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年王勃解读一三年学生开始进行习作训练,一个学期下来,好多老师感觉到学生习作还是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其实从三年级上的课文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指导学生习作的方法,而这篇课文同样是一篇指导学生习作的好文章。读少年王勃这一课,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读想“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我觉得这段文字应该让学生记在心里,会模仿这一形式,因为习作离不开这样的写前思考,这其实就是灵感的训练过程。学完这篇文章,学生可以沿着这个起点走,每次习作,给学生这个时间
2、。当然这也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要只顾自己讲,应该给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给学生静静思考的环境,因为这非常重要的。而事实上,在习作指导中,我们老师说的太多了,自认为自己讲的非常好,其实课堂上还有好多学生根本听不进去,所以老师传递的信号无法打通学生的大脑神经,所以最后还是好多学生不喜欢写。所以文中那中站在窗前的那些动作,何不为孩子也创造这样的环境呢?习作,离不开孩子大脑的快速思考。但有的学生是拒绝思考的,像“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其实就是一种大脑拒绝思考的反映。我们在每一次习作中,其实也有许多学生是这样的,他们的大脑也是拒绝思考,虽然最后也完成,多是应付之文。所
3、以,在引导学生学习习作中,我们应该让他们主动打开自己的大脑,不要让自己的大脑封闭。当然这也课还有着另一层作用,那就是引领学生学习滕王阁序(这是初中的教材),也就是说,这一课的学习,其实为孩子的未来做好一种铺垫,为以后建立一个情境,为以后建立一个知识结构。这一课值得学生思考的地方不只是这些,比如少年王勃为什么这位年轻就有着这样的才气?这是一个很好的研究主题。阎都督是怎么知道少年王勃的?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的点,不要以为孩子小,其实他们也能研究。推荐理由:高老师分析了教学的重点为从“才气”入手,体现了少年不“小”、才气过人的特点,激励如今的孩子充分挖掘自己的大智慧。解读二(1)简单而逻辑关系极强
4、的文本。 这篇文章很简单,清清楚楚五个自然段讲了四件事,逻辑非常强: 第一件事:王勃探望父亲,路过南昌,被阎都督邀请参加滕王阁整修宴会。 第二件事:阎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没有人答应。 第三件事:王勃写出了庆贺文章,并引来称赞。 第四件事:滕王阁序成为千古名文。(2)老师们早已经熟知的教学重点 老师把精力大多放在第三四自然段,并且教辅用书,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也放在这两段,因此这两段成为了教学重点。课文后面的第一个练习题就是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这一点是正确的。 (3)这是一篇引领学生“怎么写”“写得怎么样”“人为什么”的好文章 王勃写这篇文章,与“今天的考场作文”非常像。事实上,绝大多数的
5、学生都会考场作文,都能在二三十分钟内完成写作。“考场作文”的好文章标准是什么?其实从这一篇课文可以看出了真实叙事,一句精彩足也! 而课后的那组“读一读,再抄写”的词语很有意思“文章、宴会、庆贺、胸有成竹;才气、秋景、灿烂、文思如泉”,这些词语,其实可以唤醒学生怎么去写文章。有人会认为,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有点难的。其实未必这样。布鲁纳曾经说过:“只要方法得当,就是三岁的孩子就能掌握非常难的问题。”如此布鲁纳的教改实验非常成功,小学生都能熟练地解答“微积分”的数学题。我想,只要我们设计好,利用这篇文章引领学生写作是不成问题的。 王勃虽然在这个世界上只活了二十七年,但他留给世界的思考非常多。他喜欢写作,他留下的文字,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幸福。这其实就是写作的价值。 (4)另外,课文的最后自然段,其实是非常好的。如果从炼篇的角度看,这一句话是不能去掉的。在教学中,有好多老师感觉这句话可能作用不大,所以重视不够,仅仅让学生读一读,简单地说一说就可以了。其实这句话,也起到“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