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85099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2)相当发达:距今七八千年时。(3)主要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4)耕作方式:刀耕火种。2西周时期,农作物的种类更加丰富。3影响(1)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2)中国农业独立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知识点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1)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3)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2、安装了犁评,可调节犁耕的深浅。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3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2)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这种技术。4灌溉技术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创制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出现风力水车。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知识点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条件(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2)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3)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特点(1)组织形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男耕女织。(2)生

3、产目的: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3作用(1)积极: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2)局限:经营规模小,徭役沉重,十分脆弱。主题一早期农业生产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材料一: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若种荞麦、稗、黍之类,则只撒种于地,用竹帚扫匀,听其自生自实。夏瑚怒俅边隘详情材料二: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zhu)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易系辞下材料三: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国史概要材料四:吕氏春秋:“凡农之道,厚(候

4、)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请分析:1材料一反映了哪种耕作方式?这一耕作方式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2炎帝神农氏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每年海峡两岸都有隆重的祭祀活动。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们为什么要祭祀神农氏。人们对神农氏的态度说明了什么问题?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铁制农具的应用引起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4材料四体现了我国精耕细作的农业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问题:生产方式极端落后,地力下降较快。2原因:创制耒耜,为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5、说明:农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3铁犁牛耕逐渐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推动了我国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发展。4根据农时,适时耕作;沤制肥料;麦麻轮作。要点1:精耕细作的含义提示: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示:由下图我们不难看出,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是三个不相同的概念,但三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自然经济最本质的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例如:可包含地主庄园经济);小农经济最本质的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自耕农经济又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6、分。要点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提示:(1)经济格局:起源于多个中心,形成南稻北粟等地域特征。(2)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3)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4)耕作方式:长期采用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唐朝出现的曲辕犁,标志着犁耕技术走向成熟。(5)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历时最长,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6)地位和影响: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是形成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封建社会后期日益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例1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

7、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这种做法()A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B加剧了土地兼并C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D刺激了人口南迁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可得出耕作技术的进步,与土地兼并的加剧无关,故B项错误;据材料“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可得出梯田适应了南方地形,推动南方的深入开发,故C项正确;人口南迁推动了梯田的开垦,而不是开垦刺激了人口南迁,因果颠倒了,故D项错误。答案C主题二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

8、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

9、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西汉晁错论贵粟疏请分析: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方式具有怎样的特点?2材料二中说中国古代农民“交了粮,自由王”,你赞同此观点吗?请结合材料三,简要说明理由。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小农们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的含义。提示: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具有封闭性。2不赞同。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农民除了交纳国家赋税外,还受到地主剥削,并承担国家的徭役、兵役等义务,另外还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3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政府财政赋役收入的主要来源;其稳

10、定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国家政权。要点1:全面认识小农经济的特点提示:(1)组织形式: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生产目的:生产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和交纳赋税的需要,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稳定性和脆弱性:小农经济下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和简单的生产资料,使得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的一面;但由于经营规模狭小,缺乏积累和储备的能力,在遇到天灾人祸、战乱、苛政时,容易破产,因此小农经济又具有脆弱性。(4)封闭性和落后性: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使得农民足不出户就可满足自身的基本生活需要,所以小农经济下的农民生活封闭,与外界交流少,缺乏进取

11、和忧患意识,缺乏竞争意识,意识思维比较狭隘,思维模式单一,具有落后性。(5)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是国家徭役和兵役的根本保证,所以小农的稳定就是国家的稳定,小农的兴盛就是国家的兴盛。要点2: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的区别与联系提示:(1)区别:表现特征不同:a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具有排斥社会分工、生产分散、规模狭小、技术落后等特点。两者存在的时间不同:a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具有三种社会属性:封建社会小农经济、资本主义社会

12、小农经济、社会主义社会小农经济,其中以封建社会小农经济最为突出。b自然经济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在封建社会里,虽然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据统治地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尤其是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定程度上瓦解了自然经济。(2)联系:都是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产物。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等于自然经济,并延续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都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例2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

13、多赖家庭副业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与材料中“明清时期”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意思是蚕桑养殖获得的利润高于种地,故大多农户发展蚕桑,没有体现农耕技术衰退,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以及地主在蚕桑收获之际催收田租,这些说明养蚕缫丝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故C项正确;材料中“蚕罢米”是催收田租的时间变化,并没有涉及“地主催收田租”数额减少,因而无法说明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故D项错误。答案C1下图为原始社会某生产工具复原及使用方法示意图,该生产工具应为(C)A石斧B石犁C木耒D铁犁解析:图中原始人耕作使用的工具与教材中有关

14、木耒的形状一致,因此应选C项。2据史书记载:“汤有旱灾教民粪种,负水浇稼。”材料最能说明商朝时(B)A掌握了原始灌溉技术B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C奴隶遭受沉重的压迫D农业生产已使用粪肥解析:从材料中可知人们在种植作物时知道应对旱灾、施肥和灌溉。B项较为全面。3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B)A铁犁牛耕的出现B犁耕技术的成熟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解析:从直辕犁到曲辕犁,很明显是犁耕技术的进步,故选B项。4下图中的农业灌溉工具出现于(D)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唐朝时期解析:题图中灌溉工具是筒车,依据所学可知筒车出现于唐朝,故本题应选D项。5“水旱从

15、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是对哪项水利工程的评价(A)A都江堰B郑国渠C六辅渠D白渠解析:四川,故称蜀,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都江堰位于四川,秦国蜀守李冰所建。郑国渠、六辅渠、白渠,皆位于关中地区。6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每年轮换在沟和垄上栽种,这样可以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D)A小农经济B自给自足C男耕女织D精耕细作解析:依据材料“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每年轮换在沟和垄上栽种,这样可以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的信息,可推断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精耕细作。7汉代淮南子说山一书中写道:“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者诛。

16、”该规定反映了(D)A封建王朝法律的系统性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C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D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解析:材料中规定保护耕牛,体现了保护农业生产,反映出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8“一头牛,一方田,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A)A封闭保守B精耕细作C耕织结合D艰难脆弱解析:注意“反映”在此处的指向。B、C两项是小农经济的内容,D项不能反映古代农民的向往。排除B、C、D三项。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材料二:徐州

17、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以上材料摘自中学历史教学资料参考(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2)材料二反映的是怎样的生产方式?它有什么特点?(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答案:(1)牛耕技术。(2)生产方式: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或:自耕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条件: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的兴修;政府减轻对农民的剥削;优越的自然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分析即可看出为牛耕技术;第(2)问,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诗句的含义;第(3)问,农业的发展与生产工具、技术、政策、自然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