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备考卷Ⅰ生物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678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47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备考卷Ⅰ生物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备考卷Ⅰ生物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备考卷Ⅰ生物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备考卷Ⅰ生物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备考卷Ⅰ生物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备考卷Ⅰ生物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备考卷Ⅰ生物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备考卷Ⅰ生物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备考卷Ⅰ生物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备考卷Ⅰ生物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备考卷Ⅰ生物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备考卷Ⅰ生物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备考卷Ⅰ生物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备考卷Ⅰ生物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备考卷Ⅰ生物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备考卷Ⅰ生物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备考卷Ⅰ生物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备考卷Ⅰ生物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2021 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备考卷生物 1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单选题(本小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正常人的血浆中含有多种成分,下列有关

2、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人的血浆中含有尿素、尿酸和多肽B正常人的血浆中不含有纤维蛋白原和胆固醇C血浆中的 HCO3、HPO24 在维持 pH 方面具有重要作用D安静状态下,正常人血浆中的乳酸主要由红细胞产生【答案】B【解析】正常人的血浆中含有代谢废物尿素、尿酸,以及蛋白类物质如多肽,A 正确;正常人的血浆中是含有纤维蛋白原和胆固醇的,B 错误;血浆中的 HCO3、HPO24 是缓冲物质,在维持 pH 方面具有重要作用,C 正确;红细胞中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血浆中的乳酸主要由红细胞产生,D 正确。2下列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

3、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微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微静脉端进入血浆【答案】A【解析】一般情况下,富含氧气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消耗部分氧气,导致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通常氧气含量相对较低,而二氧化碳的情况与之相反,A 错误;组织液与血浆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并保持动态平衡,B 正确;血浆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均可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C 正确;组织液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也可以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D 正确。故选:A。3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液是血浆经

4、过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静脉端生成的B运动损伤导致的水肿,是由于组织液中的浓度增加所致C红细胞生存的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生存环境有血浆和淋巴D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不会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组织液不一定是血浆经过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静脉端生成的,如血浆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均可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成为组织液的成分,A 错误;运动损伤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而水肿,B 错误;红细胞生存的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生存环境有血浆和淋巴,C 正确;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会在一定范围内随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D 错误。4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

5、换过程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分别代表组织液、淋巴和血浆B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激素主要存在于中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处的液体会减少【答案】D【解析】分别代表组织液、淋巴、血浆,A 正确;正常情况下,构成内环境的主要部分,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 正确;激素主要存在于中,组织液和淋巴中也有少量的激素,C 正确;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降低,处的液体会增加,D 错误。5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患者呼吸困

6、难导致其体内 CO2 含量偏高B体温维持在 38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D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答案】B【解析】本题以高原肺水肿为情境,考察病理情况下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和调节,蕴含稳态和平衡观。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 CO2 不能够及时排放出去,使体内 CO2 含量偏高,A 正确;体温维持在 38时,患者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 错误;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使得肺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对水的吸引力增大,肺部组织液增加,C 正确;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原尿中的水吸

7、收会减少,导致患者尿量增加,D 正确。6天冬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天冬氨酸分子由 C、H、O、N、S 五种元素组成B天冬氨酸分子一定含有氨基和羧基C作为递质的天冬氨酸可贮存在突触囊泡内,并能批量释放至突触间隙D作为递质的天冬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可增大细胞膜对 Na+的通透性【答案】A【解析】天冬氨酸只含有 C、H、O、N 四种元素,A 错误;氨基酸分子既含有氨基也含有羧基,B 正确;天冬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囊泡内,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时,可以批量释放到突触间隙,C 正确;天冬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对 Na+的通透性增大,使 N

8、a+内流,产生兴奋,D 正确。7下图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或处必须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B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导到和处,且电位大小相等C通过结构,兴奋可以从细胞 a 传递到细胞 b,也能从细胞 b 传递到细胞 aD细胞外液的变化可以影响处兴奋的产生,但不影响处兴奋的传递【答案】A【解析】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需要足够强度的刺激,A 正确;处产生的兴奋可以传到处,由于不知突触处产生的神经递质是兴奋性递质还是抑制性递质,故电位大小不一定相等,B 错误;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兴奋只能从细胞 a 传到细胞 b,C 错误;细胞外液的变化可能影响钠离子的内流和神经递质

9、的活性或扩散,故会影响处兴奋的产生,也会影响处兴奋的传递,D 错误。8关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几项狼在追捕猎物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上的电位是外负内正某人大脑皮层 H 区受损,将听不到别人的谈话渴觉的形成在下丘脑在一简单反射弧中,只有感觉神经元 A 和运动神经元 B,则当 A 接受刺激后,兴奋上的传导方向是:A 的轴突B 的树突或细胞体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大脑、小脑、脊髓A5 项B4 项C3 项D1 项【答案】D【解析】狼在追捕猎物的过程中,由于存在突触,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错误

10、;在静息状态下,由于钾离子外流,神经细胞膜上的电位是外正内负,错误;H 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某人大脑皮层 H 区受损,会听不懂别人的谈话,错误;感觉是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错误;兴奋的传导方向是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即由 A 的轴突B 的树突或细胞体,正确;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小脑有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作用,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错误。故选 D。9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项目测量值参考范围单位甲状腺激素10.03.16.8pmol/L血糖0.50.81.2g/L据此分析,体内可能发生的是A甲状腺结构破坏B胰岛素分泌过多

11、C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度减慢【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因此甲状腺结构不可能被破坏了,A 错误;表格数据显示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可能是胰岛素分泌过多导致的,B 正确;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 错误;胰岛素含量升高,可以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D 错误。10糖尿病患者常在餐前半小时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以控制血糖浓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因为能注射胰岛素,患者不需要控制其日常饮食B糖尿病患者胰岛 A 细胞异常,导致胰岛素量不足C餐前半小时注射胰岛素的原因是先使患者餐前处于低血糖,以便餐后血糖不高于80120mg/LD餐前

12、注射胰岛素后,利于餐后细胞对血糖的吸收和转化,从而控制血糖【答案】D【解析】由于注射胰岛素的量是一定的,调节血糖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不能大量的摄入糖类,必须控制日常饮食,A 错误;糖尿病患者胰岛 B 细胞异常,导致胰岛素量不足,B 错误;餐前半小时注射胰岛素,有利于餐后及时调控血糖浓度,即促进血糖的吸收和利用,从而控制血糖浓度,C 错误、D 正确。11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可维持细胞内外的 Na+浓度梯度,钠-碘同向转运体借助 Na+的浓度梯度将碘转运进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碘被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化后,进入滤泡腔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长

13、期缺碘可导致机体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B用钠-钾泵抑制剂处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会使其摄碘能力减弱C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D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答案】B【解析】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长期缺碘可导致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从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会增加,A 错误;用钠-钾泵抑制剂处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会使钠-钾泵的运输功能降低,从而摄取碘的能力减弱,B 正确;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碘不能被活化,可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C 错误;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可阻断促甲状腺激素对甲状腺的作用,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D 错误

14、。12某成年人从 25环境来到 10环境中,体温维持正常,其散热速率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 段的散热量少于产热量Bde 段的产热速率大于 ab 段Ccd 段皮肤血管逐渐舒张Dbc 段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答案】B【解析】体温维持正常,所以 a-b 段的散热量等于产热量,A 项错误;d-e 段表示机体经调节后,产热散热相对稳定,此时由于散热速率大于 a-b 段,所以产热速率也大于 a-b 段,B 项正确;c-d 段由于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所以散热速率降低,C 项错误;b-c 段散热加快,机体通过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增加产热量,D 项错误。13下列关于人体内

15、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在胰岛 B 细胞中合成,胰高血糖素在胰岛 A 细胞中合成B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不是唯一升高血糖的激素C胰岛素激活胰岛素受体后,葡萄糖通过胰岛素受体进入细胞内D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均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答案】C【解析】胰岛 B 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胰岛 A 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A 正确;降血糖激素只有胰岛素一种,升血糖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B 正确;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葡萄糖通过载体蛋白的协助进入细胞内,C 错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都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D 正

16、确。14分布有乙酰胆碱受体的神经元称为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它普遍存在于神经系统中,参与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的分解,药物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酰胆碱分泌量和受体数量改变会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B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抑制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受体发挥作用C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数量改变会影响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D注射阿托品可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所引起的生理效应【答案】B【解析】乙酰胆碱分泌量和受体数量会影响突触后膜接受到的刺激大小,所以会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A 正确;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的分解,使用乙酰胆碱酯

17、酶抑制剂,乙酰胆碱分解减少,会使乙酰胆碱持续与受体结合,促进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B 错误;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参与学习和记忆等调节活动,所以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数量改变会影响这些调节活动,C 正确;药物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结合,所以能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引起的生理效应,D 正确。15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A受伤动物用舌头舔舐伤口时,唾液中的溶酶体具有杀菌作用B器官移植发生排斥反应,此过程中存在细胞免疫的参与C抗体的合成需三种 RNA 参与,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记忆细胞既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又能增殖、分化【答案】A【解析】受伤动物用舌头舔舐伤口时,唾液中的溶菌酶

18、具有杀菌作用,而不是溶酶体,A 错误;器官移植发生的免疫排斥反应是由效应 T 细胞引起的,属于细胞免疫,B 正确;抗体是蛋白质,其合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合成过程需三种 RNA 参与,C 正确;记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能迅速增殖、分化,D 正确。16如图表示免疫反应过程,其中表示相关物质或细胞,不正确的叙述是A和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图中有 3 种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C二次免疫时,只能由增殖分化而来D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结合,引起免疫失调【答案】C【解析】由题图知,是淋巴因子,是抗体,二者同属于免疫活性物质,A 正确;图中淋巴 B 细胞,淋巴 T 细胞和记忆细胞都具

19、有增殖、分化功能,B 正确;分析题图可知,是浆细胞,二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可以来源于记忆细胞,即图中,也可以来源于淋巴 B细胞,即图中,C 错误;抗体有时可能将将自身物质作为抗原进行攻击,引起自身免疫疾病,D 正确。17对人群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注射某种流感疫苗后不会感染各种流感病毒B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产生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C接种破伤风疫苗比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可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D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完全恢复者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答案】A【解析】流感病毒的种类很多,注射某种流感疫苗后只会对该种流感病毒产生免疫力,仍可能感染其他流感病毒,A 错

20、误;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疫苗作为抗原可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B 正确;接种破伤风疫苗属于主动免疫,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这些细胞能在体内长期留存,提供抵抗破伤风的长期保护,而注射抗破伤风血清是利用其中的抗体获得免疫力,注射的抗体在机体内不能长期留存,C正确;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完全恢复者的血清中含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D 正确。18一个健康人体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接种不同的疫苗乙,具有使抗体甲产量增加的作用,使免疫反应加强B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增加抗体所需要的时间短C疫苗接种追加第

21、二剂后,非特异性免疫发挥功能,使体内产生大量抗体D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第一剂残留的具专一性的抗体因增殖而大量增加【答案】B【解析】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抗体甲的产生量与疫苗乙无关,因此接种不同的疫苗乙后,抗体甲的产量不会增加,A 项错误;初次接种疫苗时机体已经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同种疫苗再次接种后,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因此产生抗体所需要的时间缩短,B 项正确;接种疫苗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C 项错误;同种疫苗再次接种后,再次免疫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加,D 项错误。19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的生长是由单侧光引起的B生长素在细胞内可由色氨酸合成C生长素

22、由苗尖端产生并促进苗尖端的伸长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答案】B【解析】植物的生长是由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引起的,单侧光照射引起的是植物向光生长,A 选项错误;生长素的本质是吲哚乙酸,由色氨酸合成,B 选项正确;生长素由苗尖端产生,运输到尖端下方,使尖端下方的细胞伸长,C 选项错误;由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会抑制生长,所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不一定不同,D 选项错误。20取燕麦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三组,第 1 组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Suc)溶液中(蔗糖能进入胚芽鞘细胞),第 2 组置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溶

23、液中,第 3 组置于 IAA+Suc溶液中,一定时间内测定胚芽鞘长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用 KCl 代替蔗糖进行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KCl 可进入胚芽鞘细胞中调节细胞的渗透压B胚芽鞘伸长生长过程中,件随细胞对水分的吸收C本实验中 Suc 是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 IAA 作用效果的DIAA 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可因加入 Suc 或 KC1 而提高【答案】C【解析】K+、Cl是植物所需要的矿质离子,可被植物细胞主动吸收,进入细胞后能使细胞渗透压上升,A 正确;水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重要物质,胚芽鞘伸长生长的过程伴随着细胞的吸水过程,B 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用 KCl

24、代替蔗糖可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而 KCl 不能作为能源物质,因此不能说明蔗糖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 IAA 的作用效果,C 错误;由题图分析可知,IAA+Suc 组胚芽鞘伸长率明显高于 IAA 组,而 KCl 代替 Suc 也可达到相同结果,因此说明 IAA 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可因加入 Suc 或 KCl 而提高,D 正确。2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喷洒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疏花疏果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脱落酸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都能体现植物生长素对生长作用的

25、两重性A2 项B3 项C4 项D5 项【答案】B【解析】喷洒高浓度生长素的类似物可以疏花疏果,正确;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运到侧芽,在侧芽部位积累,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错误;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正确;脱落酸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正确;根的向地生长能体现植物生长素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但茎的背地生长不能体现生长作用的两重性,错误。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22小麦、玉米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到大雨的天气,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可能的原因是A高温促使赤霉素降解B降雨促使乙烯合成C高温促使脱

26、落酸降解D降雨促使细胞分裂素合成【答案】C【解析】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则高温促使赤霉素降解将不利于种子的发芽,A 错误;乙烯促进果实成熟,不能促进种子萌发,B 错误;脱落酸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或破坏)解除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故种子就易在穗发芽,C 正确;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不能促进种子萌发,D 错误。23为探究 2,4-D 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A在进行正式实验前先要进行预实验,预实验的浓度梯度较小B若实验插条全部生根,说明配制的 2,4-D 溶液对插条生根都有促进作用C用低浓度的 2,4-D 溶液处理插条时,可在空气湿度大的地方用沾蘸法操作D观察实验结果时,除了

27、可以观察生根数目之外,还可以观察根的长度【答案】D【解析】在进行正式实验前先要进行预实验,预实验的浓度梯度较大,A 错误;实验中应该比较生根数量和生根长度,而不是比较是否生根,因此若实验插条全部生根,不能说明配制的 2,4-D 溶液对插条生根都有促进作用,还需要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生根数量或生根长度,B 错误;用低浓度的 2,4-D 溶液处理插条时,应该用浸泡法,而不是用沾蘸法操作,C 错误;观察实验结果时,除了可以观察生根数目之外,还可以观察根的长度作为观察指标,D 正确。24下列生产措施与预期结果对应一致的是A播种前用适宜浓度的脱落酸浸泡玉米种子促进种子萌发B樱桃生长期喷洒适宜浓度的乙烯利溶

28、液促进果实的发育C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增加芦苇纤维长度D黄瓜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加速叶片的黄化速度【答案】C【解析】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赤霉素可促进种子萌发,A 错误;乙烯利溶液促进果实的成熟。B 错误;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可增加芦苇纤维长度,C 正确;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可延缓叶片的黄化速度,D 错误。25研究人员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对野牛草种子进行浸种处理,两种激素的不同浓度均设置 3 个重复组。待种子萌发后对幼苗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生长情况进行测定,测定结果如

29、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应以蒸馏水浸种处理作为对照组,以 3 个重复组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B在野牛草幼苗的生长过程中,IAA 和 GA3 均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CGA3 主要促进幼苗茎的生长,IAA 主要促进幼苗根的生长D实验结果表明 IAA、GA3 对野牛草幼苗的生长调控均具有两重性【答案】D【解析】该实验探究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对幼苗生长情况的影响,因此需要设置空白对照,需用蒸馏水浸种处理,并且以 3 个重复组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来减少实验的偶然误差,A 正确;生长素和赤霉素作为植物激素,只是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并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B 正确;根据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可以发现,赤霉素主要使幼

30、苗茎段长度伸长,生长素主要使根的长度伸长,C 正确;两重性指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但该实验所探究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体现了促进作用,因此不能表明 IAA、GA3 对野牛草幼苗的生长调控均具有两重性,D 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50 分)26(10 分)如图为人体某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 表示结构,a、b、c、d 表示液体。请据图回答:(1)按照占体重的百分比,这四种液体的量从多到少依次是_。(2)ad 中氧气浓度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_,CO2 浓度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_。(3)a、b、c、d 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b 的来源是_,b 的

31、去向是_。(4)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激素,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假若图中组织是注射部位的肌肉组织,胰岛素要经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在此之前需依次经过的具体内环境是_(用图中字母表示)。【答案】(1)a、d、b、c (2)d、a a、d (3)血浆和细胞内液细胞内液、血浆和淋巴(4)bcd 【解析】(1)体液包括 a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b、c、d),其中细胞内液最多,细胞外液中血浆最多,淋巴最少,故这四种液体的量从多到少依次是 a、d、b、c。(2)氧气和二氧化碳均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媒介,氧气从外界经血液循环进入细胞内,二氧化碳在细胞内产生,经

32、过血液运输排出体外,故 d血浆中氧气浓度最高,二氧化碳浓度最低;组织细胞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故 a 细胞内液中氧气浓度最低,二氧化碳浓度最高。(3)b 组织液可以来自于血浆和细胞内液,可转化为细胞内液、血浆和淋巴。(4)胰岛素若注射到肌肉组织,则首先进入 b 组织液,胰岛素为蛋白质,需要经过 c 淋巴回收再经淋巴循环最终汇入 d 血浆,再经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故在此之前需依次经过的具体内环境是 bcd。27(11 分)下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甲图中 f 表示的结构是_,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

33、,与邻近未兴奋部位形成了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2)乙图是甲图中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3)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兴奋不能由 B 传到 A 的原因是_。(4)已知 A 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 B 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_。(5)假设 a 是一块肌肉,现切断 c 处。分别用足够强的电流刺激 e、b 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 e 处,肌肉(收缩、不收缩);刺激 b 处,肌肉(收缩、不收缩)。【答案】(除注明外,每空 1 分)(1)感受器内正外负(2)d (3)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神经递质

34、神经递质只存在于 A 中,只能由 A 释放作用于 B(2 分)(4)使下一神经元持续兴奋(5)不收缩收缩【解析】(1)由图中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知:图甲中 f 表示的结构是感受器,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2)图乙表示突触,是图甲中 d 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3)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突触小体传到B突触后膜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兴奋不能由 B 传到 A 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 A 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 B。(4)已知 A 释放的某种物质为神经递质,可使 B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

35、神经递质的分解,则会导致该神经递质持续性的作用于 B,使下一神经元持续兴奋。(5)在图甲所示的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即f感受器e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a效应器。假设 a 是一块肌肉,现切断 c 处,刺激 e 处,由于 c 神经中枢受损,兴奋不能传到 a,肌肉不收缩;刺激 b 处,兴奋沿着传出神经传递到 a(肌肉),引起肌肉收缩。28(11 分)下图是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示意图,表示相关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_,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_调节。

36、(2)该同学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位于_的神经元 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_(填的名称),进而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方式属于_调节。(3)该同学因运动体温升高,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和汗腺,增加散热;运动后,神经元 B 合成和分泌减少,导致、合成和分泌_,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激素的名称是_,其生理作用是_。【答案】(1)(特异性)受体神经(或负反馈)(2)下丘脑抗利尿激素神经-体液(或负反馈)(3)下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腺)垂体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解析】本题主要考人体血压、渗透压及体温调节过程。(1)据题图所示可知,如果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

37、枢,作出综合分析,发出指令,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使心率减慢,血管紧张度下降,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2)如果大量出汗,水分失去较多,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激活位于下丘脑的神经元 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作用到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该调节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3)如果体温升高,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汗腺分泌增多,汗液的蒸发带走更多的热

38、量,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导致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降低细胞代谢水平,引起细胞产热减少,维持体温相对稳定。29(10 分)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 CRH 神经元,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 CRH 神经元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该脑-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图 1 所示,图 2 为该小鼠 CRH 神经元细胞膜相关结构示意图。(1)图 1 中,兴奋由下丘脑 CRH 神经元传递到脾神经元的过程中,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_,去甲肾

39、上腺素能作用于 T 细胞的原因是 T 细胞膜上有_。(2)在体液免疫中,T 细胞可分泌_作用于 B 细胞。B 细胞可增殖分化为_。(3)据图 2 写出光刺激使 CRH 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_。(4)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N 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实验设计思路:_。预期实验结果:_。【答案】(1)突触去甲肾上腺素受体(2)淋巴因子(或:细胞因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或:效应 B 淋巴细胞和记忆B 淋巴细胞)(3

40、)光刺激光敏蛋白导致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产生兴奋(4)实验设计思路: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将其中一组小鼠的脾神经切断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相同剂量的 N 抗原;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抗 N 抗体的产生量预期实验结果:实验组小鼠的抗 N 抗体产生量低于对照组的产生量【解析】(1)由以上分析可知,兴奋在相邻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的。由图1 可知,T 细胞是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靶细胞,激素之所以能作用于靶细胞,是因为靶细胞上有特异性受体,因此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 T 细胞,是因为 T 细胞膜上有去甲肾上腺素受体。(2)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吞噬

41、细胞处理抗原后呈递给 T 细胞,T 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 B 细胞,B 细胞经过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生物膜的功能与蛋白质有关,分析图 2,光敏蛋白受到光刺激后导致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从而使CHR 神经元产生兴奋。(4)实验目的是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因此实验中的自变量为脑脾神经通路是否被破坏。设计实验时要围绕单一自变量,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最终体液免疫能力的高低可通过产生抗体的量来进行检测。实验设计思路为: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将其中一组小鼠的脾神经切断作为实验组,另一组小鼠不作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两组小鼠注

42、射相同剂量的 N 抗原;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抗 N 抗体的产生量。本题为验证性实验,预期实验结果应该符合题目要求,即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以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因此实验组小鼠的抗 N 抗体产生量低于对照组的产生量。30(8 分)科研人员分别测试甲、乙两种生长素类似物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乙促进莴苣幼根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是_ppm;当乙的浓度在 520ppm 之间时,随着浓度的升高,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作用效果可能是_。(2)在 2050PPm 之间时,随着浓度的升高,甲对幼根的生长具有_作用,乙对幼根的生长具有_作用;甲在 50ppm 时对幼根的作

43、用效果与乙在 20ppm 时对幼根的作用效果相同,该现象表明_。(3)据图可知,甲与乙对莴苣幼根的生长具有相似的影响,其共同点是_。【答案】(除注明外,每空 1 分)(1)210 促进生长的效果逐渐减弱(2)促进抑制莴苣幼根对甲、乙的敏感性不同(2 分)(3)甲与乙在低浓度时都能促进幼根的生长、而高浓度时都能抑制幼根的生长,在作用上表现为两重性(2 分)【解析】(1)由图可知,乙促进莴苣幼根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是 210ppm;浓度在 20ppm时,生长素类似物乙对莴苣幼根生长既不促进又不抑制,由图可知,当乙的浓度在 520ppm之间时,随着浓度的升高,乙对莴苣幼根促进生长的效果逐渐减弱。(2)浓度在 20ppm 时,生长素类似物甲对莴苣幼根生长为促进作用,生长素类似物乙对莴苣幼根生长既不促进又不抑制;浓度在 50ppm 时,生长素类似物甲对莴苣幼根生长既不促进又不抑制,而生长素类似物乙对莴苣幼根生长为抑制作用,故在 2050PPm 之间时,随着浓度的升高,甲对幼根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乙对幼根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由于莴苣幼根对甲、乙的敏感性不同,使甲在 50ppm 时对幼根的作用效果与乙在 20ppm 时对幼根的作用效果相同。(3)由图可知,甲与乙在低浓度时都能促进幼根的生长、而高浓度时都能抑制幼根的生长,在作用上均表现为两重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