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广元川师大万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卷I 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主张“明其法禁,必其赏罚”的思想流派是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2.稷下学宫是齐国著名的高等学府。齐国君主对稷下学者采取了十分优礼的态度,封了不少著名学者为“上大夫”,并“受上大夫之禄”,即拥有相应的爵位和俸养,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不任职而论国事”。这表明稷下学宫A. 促成了学术百家争鸣局面 B. 适应了诸侯变法需要C. 实现了诸子百家平等共存 D. 兼具学术和政治功能3.老子一书中有“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主张小国寡民 B. 反对人际交往 C. 不利社会发展 D. 主张积极革新4.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材料对应的是以下哪种思想主张A. 存天理,灭人欲 B. 天人感应 C. 君权神授 D. 君舟民水5.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A.儒学地位上升 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 C.官立学校出现 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6.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
3、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C.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7.节妇是夫死不改嫁而终生守节女子,烈女主要指殉夫而死的女子。据不完全统计,唐宋时期节妇、烈女数量如下表。据此可知朝代统治时间(年)节妇数(人)烈女数(人节烈合计(人)隋唐326322961两宋319152122274A. 隋唐时期,门阀士族势力相当强大B. 隋唐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兼收并蓄C. 两宋时期理学发展,备受推崇D. 自隋唐至两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妇女地位逐渐提高8.以下是份不完整的某历史人物表,据信息判断此人是姓名籍贯所处朝代主
4、要主张著作?福建明朝“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反对盲从孔子藏书焚书A.李贽 B.王夫之 C.顾炎武 D.黄宗羲9.古代儒家思想认为统治者从规范外部行为和调控内心情绪出发,通过礼的规范,政的划一,刑的强制,再配以乐的感染,便能统一民心,成就王道。据此可知礼乐制A. 明确等级森严的尊卑秩序B. 直接为统治者而服务C. 通过道德教化以巩固统治D. 具有法律条文的效力10.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仁者丹心”“悬壶济世”是对医者的极高评价。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A. 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B. 以社会教化为主要追求C. 以儒家思想为理
5、论基础 D. 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11.中国书法艺术绚丽多姿。鲁艺同学在练习行书时可临摹的作品是 12.北宋词人柳永“把以前徜徉在土大夫的小庭院中的词引向了集市都会”,使词成为了雅俗共赏、易于传唱的艺术形式。这说明柳永A. 代表宋代婉约派词人的最高成就 B. 为宋词普及于民间做出重大贡献C. 一生落拓失意寄情于宋词的创作 D. 成为服务于演唱艺人的专业作者13. 林则徐曾上奏皇帝,认为:英国以船坚炮利而称强,至口内则运棹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若至岸上,更无能为,其强可以制,其富不足夸。这折射出A. 先进中国人对战争形势的清醒认识 B. 国人对世界的认识要有渐进的过程C. 英国政府尚未
6、做好发动战争的准备 D. 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14.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海国”这一概念,其实他已经清楚许多国家在陆地上与中国是连在一起的,只好又把“海国”分为“海岸之国”与“海岛之国”,将在地域上与中国相连的国家称为海岸之国,将真正的“海外之国”称为海岛之国。这种划分表明魏源A. 对当时世界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 B. 冲破了传统夷夏观的认知局限性C. 初步形成中国是世界一部分的观念 D. 没有根本摆脱传统夷夏观影响15.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大的意义”。他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A. 打击
7、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B. 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16.“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上光绪皇帝第五书中集中表达了维新派变法必须是全面的“大变”,而不是部分的或局部的“小变”的观点。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A. 与传统体制决裂的勇气 B. 急于求成的急躁心态C. “跪着”变法的策略 D. 对变法成果的乐观预期17. 胡适曾说过:“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这里所谓的“树墩”是指A. 传
8、统思想文化 B. 君主专制制度 C. 传统的小农经济 D. 反动政府的统治18.巴黎和会使陈独秀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他认识到西方文明中不仅有科学和民主的精神,也存在侵略和强权的因子。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大都经历了类似的认识转变。这种认识的转变A. 利于马克思主义在华传播 B. 使马克思主义开始中国化C. 造成了中国思想界的混乱 D. 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A. 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 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9、C. 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 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20. 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一时期A. 明确提出了农民是革命成功的保障 B. 毛泽东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C. 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D. 马克思主义逐渐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21. 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夕,毛泽东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在中央领导集体内提出了“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的思想。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著作是A. 论人民民主专政 B. 论十大关系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新民主主义论22.
10、 1984年,邓小平在谈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说:“农村这一套不能完全搬到城市,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得多”,城市改革“是走一步看一步,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是”。这体现了邓小平改革思想中A. 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 B. 实事求是的原则C. 紧紧依靠群众的思想 D. 全面改革的思想23. 21.下面漫画反映的是票证在不同时期价值观的变化,从理论根源上看,导致这种变化的是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24.新中国成立初期,相声行内轶闻曾记录一件事:当时北京“折唱八角鼓”演员在某印刷厂演出“折唱”前,使了传统笑料垫话反正话来博取掌声(如“孙猴子,猴孙子”
11、等)结果,台下的工人提出“我们不听这些对我们没有教育意义的旧玩艺”“我们开晚会不光是为了开心、取笑、滚热闹,我还要在娱乐里领受教育”。这种现象A. 说明当时文艺事业异常繁荣 B.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影响C. 说明传统艺术已无存在必要 D. 反映了新旧文艺理念的冲突卷II 主观题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道德观是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不同,学者对道德观的看法则有了新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注:不会去享受);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里仁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体莫
12、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干戈起于骨肉,异类合为父子。开平、显德五十年间,天下五代而实八姓,其三出于丐养。盖其大者取天下,其次立功名、位将相,岂非因时之隙,以利合而相资者邪! 欧阳修新五代史材料三 大凡自正心诚意以及乎天下,则其本领便大。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理者有条理仁义礼智皆有之。仁义礼智,性之大目,皆是形而上者,岂可分也! 朱熹朱子语类材料四 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于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 顾炎武
13、日知录道无定体,学贵适用,奈何今之人执一以为道,使学道与事功判为两途。事功而不出于道,则机智用事而流于伪;道不能达之事功,论其学则有,适于用则无,讲一身之行为则似是,救国家之急难则非也,岂真儒哉! 黄宗羲全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董仲舒思想的共同点。指出董仲舒重教化的目的。(10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代时期社会存在什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材料三中朱熹提出什么观点?(10分)(3)材料四明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道德观是如何继承和发展的?(5分)26.(12分)阅读下表“19世纪中期以来至20世纪初的中国”,完成下列要求。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实业救国八国联军侵华民主
14、科学新文化运动短暂春天辛亥革命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试从上表中任选出三个关键词,自拟一个主题,并运用所选的三个关键词对自拟的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所拟论题主题立意明确;列出所选的准确关键词;阐述关键词与论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史论结合)2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晚明时期到清期中期,约有500名耶稣会士来华,中国人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大炮铸造法、历法、绘图、算术、天文、几何等西方文明,这为中国提供了使其自身现代化的机会。但这一缕微弱之光只在一小部分较进步的中国士大夫中隐约闪亮,中国的士大夫总体上对自己的文化遗产自负非凡,以至不承认需要吸收外来学识。与此同时,传教士也将汉学传回了欧洲
15、,利玛窦翻译的孔子四书于1687年在巴黎出版,1682年耶稣会士向教皇呈现了400多部中国典籍译本。欧洲第一次领略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些大思想家如歌德、伏尔泰、亚当斯密等成为中华文明的崇拜者。欧洲上空弥漫着进步的气息。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来“西学东渐”简表阶段时期“西学东渐”简况第一阶段18401860年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第二阶段18601895年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并借助“体用”等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将中西学纳入统一体内,它进一步冲破了“夷夏大防”的藩篱
16、,为人们大胆接受西学开辟了道路。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第三阶段18951900年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思想上进一步开辟了道路。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整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和西方对待中西方文化文流的不同态度及其影响。(7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人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和认识的变化并
17、分析原因。(8分)答案DDDBA CCACA CBBDD AAABD BBBD 25.【答案】(13分)(1)共同点:认为好义与欲利是人的天性;主张重义轻利;重道德教化。目的:提高民众思想素养,用思想统一维护政治的统一与稳定。(4分)(2)问题:社会动荡;道德沦丧(伦理崩坏)。(2分) 观点:重建道德秩序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3分) (3)继承:重视自身道德修养(用廉耻约束自己行为);道德修养应与家国天下相联系。(2分) 发展:把学术研究、道德修养与解决社会问题的实际效果统一起来。(2分)【解析】(1)思想主张:依据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可知是“大一统”;
18、依据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知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义:依据材料和所学从巩固国家政治统一以及加强中央集权回答。(2)依据材料二“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的信息和所学从理学的思想来源和“理”学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回答。(3)观点:依据材料三“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可知批判君主专制,依据所学可知是限制君主权力和工商皆本。根源:结合所学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角度回答。26. 【答案】示例一关键词: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主题: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现代化探索之路。阐述:甲午中日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成为民族
19、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的原因之一,推动了经济的近代化;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政治的近代化;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口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形成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思想的近代化。总之,民族资产阶级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示例二关键词:洋务运动、维新变法、马克思主义。主题: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之路。阐述:中国在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同时,也在不断通过向西方学习而寻找救国救民之路。地主阶级为维护统治,开展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历程;在民族危亡之时,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依赖光绪皇帝进
20、行的维新变法,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历程;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到了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示例三:关键词:短暂春天、维新变法、民主科学主题: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加快阐释:经济上,民族工业在19世纪末初步发展,20世纪初出现短暂春天,经济工业化进程加快;政治上,19世纪末维新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君主立宪;思想上,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示例四:关键词: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主题: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中国近代被侵略的历程)阐述:近代西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鸦片战争后清政
21、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列强进行商品输出,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西方列强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总之,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促使中国人开始觉醒和抗争。(可以多角度提炼主题,言之有理即可,主题和关键词要明确)【解析】评分要求:(1)列出准确的关键词(2分,三个关键词务必有内存联系,否则不得分);(2)自拟论题,所拟论题明确、合理、必须与所选名词有内存联系(2分)。(3)围绕所拟论题,概念解析准确,史实引用合理;论证充分
22、,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结论有提炼(8分)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在寻找三个关健词时需要特别注意是可以按照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思想文化方面分别进行分类,也可以寻找的三个关键词既有经济方面的又有思想文化方面、政治方面的,进行综合性分析亦可。32.【答案】(13分)(1)(6分)中国态度:有一小部分较进步的士大夫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但大多数士大夫仍满足于现有中国文化,不愿接纳西方文化。影响:使中国失去了现(近)代化的机会。西方态度:欣赏和学习中国文化。影响: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2) (7分)变化:从基本排斥西学到逐渐接受西学;对西学的认识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观念的复杂历程。原因:列强侵华不断加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救亡图存运动风起云涌;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工业持续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益壮大,努力寻求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世界联系逐步紧密,中外交流日益加强,西方文化不断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