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诉衷情》|长春版 (共12张PPT).ppt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99628 上传时间:2025-11-13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诉衷情》|长春版 (共12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诉衷情》|长春版 (共12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诉衷情》|长春版 (共12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诉衷情》|长春版 (共12张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诉衷情》|长春版 (共12张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诉衷情》|长春版 (共12张PPT).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诉衷情》|长春版 (共12张PPT).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诉衷情》|长春版 (共12张PPT).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诉衷情》|长春版 (共12张PPT).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诉衷情》|长春版 (共12张PPT).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诉衷情》|长春版 (共12张PPT).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诉衷情》|长春版 (共12张PPT).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这些熟悉的诗作是谁写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诉衷情陆游陆游生平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

2、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写作背景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赏析“当

3、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当年”,指乾道八年(1172),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候”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自许封侯在万里”(夜游宫),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赏析“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那豪雄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至今历历在目,时时入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强烈的愿望受到太多的压抑,积郁的情感

4、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宣泄。“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上阕 上片开头以“当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声调高亢,“梦断”一转,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至下片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赏析“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

5、酬。“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人生自古谁不老?但逆胡尚未灭,功业尚未成,岁月已无多,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一事无成霜鬓侵”,一股悲凉渗透心头,人生老大矣!赏析然而,这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最后三句总结一生,反省现实。“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此生谁料”即“谁料此生”。赏析 词人没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矛盾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飞到“天山”,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沧洲”。“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理想与现实是如此格格不入,无怪乎词人要声声浩叹。“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总结 陆游这首词,确实饱含着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叹中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他的阑干老泪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所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比一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力量,更为动人。O(_)O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