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记是高考在实用类文本中选取最多的一种文体,这一文体和小说、写人叙事散文有相似之处,但又有独特的特点。因此本课堂先让考生把握传记的文体特点,再让考生掌握读懂传记的方法。这样在解答高考题目时能有的放矢。一、传记及其特点概念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特点真实性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特点文学性传记是介于史学与文学之间的一种边缘性文体,既有历史特征,尊重历史与事实;又有文学特征,运用白描等手法刻画人物。因此,优秀的传记作品往往注重文学性
2、与真实性、形象性与审美性的结合通俗性作为一种叙事文体,传记一般要求作者在语言表达方面简明易懂,便于读者阅读。同时,语言风格讲究多样化、个性化,如评传是全面介绍和评论人物的生活和贡献,语言兼有叙述性、概括性、议论性色彩;而小传则主要介绍人物的社会经历、思想轨迹、兴趣爱好、主要著述或功过事迹等,文笔简短集中,往往是粗线条的二、传记种类自传自己给自己写的传记,自传的目的是让别人了解自己走过的生活道路,也是为自己总结经验教训。有的自传只写自己一生中重要的几件事情,一般篇幅较短,如老舍自传;有的详述自己的生活经历,篇幅较长,如富兰克林自传小传小传是较简略地记述他人生平的传记,篇幅较短。小传可以写出传主的
3、一生经历,也可以只写几件典型事例概括其一生,如启功传奇评传这一类传记既要描述人物的生平,又要评论人物的思想、生活和贡献。评传的对象一般是那些在历史上曾经发挥重要作用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等著名人物,如孔子评传画传 以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人物传记的写作,如梅兰芳画传其他传记的其他种类,如大传:指那些记述全面、篇幅很长的传记,如马克思传,这类传记不仅再现了传主的一生,而且生动地再现了传主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回忆录:较为全面系统地描述人物生平事迹的回忆录也是传记的一种,如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三、传记阅读总体要求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
4、,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四、具体阅读技巧(一)阅读技巧传记阅读的中心任务就是梳理传主的生平经历,概括传主的个性品质,追溯他事业、人生等方面成败的原因。因此,阅读传记,可以采用“五步十字”真诀:第一步:画“线”,就是在阅读传记文本时画出传主的人生成长经历或轨迹的相关语句,这是文章的线索。第二步:筛“事”,就是筛选出“事”,传主有哪些“事迹”“成就”“贡
5、献”“行为”“经验”等。第三步:找“境”,就是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找出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语句,并体会其意图。一个人的个性、思想的形成必定会受到所处的特定时代及其成长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了解这些重要事实可以使我们对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作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以便更立体地了解人物,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第四步:品“细”,就是找出刻画传主的细节并体会其作用。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犹如人体之血肉,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在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理想的同时,关注这些还可以引发读者的思索,使之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教益。第五步:想“旨”,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想一想作者传达了传主怎样的
6、思想、性格、观点等,这需要结合传主的事迹思考。二是想一想传记中的评论性语句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传记中有作者评论的传记一般称之为评传,评传是传记中的跨类文体,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一方面有对人物生平较完整的叙述,借以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结合这些叙述,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由此可见,传记中的“评”往往是文章的要害。因此,读懂这类文章必须注意分析作者的评论性语言。三是想一想除了传主之外的人物作用及相关链接内容的作用。相关链接: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惧,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戴安
7、澜赠部属各官长题词)军人一般以彪悍为荣,但是戴安澜与众不同,他多才多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如果不是因为战乱和外敌入侵,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儒雅名士,但国家危难却把他的命运引上另外一条路。(戴复东等我们的父亲戴安澜)第一步 画“线”请在文中用横线标记出戴安澜抗战经历的时间性语句。第二步筛“事”根据文意,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以概括传主戴安澜抗战时人生经历。任第73旅旅长后抄录爱国诗词,激励士兵赴缅作战途中,作诗明志入缅不久,孤军固守东瓜被迫突围,回国途中又遭日军伏击,以身殉国。第三步 找“境”请用着重号标出交代戴安澜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语句,并思考这些语句对塑造传主有什么作用?参
8、考答案: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戴安澜的民族大义、临危不惧、指挥若定、精忠报国等品性才得以展示。第四步 品“细”1“何防之有?”这一语言描写有何作用?参考答案:很好地表现出戴安澜将军的人格特征:爱国,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朋友间相互信任。2试分析戴安澜将军给夫人王荷馨写的绝命家书这一细节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参考答案:能更好地表现出戴安澜将军也有侠骨柔肠、关爱家人的平凡人的一面。第五步 想“旨”请考虑下面三个问题:1日本人为什么佩服戴安澜将军?参考答案:佩服其旺盛的战斗意志;佩服其勇气。2老华侨为什么会自动捐出自备的楠木寿材?参考答案:因为戴安澜将军为国捐躯,火化后却装入小木箱,出于对将军的爱戴之情,自动捐出自备的楠木寿材。3相关链接有何作用?参考答案:能让人了解戴安澜将军的文韬武略,献身正义事业的原因,也照应原文“赋远征二首以明志”部分。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