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次北固山下教学目的:一、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感受中国诗歌中的思乡旋律,进行人文熏陶和情感教育。二、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再创造,再现诗歌中优美和谐的画面,体会即景抒情的写法。教学重点:理解全诗意思及诗中透露出来的感情。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据我了解,我们班不少同学都是来自外地,有的已离别家乡多年,有的可能是今年才来到深圳;远离家乡的学子们,在夕阳西下的黄昏,在寂静的长夜里,你们可有思念家乡,想念家乡的亲人和朋友?我想不用你们回答,我已经知道答案了。是的,不仅你们,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曾在作客他乡的日子里
2、深切地思念着他们的故乡,并留下了不少千古传诵的名篇,如我们都学过的李白的静夜思,请同学们齐背一遍。其实,思乡是中国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在旅途中思念家乡的名篇次北固山下,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王湾的深情吟诵能否拨动你内心深处的那一根思乡之弦。二、解题及简单介绍作者。(次、北固山)作者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因为这首诗使我们记住了他的名字。三、朗读明义:1、学生自由朗读;2、学生齐读;3、学生个别朗读;(指导朗读: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教师范读;5、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教师巡视,或参与一组)不能解决的难点在班上提出,由其他学生举手回答。(全班分成两组,互相提问,看哪组提的问题多,回答得好)6、请同学讲述诗歌内容。(请一位同学读一句,同桌讲述一句。要求保持原意,允许想象加工)四、感悟抒情:1、在理清诗歌思路,把握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再次齐读课文。2、朗读指导:把握“诗眼”(如“平”、“阔”、“正”、“悬”等)的重读和韵脚响亮、悠长(如每句最后一个字);3、四人小组讨论下列问题:A、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中描绘的景象吗?(提示
4、:讲你最欣赏的一个画面。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再现诗歌中描绘的优美景象,进行美的熏陶和审美教育。)B、这首诗哪些句子属于写景?哪一句直接抒情?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提示:前三联写景,后一联直接抒情。即景抒情或情景交融)C、诗人为什么会起思乡之情?(提示:1、时间临近春节;2、看到大雁;3、古代交通不便,久不得归。)4、请将这首诗改写成散文或现代诗,看谁改得好。(要求忠实于诗歌的同时要有自己的想象和特点。)五、拓展达理:正如我们开头所说,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曾留下思乡名篇。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思乡的诗歌?学生发言,并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我们再来看一些其他
5、的思乡名句。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佳节刚过,我们来感受一下诗人在重阳节的时候的思想之情。2、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夜里的春风吹动我归乡的梦,梦中的我又随着春风回到故乡洛阳。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照着我返回家园?作业:课外搜集、阅读其他的思乡诗歌。六、背诵体味: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后,主动背诵。七、结束语:乡情、乡愁时时陪伴着远离故乡的中国诗人,于是他们很自然地用生花妙笔写下了一首首感情真挚、缠绵悱恻的思乡诗歌,这些诗歌穿越千年,给我们传达了一种永恒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凭着它们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构成了中国诗歌史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要去继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内涵。我们在一首歌曲中结束这堂课,请听根据诗人于光中的同名诗歌谱成的歌曲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