威力在鼓动,它的雄风在呼啸,它的精神在闪动;排比句内容上一层层深入,读起来有气势,有韵律美,使表达的情感抒发地酣畅淋漓) 指导感情朗读:你从这母亲河的魂魄中汲取了什么营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学习9-10自然段:“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
8、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回想壶口瀑布的气势,回味它蕴含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再次面对壶口,你又有怎样的感受?(自由说)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
9、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作者又是怎样的感受?读9-10自然段,说说“醉”字的含义。(因黄河丰富的内涵,使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之倾慕、向往和崇尚,从中得到精神力
10、量或灵感,因而陶醉倾倒或沉迷、沉浸在快乐的享受里) 感情朗读9-10自然段,读出陶醉之情。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
11、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三、总结,回归整体,学习表达方法。1. 回顾课文围绕“壶口瀑布”写了些什么?说说壶口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 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表达使你对壶口瀑布的特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结作者的表达方法)四、布置课堂作业。1. 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了解黄河的现状,思考我们应该为这条母亲河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15 壶口瀑布先声夺人气势壮观 构造独特 陶醉内涵丰富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