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 古诗两首∣苏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07893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 古诗两首∣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 古诗两首∣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 古诗两首∣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 古诗两首∣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 古诗两首∣苏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4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一、下列音节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

2、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A.衣裳(shn) B.却看妻子(zi) C.乃翁(wn)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

3、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4、。”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二、照样子,写词语。1.白花花(ABB式)_ _ _2.悲悲戚戚(AABB式)_ _ _3.转来转去(含反义词)_ _ _三、下列不是杜甫的诗句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写作背景是(

5、) A.七王之乱被平定 B.安史之乱被平定 C.三藩之乱被平定五、 选择合适选项。 1.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的意思是( ) A.元旦 B.本来 C.起初 2.“乃翁”中“翁”指的是( ) A.杜甫 B.陆游的儿子 C.陆游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哪位诗人写的?( ) A.南宋杜甫 B.唐朝杜甫 C.南宋陆游六、我会背古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_七、阅读。字字皆辛苦唐朝的李绅,自幼丧父,家境贫困。母亲为了把他教育成人,就亲自教他读书作文。李绅天资聪明,又十分好学,因此,15岁的时候就能写出挺不错的诗来。为了读书,李绅寄居在一个环境幽静的寺庙里,李绅常常独自坐在庙前的石阶上,面对

6、满山的苍松翠竹诵读古诗,或者用树枝作笔,在地上练习写诗,写了改,改了写。后来,因为他在佛经没有字的纸页上写诗,被和尚赶出了庙门。李绅离开了寺庙,无处可归,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他风餐露宿,有时在山下的竹林里露宿,有时在湖边的渔船上过夜。低矮的土地庙,露天的破牛棚,都曾经当过他的住所。尽管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从来也没有停止过读诗和写诗。 李绅的写作态度很认真。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诵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其中悯农诗就是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才写成的。李绅从小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亲眼看到农民冒着酷暑,顶着烈日锄草,很辛苦,于是他决心写一首诗,来表达对农民的同情。他苦苦思索了三四天,经过

7、十几次修改,才写成了悯农诗。他写悯农诗时,正值酷暑盛夏,天气闷热,蚊蝇叮人。人们都摇扇乘凉,惟有李绅坐在蒸笼似的小屋里埋头写作。他脸上、身上满是汗水,衣衬全湿透了,两只细瘦的胳膊被蚊子叮了一个又一个疙瘩。然而,他把这一切全置之度外。想啊,改啊,改啊,想啊,悯农诗终于写成了。其中一首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很快就流传开了。人们在赞美这首诗的同时,对李绅刻苦认真的写作态度更是赞叹不已,说他写的诗“字字皆辛苦”。 1.填空。 (1)为了读书,李绅先是寄居在_,后来他漂泊流浪浪,_、_、_、_都当过他的住所,从中可以看出李绅_。 (2)李绅写悯农

8、诗是因为_。他写悯农是为了_。从中可以看出李绅_。 (3)“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诵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这句话表现出李绅_。2.从文中找出含有下列意思的成语写下来。(1)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 (2) 比喻经受多次的艰苦斗争的锻炼、考验。也指写作的反复琢磨。( ) (3) 不在自己考虑的范围之内。指不放在心上,不去管它。( ) (4) 形容文章、讲话简短有力。( ) (5) 称赞不止。( ) 3. 读了李绅写诗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些什么?_参考答案一、下列音节不正确的一项是( )B 解析:B 项,“妻子”的“子”字应为:z。二、照样子,写词语。

9、三、下列不是杜甫的诗句的是( ) C 解析:C项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晏殊的浣溪沙诗句中的诗。 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写作背景是( ) B 解析: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古诗写作背景的了解。五、选择合适的选项。 1.B 2.C 3.B 解析:第1小题中,“元”的意思是“本来”;第2小题中,“翁”指父亲,也可指老人,在这首诗中指的是诗人本人陆游;第3小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我国唐代诗人杜甫写的。六、我会背古诗。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解析:这道题考察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与理解。七、 阅读。1. (1)寺庙里 竹林 渔船 土地庙 破牛棚 生活十分艰苦 (2) 他亲眼看见农民冒着酷暑、顶着烈日锄草很辛苦 表达对农民的同情 十分热爱、同情劳动人民(3) 写作态度很认真2.(1)风餐露宿(2)千锤百炼(3)置之度外(4)短小精悍(5)赞叹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