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攻墨子墨子其人n 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鲁人。n 曾师从儒者,但逐渐对儒家繁琐礼制感到厌烦,最终舍弃儒学,自成一派。n 一生致力于两件事:(1)广收弟子,宣传自己的学说;(2)反对兼并战争非攻墨家思想u兼爱:兼相爱、交相利、相依存。u非攻:墨子认为战争是天下的“巨害”,针对当时诸侯间的兼并战争而提出反战理论。u尚同:百姓与天子,上下一心,实行义政。u尚贤: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国君。u节用节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主张清廉俭朴的生活。u敬鬼神:认为天有“志”兼爱天下之百姓。“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君主若违天意就要遭受天罚,
2、反之则得天赏。题解 背景非:非攻:非难、责怪谴责攻打别国的侵略战争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孟子尽心下)到战国时期,新兴地主统治的国家进行无休止的兼并战争,大量杀戮敌国人民。尽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统一,但也不是义战。墨子非攻揭露了这种战争的本质是有积极意义的、园圃2、犬豕3、鸡豚4、栏厩5、衣裘6、扡7、兹甚8、攘自主学习正音、众闻则非之2、上为政者得则罚之3、以亏人自利也4、是何故也5、扡其衣裘,取戈剑者 6、辩义与不义之乱也自主学习 释义初读课文 疏通文意自主学习翻译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
3、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再读课文 整体感知思考:1、课文列举了哪几类人?2、对这些不义之人如何评价?作出如此评价的原因各是什么?3、君子对这些不义之人的看法?4、君子对攻国者的看法?入人园圃,窃桃李攘人犬豕鸡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4、杀不辜,拖其衣裘,取戈剑大为攻国非之,罚之罪益厚罪益厚罪益厚从而誉之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正确态度:坚决反对12研读课文合作探究课文研讨作者是否开门见山地谈论侵略战争的问题?生活现象(1)窃人桃李评判不义原因亏人自利(2)攘人犬豕亏人愈多(3)取人马牛更加不义更加不义亏人愈多(4)杀不辜人更加不义亏人愈多攻国最不义亏人最多轻(程度)重【明确】本文围绕一个观点,由轻到重,由少到多,层层铺垫,运用了类比论证和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论证。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墨子反对不义战争,主要是因为这样的战争对人的损害最惨重,罪过最大。对比阅读拓展延伸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
5、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杀之。”公输盘不悦。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穅糟
6、,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
7、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墨子劝说公输盘,主要是晓之以理。他先假说北方有人侮辱自己,自己希望借助公输盘杀掉他,并表示会献上十金。公输盘说“吾义固不杀人”。墨子紧紧抓住这一点,说攻打宋国所杀的人更多,义不杀一人却杀更多的人,算不上懂得类推事理。墨子这种推理的依据和方式,跟非攻篇批评天下君子知道窃人桃李、攘人犬豕、取人牛马等,却不知道攻打别人的国家是最大的不义,是完全一致的。墨子又说攻打宋国是不智不仁之举,公输盘明白这些道理却不去谏争则是不忠。如此说理,公输盘不能不服,但他并未断绝攻打宋国的念头。墨
8、子接着劝说楚王,并且进一步跟公输盘做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虽然提到攻宋必“伤义”,但主要还是晓之以利害,使楚王和公输盘意识到必定攻不下宋国,最终放弃了攻打宋国的念头。墨子提倡“非攻”,反对战争,都不是简单的和平主义者。他只主张“非攻”,并不主张“非战”。他反对“攻”,却不反对“守”,他反对的是以掠夺土地、财富、人口为目的的非正义战争。因此,一场战争,我们是赞同还是反对,得看战争性质。为保国、保民而战,为伐无道、抗侵略而战,这是正义之战。不能“非”之。如果只为一己,一国之私欲,大动干戈,不顾众生生命的侵略的非正义之战。我们必须反对。课外拓展 延伸学生列举不义战争,并分析其危害。结合社会现实,谈谈“非攻”思想。(观点+例子+看法)布置作业:积累本文文言知识,自学第二段。阅读鲁迅小说非攻,写一篇名为走进墨子的短文。墨子名言n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n 兼相爱,交相利。n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n 今重为不义,攻国。备者,国之重也。n 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n 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n 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n 万事莫贵于义。n 以攻战亡者,可胜数。n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俭节则唱,淫佚则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