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九年级语文上册 24 师说课前预习训练 北京课改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90421 上传时间:2025-11-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24 师说课前预习训练 北京课改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24 师说课前预习训练 北京课改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4.师说自主学习主干知识提前预习 勤于归纳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孰能无惑( )( ) 句读( ) 或不焉( )六艺经传( ) 官盛则近谀( ) 郯子( )苌弘( ) 老聃( ) 李蟠( )答案:sh hu du fu zhun y tn chng dn pn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_(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无:_(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耻:_(4)作师说以贻之。贻:_答案:(1)求学的人 (2)无论 (3)以为耻 (4)赠送3.翻译下列句子。(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

2、乎?_(3)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_(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答案:(1)老师是赖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2)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3)唉!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4)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长,如此罢了。4.韩愈,字_,世称_,作品集有_。他是唐代“_”的倡 导者,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_、_、_、_、_、_、_。答案:退之 韩昌黎 昌黎先生集 古文运动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5.本文论述了_的重要意义,抨击了当时_的不良风气,_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答

3、案:从师学习 社会上耻于从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点击思维温故知新 查漏补缺1.“读”“不”“传”是多音、多义字,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尤其是文言文中的特殊意义来确定读音。2.平时要积累一些文言字词,掌握其意义和用法。解释时,可以调动积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如“学者”“无”是古今异义词,“耻”在这里用了意动用法。3.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在翻译时,遇到疑难字词,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翻译完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4.要掌握重要作家的生平及作品,并且进行拓展性阅读,阅读相关作家的代表作品。5.阅读议论文,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及写作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