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8: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 .ppt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94402 上传时间:2025-11-13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8: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8: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8: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8: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8: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8: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8: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8: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8: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8: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8: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8: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8: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8: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8: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8: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8: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8: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8: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声声慢李清照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词作有漱玉词。靖康之乱时,李清照随家南下,深爱她的丈夫因病去世,从此阴阳相隔,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清照避难奔走,孤苦无依,无奈只得嫁人,然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孤寂而死。作者简介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后南渡前内容: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婉哀怨寻寻觅觅,声声慢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却是旧时相识。正伤心,雁过也,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

2、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化多为少,思绪纷茫,欲说还休。怎一个愁字了得?怎一个愁字了得?愁多愁深找出词眼文中还有直接写“愁”的句子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运用叠词,多角度写愁:寻寻觅觅动作寻而不得 冷冷清清环境毫无生气 凄凄惨惨戚戚心境凄凉悲苦 内容上:奠定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结构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后人评价:“自然贴切”,“无斧凿痕”(张端义),“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梁衡)。意象:作品中带有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诗歌通过意象表达情愁,这首词通过哪些意象展现她的愁?品读意象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

3、:酒秋风大雁黄花细雨梧桐讨论:这些意象是怎样表现“愁”的?(这些客观物象隐含的作者的主观情感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有相关意象的诗句?酒秋风大雁黄花细雨梧桐借酒浇愁家国之愁凄凉愁情孤寂之愁牵愁惹恨细密愁丝梧桐、细雨发挥想象,联系前后语境,用散文的语言描绘“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一场景。小练习:联系前后语境,深入体味意象由之前的品读我们可以看出,有的意象在诗歌中有固定的含义,如“梧桐”“大雁”等,有的则不然,所以意象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分析意象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思考它们隐含的意思,体悟其中的情感。小结联系词人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分析她的愁因。靖康二年(1127年)夏五月,徽、钦

4、二帝被俘,北宋亡。建炎三年(1129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清照避难奔走,文物丧失殆尽。绍兴二年(1132年)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女,欲将生平所学授予邻家女孩,赢来一句“才藻非女子事也”。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孤寂而死。深味情感偏安一隅,不思收复亡国之恨。夫死再嫁,遇人不淑丧家之痛。学无传人,不被理解学艺之悲。词人晚年寡居时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使得她的愁不仅包含离别之愁,还包含个人遭遇与家国兴亡交织在一处的愁,所以本词中的愁才格外深沉、凝重。而作者运用高超的作词技巧,恰到好处地把多种意象组织起来,成功地将她的愁展示在世人面前。总结作业1.整理本课涉及的意象,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有关资料,搜集古诗常见意象。2.按照本节课所学的鉴赏诗歌的步骤方法,鉴赏课文蝶恋花。THANK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