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作探究自主预习10菱角的喜剧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1.熟记重点字词,能说出秦牧的生平与创作情况。2.学习从身边小事中挖掘生活哲理的写作技巧,学习合理使用口语的语言风格。3.观察和思考生活,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1.连线作者秦牧秦牧(19191992),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当代作家。1919年8月19日生于香港,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侨居。13岁回国,先后在澄海、汕头、香港等地就学。抗日战争时期,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过演员、战地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秦牧杂文是他的第一本集子。新中国成
2、立后一直在广州工作。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其中尤以散文著称,长河浪花集是其散文代表作。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2.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在1959年写的。当时文章的题目叫复杂。这篇文章在当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1958年,我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不少违背事物客观规律的现象,于是作者认为有必要在文学创作中表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之类的题材”(长河浪花集序)。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后来收入散文集长河浪花集时,作者将题目改为菱角的喜剧。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
3、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3.词语积累(1)千奇百怪:形容事物奇异而多样。(2)茫然失措: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没有应对的举措。(3)把玩:拿着赏玩。(4)摔筋斗:身体失去平衡而摔倒;比喻遭受挫折或犯错误。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4.词义辨析(1)把玩赏玩辨析“把玩”指拿着赏玩,对象较广。“赏玩”指对景物、艺术品等欣赏玩味。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2)漫不经心漠不关心辨析“漫不经心”指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侧重于随意。“漠不关心”指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也不关心,侧重于对人的冷淡。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
4、知(3)千奇百怪千差万别辨析“千奇百怪”形容事物奇异而多样,侧重在种类多,样子不一般。“千差万别”形容差别大,事物各不相同,侧重在差别大。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1.这篇文章的思路是什么?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提示:文章按照作者的认识思路由浅入深、从片面到全面展开。整篇文章从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叙述了自己对菱角的认识过程,并提出了关于如何认识事物的观点。第二部分作者承接上文,讲述怎样认识复杂多样的事物。2.作者对菱角的认识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提示:孩童时期,作者对菱角的认识是“菱角是有两个角的”;后来到了广西,“第一次看到三个角的菱角”,“不禁
5、小小吃了一惊”;在重庆的一个市场,“看到有一篓菱角竟都是四个角的”,“当时禁不住大大吃了一惊”;之后作者去翻阅辞书,才认识到“原来,菱角有两个角、三个角、四个角的,书上早已经说得清清楚楚”;而且,后来才知道“浙江嘉兴还有一种圆角菱,是没有角的”。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3.作者在对菱角的认识获得深入后,产生了哪些联想?总结出怎样的经验?提示:作者从自己对菱角的认识联想到其他的生物如“蝗虫”“蝴蝶”等,并得出“复杂性、多样性,总是贯穿于一切事物之间”的结论。接下来,作者从生物界再推而广之,联想开去,提出“一切事物都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看法。然后以化学中的碳水化合物
6、、同一种元素、医学中的人体体质差异和牙齿数目等为例,进一步说明“复杂性、多样性的事物原是这样无往不在的”。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1.文章中,作者得到了什么启示?他运用了哪些材料和方法来论述自己的观点?提示:作者得到的启示是“复杂性、多样性,总是贯穿于一切事物之间”。作者证明自己的观点时所运用的材料有自己对菱角的认识过程,生物方面、化学方面、医学方面的例子,还有农民认识天气条件、有的地方良种变劣种、山洞养猪有的成功有的却失败等例子。作者主要通过叙述和举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2.作者是如何一步步从写对菱角的发现上升到理论的阐
7、述的?提示:作者从做小娃娃开始形成菱角是两个角的概念在广西发现三个角的菱角在重庆,发现一篓菱角都是四个角查阅辞书,找到关于菱角的注释上升到生物界的同与异再上升到一切事物都有复杂性、多样性面对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我们该如何做(即既要掌握一般性,又要掌握特殊性,认识事物不能简单化、绝对化)。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自主探究生活中的东西是复杂多样好呢,还是整齐划一好呢?如果没有复杂多样的事物,这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比如,人们穿的衣服是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商店里的商品是琳琅满目、多种多样的但是整齐划一就一定不好吗?比如,街道两旁的树木花草都是整齐划一的,建筑的方砖是整齐划一的
8、你是怎么看待复杂多样和整齐划一的呢?根据经验和认识,谈一谈你的见解。观点:复杂多样好。世界的复杂多样可以为人们提供更丰富的日常必需品,而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美化人们的生活。如果大千世界里没有色彩纷呈的植物和形态各异的动物,人们的旅游和休憩也就索然无味了。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1.言近旨远,哲理性强。作者以文学随笔的方式,介绍了生物学中菱角的知识,穿插了农业气象方面的知识,充满了哲理的睿智与思考,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精辟的见解。2.内容涉猎广泛,联想巧妙。本文既介绍了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又不似生物学教科书那样教条呆板
9、;看似介绍有关菱角的常识,实则是一篇谈论思想哲理的议论文;思想认识上体现了渐进的顺序,艺术上表现出了驾驭语言文字的纯熟功夫。联想奇妙,思路开阔,感情自然流露。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3.语言多用口语,明快晓畅而又讲究变化。语言总体来说是平实的,推崇口语化的句子,如:“吃了半辈子菱角,现在才知道有些地方的菱角原来长的是三个角。多特别哦!”“我的天!复杂性、多样性的事物原是这样无往不在的。”但有些语句如“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真像是讲究君臣佐使的中药方似的,抽出一味就不成其为好药了”等使文章既生动又说理透彻。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导练事物是复杂的,对于同一事物从不
10、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受。请就“圆”这一图形,展开联想和想象,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各写一个句子,并揭示其蕴含的人生道理。创意激活 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从圆的形象特征、终点和起点、半径和面积,点及其运行的轨迹和圆心到圆周任意一点的距离等角度展开联想,思考并挖掘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范例展示从圆的形象特征上展开联想:“人生就像一个圆,一个空心圆,需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填满它。”揭示了只有通过奋斗才能换来一个充实圆满的人生的道理。从圆的终点和起点上展开联想:“人生中最无聊的莫过于绕着同一个圆不停地跑。”表达对机械重复、缺乏创新的生活的否定。从圆的半径和面积
11、上展开联想:“在事业的圆中,以目标为圆心,以努力为半径,圆的大小总是与半径成正比。”形象地揭示了个人努力与成功的关系。从点及其运行的轨迹上展开联想:“圆的形成是因为有了点的奉献。”人只有不断地奋斗才能有所收获。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从圆心到圆周任意一点的距离上展开联想:“圆代表着公正,从圆心到圆周各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先表明观点后解证,阐明公正的含义。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1)“牛嚼”就是精读。秦牧说:“老牛白日吃草之后,到深夜十一二点,还动着嘴巴,把白天吞咽下去的东西再次反刍,嚼烂嚼细。我们对需要精读的东西,也应该这样反复多次,嚼得极细再吞下。有的
12、书,刚开始先大体吞下去,然后分段细细研读体味。这样,再难消化的东西也容易消化了。”“鲸吞”就是泛读。秦牧说:“鲸类中的庞然大物须鲸,游动时俨然像一座漂浮的小岛。但它却是以海里的小鱼小虾为主食的。这些小鱼小虾怎么填满它的巨胃呢?原来,须鲸游起来时一直张着大口,小鱼小虾随着海水流入它的口中,它把嘴巴一合,海水就从齿缝中哗哗漏掉,而大量的小鱼小虾被筛留了下来。如此一大口一大口地吃,整吨整吨的小鱼小虾就进入鲸的胃袋了。”这则素材可应用于以下话题中:。提示:精读与泛读、读书方法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2)在夫人紫风的眼中,秦牧决不是一个眉头紧锁的思想者,他的童心、爱心从未因年龄增长而
13、减退。“他一个男子汉,不抽烟不喝酒,但像个孩子般喜欢吃零食,口袋里总是装着一些,成为邻家孩子关注的目标。他笔下有那么多儿童作品,小主人公经常也是零食王!”“抗战时期,我们在桂林时,有一次,他执意自己掏钱给小乞丐买烧鹅吃。在遵义的时候,一个壮丁被捆住手脚在寒冬腊月的古庙外冻得瑟瑟发抖,秦牧竟然猛地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下来送给他穿。”这则素材可应用于以下话题中:。提示:爱心、童心、思想者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拓展阅读水是一种启示。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在中国人的心中,水是至善的化身,也是中国人最讲究的以柔克刚的体现。那水便启示我们:做人的最高标准莫过于如水。水的澄澈,因其自身的净化作用。做人如水,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不同流合污,永远保持自己的本性。水的坚韧,因其滴水穿石的精神。做人如水,拥有水的毅力与耐心,世上定无难事。水的灵活,因其能顺应地势而行。做人如水,面临陡崖要勇敢向前。一泻千里成为辉煌的瀑布,路遇狭涧要涓涓细流,小心谨慎细水长流,陷入绝境要灵活变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来自大自然的启示自主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