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上册语文试卷第三次月考试卷人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80612 上传时间:2025-1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试卷第三次月考试卷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试卷第三次月考试卷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试卷第三次月考试卷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试卷第三次月考试卷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小学秋季第三次月考学校 班别 姓名 考号_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试卷一、看拼音,写词语。(9分)n mn chun shu xu y z rn j f chung zho jin g yng hu hng ku二、在带点字合适的拼音下面画“_”。(4分) 1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chi ch c)。新|课 |标|第|一|网2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xng hng)。3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li li li)得倒(do do)了下去。三、写出下面字的偏旁和笔画。(4分)阔:( )部 共( )笔 砌:( )部 共( )笔案:( )部 共( )笔 驴:( )部 共( )笔四、比

2、一比,再组词。(10分) 新|课| 标|第|一|网稿( ) 纺( ) 剧( ) 遍( ) 肤( )搞( ) 防( ) 据( ) 篇( ) 扶( )五、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6分)独特( ) 黑暗( ) 轻( )上升( ) 减轻( ) 清( )六、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8分) w w w .x k b 1.c o m舍( )求( ) 风( )仆仆 ( )餐( )宿 奔( )不息( )应( )合 ( )口( )声 头( )脚( ) ( )邻( )舍七、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6分)( )的老师 ( )地传授 ( )的巨人( )的年轻人 ( )地上升 ( )的宇宙八、趣填带“山、水”的成语。(

3、6分)愚公移( ) ( )青( )秀 人( )人海落花流( ) 千( )万( ) 如鱼得( )九、按要求写句子。(5分) 1、世界闻名的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缩句: 2、洪水把在桥冲毁了。改为“被”字句: 3、我怎么能随便要你的东西呢?改为陈述句: 4、今天早上下了一天的雨。修改病句: 5、草地上盛开着花。扩句: 十、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2分)(一)南京长江大桥多么雄伟壮丽啊!波浪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接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大桥分两层,底下一层是火车道,铺着双轨,上面一层是公路,公路的两边是人行道。宽阔的公路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

4、来往往。 1用“_”画出中心句。(3分)2“宽阔”的反义词是_。(1分)3用“仿佛”造句。(2分)_4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远看南京长江大桥的样子:_;大桥由_、_两部分构成;大桥的构造:_;大桥的作用:_。(4分) (二)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 相差)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 坐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 大约)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5、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 马上)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1给短文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_ (2分) 2把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用“”画去。(2分) 3、用“ ”画出老聃先生外貌的句子。(1分)4、用“终于”造句。(3分)5、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

6、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

7、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第1自然段总写_;第2自然段具体写_,表达了孔子_、_的精神。(4分)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十一、作文。(20分)认真回忆你观察到的事物,写一篇观察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X|k |b| 1 . c|o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