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七单元 知识小结_教科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97554 上传时间:2025-11-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七单元 知识小结_教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七单元 知识小结_教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七单元知识小结“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

2、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一、易读错的字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剿(jio)匪扳(bn)机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

3、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

4、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匕(b)首 喘(chun)息嗥(ho)叫 可憎(zng)胆怯(qi) 撇(pi)下湍(tun)急 侵(qn)略二、易写错的字垂:要注意最后一横要短。臭

5、:不要少写一点。蔽: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畏:不要多写一撇。序:里面是“予”,不是“矛”。丧:不要多写一撇。仰:右边不要写成“卯”。三、重点词语假扮隐蔽喘息证明招架扣留显然趁机侵袭仰望丧失寂静畜生垂头丧气绞尽脑汁筋疲力尽井然有序四、多音字骨 畜挨 磨五、形近字 六、近义词惊奇惊讶凶恶凶狠证明证实残暴残酷保持维持恐怖恐惧试图企图照顾照料理睬理会躲避逃避心惊胆战提心吊胆七、反义词低沉高昂明白糊涂放弃坚持危险安全突然逐渐继续停止朦胧清晰恍然大悟百思不解八、词语搭配(低沉)的哀鸣 (紧张)的呼吸(凶狂)的示威 (异样)的感觉(寂静)的河谷 (恐怖)的嗥叫(惊恐)地嘶叫 (死死)地抓住(不顾一切

6、)地划水九、词语归类形容人或动物瘦弱的词语:瘦骨嶙峋骨瘦如柴皮包骨头弱不禁风形容非常害怕的词语:丧魂落魄心惊胆战惶恐不安心惊肉跳形容突然发生的词语:突如其来出乎预料措手不及猝不及防十、句子积累1比喻句:(1)当它发现了树背后的杨子荣,便来了一阵凶狂的示威,吼声震得全山回响,尾巴像条巨大的鞭子,打得地上雪粉乱飞。(2)它们的行动恰似训练有素的士兵,就那样一动不动地蹲着。2深意句:如果我在它们朝我走来时转身往回走,或者加快脚步试图逃跑,我深信,整个狼群一定会在顷刻之间扑在我身上。我表现出来的勇敢精神使它们畏葸不前,把它们镇住了。3含有关联词的句子:他(一面)紧张呼吸,(一面)盯着这个扑过来的凶恶敌人,只有十步距离了,老虎把前爪向地上一按,准备它最后的一扑。(并列关系)十一、考点提示1杨子荣打虎最后一个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2向狼借路常以问答的形式考查“我”借路成功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