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04107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马海晨教学目的:、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诵读课文,合作探究,理清文章的层次。、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难点: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教学方法:熟读背诵、合作探究、点拨提示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背诵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生活的一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课件出示桃花眼的画面)教师提问: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没有战乱,没有

2、剥削,人人劳动,人们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早在战国末年也描绘了类似的理想社会生活的画卷。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出示课题)二、礼记简介: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儒家提出了理想中的“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课件出示简介)三、朗读课文,了解内容。1、听示范朗读,学生注意读音、朗读节奏。(播放示范朗读)2、学生边看注解边自由朗读,并标出生字词。(课件出示生字词) 选贤与能j讲信修睦m 矜gun 男有分fn货恶其弃于地也w3、让学生分别朗读,师生纠正有错误的地方。四、学生自由

3、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并疏通文意。 1、边看注解边朗读,对有疑问的文言词语提出来,师生讨论解决。 2、教师归纳需要重点要掌握的词语(出示课件) (1)、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 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音)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音) 男有分(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 货恶其弃于地也(厌恶、憎恨)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抚养”) 外户而不闭(关) 是故谋闭而不兴(发生)(2)通假字:选贤与能。“与”通“举”,选举。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3)古今异

4、义: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孤独:古义:是两个词,其中“孤”为幼而无父的人,“独”为老而无子的人。 今义:是一个词,是独自一人、孤单的意思。3、合作探究,翻译全文。(1)推举翻译得好的在班上互相交流,纠正有错误的地方。(2)教师翻译课文。(出示课件)五、细读课文,探究内容(出示课件) 1、文中的“大道”、“大同”是什么意思?二者是什么关系?“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实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2、“大同” 社会的纲领性说明(根本特征)是什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

5、为公”是说政权(也可以说是财富)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来担任。“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求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是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

6、的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男耕女织,丰衣足食。(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4、“大同”是一种怎样的理想现实(文章的总结)?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5、理清文章脉络,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文章内容:第一层、根本特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大道之行也 第二层、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第三层、总括全文。六、总结探究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出示课件) 2、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出示课件)3、朗读课文三遍,试着背诵。4、教师总结课文: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如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它的启发,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七、作业1、背诵课文2、描绘你心中的理想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