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学案:第4课 宋明理学.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89444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学案:第4课 宋明理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学案:第4课 宋明理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学案:第4课 宋明理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学案:第4课 宋明理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4课 宋明理学【温故知新】 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内容、影响【学习目标】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学法指导】 重点:1、知道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思想内容及其异同;2、辩证地评价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1、结合宋明理学兴起的时代背景,通过同先秦儒学、董仲舒新儒学的比较,来认识宋明理学是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的。2、一定要注意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对比,不能混淆。【自学自测案】知识梳理(见基础训练P13)【自我检测】ks5uks5uKs5u.Com1. 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译文屡遭改动,例如,“丈夫供养妻子”改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改成了“妻子敬其

2、丈夫”。这种现象反映了()A佛教思想遭到了士人抵制B理学成为了官方正统思想C佛教借助儒学实现中国化D儒学吸收了佛教基本教义ks5uks5uks5uKS5U2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3“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最早源于孔子,但孔子没有对道德人伦的原则做一个简明扼要的总的概括。后世的儒学家对伦理道德进行高度概括并从哲学高度论证了三纲五常合理性的是()A孟子 B荀子 C董仲舒 D朱熹4 某思想家强

3、调伦理认知的关键深植在道德本性之中,之所以有时会违背道德本性,是因为“物欲牵蔽”,该思想家是A.孔子B.董仲舒C.王阳明D.李贽5. 有学者在评论某一观点时说:“一个人也许能够天马行空、细致入微地漫谈孝道,但是,只有他的具体行动,才能真正展现他对于这一思想理解的深度。”这一观点是( )A天人感应 B知行合一 C经世致用 D格物致知6. “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A有所为有所不为 B格物致知,自我修行 C

4、自我克制,廉洁奉公D不畏权贵,忠君爱国7. 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 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 D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8. 有学者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他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与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这主要是因为两人()ks5uks5uks5uA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 B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C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D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自研自悟案】探究一 材料一“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

5、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未须理会相发,且各项做将去。若知有未至,则就知上理会,行有未至,则就行上理会,少间自是互相发。今人知不得,便推说我行未到,行得不是,便说我知未至,只管相推,没长进。”摘编自南宋朱熹朱子语类探究二:材料二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此为学者吃紧立教,俾务躬行则可。若真谓行即是知,恐其专求本心,遂遗物理,必有闇而不达之处,抑岂圣门知行并进之成法哉?知之真切笃实处。既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先却知、行本体,故有

6、合一并进之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摘编自明代王阳明传习录(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朱熹和王阳明对于“知行”的不同理解。(9分)(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知行说的历史影响。(6分)(1)朱熹:知行相辅相成,知先行重;知行二分;知需要不断向外求索,实践才能得到,知行自然相互启发(6分)王阳明:知是先天就有的,是一种先验的内在的本质属性,知行合一。(3分)(2)积极:有助于挽救道德危机,维护统治秩序,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继承发展的儒学。ks5uks5uKs5u.Com消极:强调三纲五常,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压抑人性。(6分)【自练自提案】1据记载,徐元庆之父被县尉所杀,后

7、徐元庆杀县尉报父仇。审案时武则天主张无罪释放徐元庆,而大臣陈子昂建议,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在激烈的争论后,依陈子昂的意见做出最后的判决。新唐书记载了8个类似的案件与争论。这反映了当时()ks5uks5uks5uKS5UA专制皇权弱化B宗法观念受到冲击 C地方吏治废弛D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2. 元代郭居敬编录的二十四孝记载郭巨“埋儿奉母”故事:其妻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该故事反映()A元朝统治者利用儒学束缚人们思想 B理学对人伦关系的推崇带有极端倾向C三纲五常思想具

8、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儒家思想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相适应3北宋学者石介在中国论中说:“闻乃有巨人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其言论意在A.通过文化融合缓和民族关系 B.反对文化交流保护华夏文明C.削弱佛道冲击意图复兴儒学 D.宣扬华夷观念维护北宋统治4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5. 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范仲淹创有范氏义庄赡养族人,各地士绅纷纷效仿,办有“义仓”、“义学”、“义冢”等等。这一风气逐渐盛行的主要原因是A强化对乡里的控制B重建三代宗法制度 C土地兼并日益严重D儒学深入社会生活【课后反思】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