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案05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进一步认识周期表中原子结构和位置、价态、元素数目等之间的关系2. 知道外围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的涵义3. 认识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4. 知道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是指 ;元素周期表中的族是指 2. ,叫做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必修2)中元素周期律主要体现在 、 、 、 等的周期性变化。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合作探究】【练习】写出锂、钠、钾、铷、銫基态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和氦、氖、氩、氪、氙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一、原子结构与周期表1. 周期系: 来
2、源:Zxxk.Com2. 周期表 来源:学科网ZXXK【思考】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布在哪个横行,由什么决定?什么叫外围电子排布?什么叫价电子层?什么叫价电子?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在哪个列由什么决定?阅读分析周期表:着重看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及价电子总数与族序数的联系。【总结】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 决定,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 ,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 。【分析探索】每个纵列的价电子层的电子总数是否相等?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 个区,除 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s区、d区和p区分别有几个纵列?为什么s区、d区和ds区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周期
3、表可分为哪些族?为什么副族元素又称为过渡元素?各区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特征是什么?【基础要点】分析图1-16s区p 区来源:Z*xx*k.Comd 区ds 区f 区元素分布(族)外围电子排布元素性质特点 区全是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主要集中 区。主族主要含 区,副族主要含 区,过渡元素主要含 区。【思考】周期表上的外围电子排布称为“价电子层”,这是由于这些能级上的电子数可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元素周期表的每个纵列上是否电子总数相同?【归纳】S区元素价电子特征排布为 ,价电子数等于族序数。区元素价电子排布特征为 ;价电子总数等于副族序数;ds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 ,价电子总数等于所在的列序数;p区元
4、素特征电子排布为 ;价电子总数等于主族序数。来源:学科网ZXXK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有一定的关系的。1.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决定所在周期数周期数= (钯除外)46Pd Kr4d10,最大能层数是4,但是在第五周期。外围电子总数决定排在哪一族 如:29Cu 3d104s1 ,10+1=11尾数是1所以,是IB。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原子结构以及递变规律的具体体现。【典题解悟】例1. 根据所学的电子排布规律及周期表判断,同周期的A和A之间的原子序数差不可能是A.1 B.11 C.25 D.8( )解析:解法1:周期表中第二、三周期的A和A之间的原子序数差是1,第四、五周期的A和A之间的原子序
5、数差是11,第二、三周期的A和A之间的原子序数差1,是设两种元素的符号分别为X和Y,则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2Y3,即X为3价,Y为-2价第六、七周期的A和A之间的原子序数差25。解法2:由于第同周期的A和A对应的族序数一个偶数族,一个奇数族。利用奇偶法,族序数差不可能为偶数,也可判断出只有D不可能。答案:D例2. R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的p能级电子数等于所有的能层s能级电子总数,则R是( ) A.Li B.Be C. S D. Ar解析:若只有1个能层,则不存在p能级,若有2个能层,则有两个s能级,则电子排布为1s22s22p4 为O元素,若有3个能层,则有三个s能级,则电子排布为把s22s22
6、p63s23p6,则可以看出应选D。答案:D【当堂检测】1外围电子构型为4f75d16s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四周期B族 B.五周期B族 C.六周期B族 D.六周期B族2 原子序数小于18的八种连号元素,它们单质的熔点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图中X元素应属( )A.A族 B.A族 C.A族 D.A族3某周期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同周期的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来源:学.科.网A.只有x+1 B.可能是x+8或x+18C.可能是x+2 D.可能是x+1或x+11或x+254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A .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5. 外围电子构型为4f75d16s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第四周期B族 B.第五周期B族 C.第六周期B族 D.第六周期B族6. 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的A族元素。下面关于镭的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化合物中呈+2价 B.单质使水分解.放出氢气 C.氢氧化物呈两性 D. 碳酸盐难溶于水【课后作业】【教学反思】参考答案:1 D 2 B 3 D 4 C 5. D 6.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