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 牧童.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83584 上传时间:2025-1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 牧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 牧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 牧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 牧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 牧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古诗诵读7 牧 童教学目标:1 认识“蓑”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结合图画和注释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和体会牧童自由快乐的生活和悠然自得的心情。教学重点: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结合图画和注释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和体会牧童自由快乐的生活和悠然自得的心情。教学准备:查找有关古诗的相关资料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教学资料教学效果一、 激发兴趣,谈话导入1、学习了前面的几篇课文,大家觉得大自然美吗?2、今天学习一首古诗牧童,诗中描写了郊外的景色和牧童快活的生活。3、 齐读课题。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

2、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二、 初读古诗,认读生字。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画出本课的生字。同桌之间互相认读。2、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3、 交流识字方法,记忆生字。4、 读词语巩固读音:横野 晚风 黄昏蓑衣铺:铺开。弄:逗弄。饱饭,吃饱了饭。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

3、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

4、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

5、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三、 朗读古诗,了解大意。1、 自由读。2、 同桌互读,能背的可以背给同学听。3、 自愿到前面读或背,让大家欣赏。5、教师讲解:这首诗形象,鲜明的表现了郊野辽阔的景色和牧童自在的快活的生活。诗句抒发了悠闲自得,怡然自乐的野趣。6、学生自读,体会感悟诗意描述:诗句(一) “草铺横野六七里”在广阔的原野上,铺满了青青的野草。“六七里”在这个不是实指,而是虚指。下句的“三四声”也是虚指。诗句(二)“笛弄晚风三四声”牧童悠闲的放着牛,吹响了笛子,几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徐徐的晚风传来。诗句(三) “归来饱饭黄昏后”牧童回到家里已经到了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诗句(四)“不脱蓑衣卧月明”连所以都没脱,就躺下来,有滋有味地观赏那渐渐升起的明月。四、巩固诵读。1、 配乐背诵古诗。2、 试着诵读一下。板书设计:【古诗诵读】 牧 童草 六七里笛 三四声归来 黄昏后不脱 卧月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