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750048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我国南北文化的差异很大,东西文化的差异同样显著。即便是在南北两个区域内部,也存在不同的东西文化。例如在黄河流域,由西向东,依次就有关陇文化、三晋文化、中原文化和齐鲁文化。文化的地域差异,是由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同的人文地理环境所决定的,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又影响了文学的多样性。文学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动的、辩证的关系。一方面,地理环境会对文学家的文化心理结构造成影响,进而对文学家

2、的创作造成影响,这些影响的表现形态或者载体,便是文学的地域性或者地域的文学;另一方面,这种文学的地域性或者地域的文学,久而久之会融进当地的地域文化,成为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样的人文地理环境又反过来对文学家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产生影响。一个地方的文学家愈多,文学作品的质量愈高,对一个地方的文化贡献就愈大,这个地方的文化土壤就愈厚实,它对新一代文学家的成长就愈有利。一个文学家迁徙流动到一个新的地方,他的感受、体验、思维方式、审美倾向等等可能会发生某些变化,其作品的主题、题材、体裁、语言等等也可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也就是说,他的作品的本籍文化色彩会有所减弱,会融进客籍文化的某些成

3、分。另一方面,一个文学家迁徙流动到新的地方,除了有选择地吸收、消化当地的人文养料外,他在当地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也会对当地人文环境的总体构成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即反哺于当地文化。还应该注意的是,地理环境对文学的影响虽然大量存在,但不会是,也不应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单纯。大量情形下,这种影响并不是显在的,而是隐性的。浙东农村的目连戏这种文艺形态对鲁迅的创作不能说没有影响,有时还相当明显,但更多的时候,还是浙东那个“报仇雪耻之乡”的精神文化因素潜在地影响着他,影响着他那辛辣、冷峻的精神气质与文学风格。然而,并不一定每一个浙东作家都会深受这种民间文艺形态和地域文化的影响,都会有这样的气质与风格

4、,如果是那样,则一个地域培养出来的必然是一些气质相仿、风格雷同的文学家,那该是一件多么令人扫兴的事情!实际上,一个文学家会接受哪种类型的地域文化的影响,或者说,在哪一个层面上、哪一种程度上接受该地域文化的影响,这与他的个人气质、生活经验等是有密切关系的。1. 下面有关文学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地理环境会影响文学家的文化心理结构,并使文学家的创作表现为文学的地域性或者地域的文学。B. 文学的地域性或者地域的文学,久而久之就会融进当地的地域文化,成为当地人文地理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C. 文学家迁徙流动到新的地方,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也会对当地人文环境的总体构成产生或多

5、或少的影响。D. 文学家的迁徙流动会使作品本籍文化色彩有所减弱,从而使作品的主题、题材、体裁、语言等等发生相应的变化。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从我国南北文化的差异和东西文化的差异入手,目的是论述文化的地域差异由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所决定。B. 第二段论述文学与地理环境的辩证关系,指出地理环境会影响文学创作,产生地域的文学或文学的地域性,文学也会影响人文地理环境。C. 第三段从作家流徙的动态角度论述文学与地理环境的辩证关系,表明文学家的迁徙可能会使作品发生变化,其文学创作也会反哺于当地文化。D. 第四段进一步论述地理环境对文学影响的复杂性,强调

6、由于文学家个人气质、生活经验等不同,其接受地域文化影响的具体情况也会有差异。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地方的文学家愈多,文学作品的质量就愈高,对一个地方的文化贡献也愈大,这个地方的文化土壤就愈厚实。B. 由地域的文学形成的人文地理环境因素,反过来会对文学家的文化心理结构产生影响,进一步强化文学的地域性。C. 鲁迅辛辣、冷峻的精神气质与文学风格的形成,是因为受到民间文艺形态与浙东独特的精神文化因素的显在影响。D. 一个文学家的个人气质、生活经验等影响着他在哪一个层面上、哪一种程度上接受该地域文化的影响,这说明文学家接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具有自主选择性。【答案】1.

7、 D 2. A 3. B【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D项,强加因果和递进关系,原文为“其作品的主题、题材、体裁、语言等等也可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也就是说,他的作品的本籍文化色彩会有所减弱”,同时省去了副词“可能”。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

8、“目的是论述文化的地域差异由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所决定”错误,主要目的是引出“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又影响了文学的多样性”的观点。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A项,“一个地方的文学家愈多,文学作品的质量就愈高”错,原文是“一个地方的文学家愈多,文学作品的质量愈高,对一个地方的文化贡献就愈大,这个地方的文化土壤就愈厚实,它对新一代文学家的成长就愈有利”,二者是并列条件,不是因果关系。

9、C项,“是因为受到民间文艺形态与浙东独特的精神文化因素的显在影响”错,应该是“潜在影响”。D项,“文学家接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具有自主选择性”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实际上,一个文学家会接受哪种类型的地域文化的影响,或者说,在哪一个层面上、哪一种程度上接受该地域文化的影响,这与他的个人气质、生活经验等是有密切关系的”。故选B。【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

10、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国这几年越来越看重国产动画电影,对这一行业的投入与支持也赶超了其他影视行业。2017年2月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支持原创动漫创作生产和宣传推广,培养民族动漫创意和品牌,持续推动手机(移动终端)动漫等标准制定和推广。受众定位对于

11、电影作品的制作和传播十分重要,电影是大众文化,受众自然是越多越好;动画不仅仅是儿童的消费品,成人也有孩子的某些消费特征,他们对动画产品也存在潜在需求,这一点可以通过日本动漫在中国的消费群体很大一部分是成年人看得出来。近几年来的动画电影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或者名著,可以说是故事新编,这样的取材群众基础比较大。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都取材于民间故事或名著,这些电影均赢得了众多的观众,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人们认识到电影制作广泛应用科学技术是电影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电影制作朝着更加专业更加精细的方向发展,尤其是电影中环境的呈现以及人物的刻画,视觉上带给人的冲击感更让受众感同身受。其次是电

12、影使用的3D播放技术,据了解,很多的青少年儿童在电影院倾向于选择3D电影,大制作高投入的动画电影将会越来越多。(摘编自2019年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现状,哪吒爆红或将掀起市场投资热潮2019年8月1日搜狐网)材料二(数据公开资料整理)材料三: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兼编剧饺子脱离了正常的剧情道路,通过大胆的想象改变了传统的哪吒形象,将哪吒定位为魔丸转世的“魔童”。之前讲述的是“驯服小皮孩”,如今是对抗天命,“我命由我不由天”,从精神层面更精进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特效应该是有目共睹的,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天劫云降临这一幕了,可怕又逼真的黑团云席卷天空,夹杂着电闪雷鸣,很多观众看到这一幕也都是心头一震。要知

13、道这个镜头可是被改了几十遍,整个天劫云有9公里宽,为了展示高质量的细节,团队们运用多种方法去尝试,最终呈现出我们看到的盛景。这部电影中哪吒形象的设计有100个多个版本,而这背后参与的制作人员超过了1600人,最初的全片有5000多个镜头,参与制作的公司高达70个公司,制作团队对该剧的付出可以用呕心沥血来形容了。该剧导演饺子身兼数职,电影历经2年打磨,3年制作终成精品,可谓五年磨一剑。(摘编自2019年8月8日年年有娱悦众生的哪吒票房突破30亿,成功的背后离不开这3个原因)材料四:动画电影的制作步骤相当繁杂,每个环节都需要投入相当多的人力进行大量工作。但目前国内的动画制作企业规模都相对较小,不少

14、动画电影都是由23个公司合作完成。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许多沟通成本。动画的前期制作需要大量高端人才,但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柳立子在2018年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我国大多数院校的动画人才培养仅以动画技术人才为主,兼备艺术审美和动画制作技术的高端人才十分缺乏。在此前一段时间内,国产动画电影的投资环境并不理想。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饺子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影片中哪吒与敖丙牵手的镜头原本想利用特效做成地球历史的快速回放,但由于经费有限无法完成,最后不得不“忍痛割爱”。(摘编自哪吒票房突破15亿!但国产动画电影的路还很长2019年8月2日腾讯网)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

15、项是A. 国家对动漫产业的大力支持、动漫电影的受众定位较为宽泛等都是促使我国动漫电影迅速发展的原因。B. 材料二显示我国动画电影市场仍以进口动画为票房贡献主力,国产动画电影数量显多但票房表现整体不住。C.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动画电影制作团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科技在电影成功中的决定性作用。D. 敢于颠覆传统形象,在人物形象和影片主题上进行大胆创新,是哪吒之魔童降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 20142015年国产动画电影数量占比和票房同比增速均呈上升趋势,而20152016年则均呈下降趋势。B. 参与制作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公司多达70个

16、,这足以说明我国已有众多高质量的大规模的动画制作公司。C.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说明粗制滥造的电影欺骗不了观众,只有付出心血的作品才能真正的受到欢迎。D.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几部动画电影的成功还不能代表动画电影产业的真正崛起,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任重道远。6. 请结合材料四,为中国动画电影的进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4. C 5. B 6. 加强整合,扩大中国动画制作公司的规模。大力培养兼具艺术审美和动画制作技术的高端人才。改善中国动画电影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资金进入中国动画电影市场。【解析】【4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

17、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本题,C项,“制作团队认识到了科技在电影成功中的决定性作用”错,材料一说的是“人们认识到电影制作广泛应用科学技术是电影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科技并不是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故选C。【5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整合和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的要求,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结合文中的对应句子对读选项,找到细微的差别,重点注意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本题,B项,“这足以说明我国已有众多高质量的大规模的动画制作公司”错,参与制作的公司多并不能证明这些公司就是

18、大规模的公司,并且材料四中说“目前国内的动画制作企业规模都相对较小,不少动画电影都是由23个公司合作完成”。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针对文本问题提出自己见解能力。这类题在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搜寻相关答案,可以从当前存在问题中推测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借鉴有效经验。或者从解决该问题涉及到的不同对象谈论解决办法。由“动画电影的制作步骤相当繁杂,每个环节都需要投入相当多的人力进行大量工作。但目前国内的动画制作企业规模都相对较小,不少动画电影都是由23个公司合作完成。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许多沟通成本”可以概括出“加强整合,扩大中国动画制作公司的规模”。由“动画的前

19、期制作需要大量高端人才,但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柳立子在2018年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我国大多数院校的动画人才培养仅以动画技术人才为主,兼备艺术审美和动画制作技术的高端人才十分缺乏”可以概括出“大力培养兼具艺术审美和动画制作技术的高端人才”。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饺子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影片中哪吒与敖丙牵手的镜头原本想利用特效做成地球历史的快速回放,但由于经费有限无法完成,最后不得不忍痛割爱”可以概括出“改善中国动画电影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资金进入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点睛】非连续性文本解题方法:(1)比较材料。在当今这个大数据时代里,阅读新闻、报告类文本,要加强比较分析能

20、力的培养。要从材料来源、主要内容、中心观点、数据图表等多角度比较分析,辨明异同,深入探究规律。(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一方面浏览全文,找到相应语句并在原文中标注出来。另一方面,逐一把选项和原文比对,不一致的即可判定错误。(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首先读懂文本,标记包含相关信息的重要语句。可以从概括性的句子、文中运用的材料和作者的评价三方面入手。其次,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出发,结合新闻材料提炼观点。最后,观点必须于文有据,合情合理。要做到客观公正,不能任意拔高或者贬低。(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母亲点灯冷江星娃又升官了!全村人都来

21、贺喜。母亲却显得分外平静,一如往常,吃罢早饭,扛起锄头就颤巍巍往门外走。村长说,星娃他妈,这么大喜事,你怎么也得和全村老少爷们庆祝庆祝,怎么说也是咱村出了大人物了!母亲微微一笑,什么大人物,在做娘的眼里儿子永远都只是个孩子!母亲佝偻着腰身,头上已经有隐隐的白发。辛苦了大半辈子,该颐养天年了,可是庄嫁人不劳动不就等于坐吃等死吗?母亲有自己的逻辑。星娃六岁的时候得了一场大病,躺在西厢的床上整夜发烧、说胡话。母亲把煤油灯的光亮调到最小,茫茫暗夜中一星微火,随风摇曳,就像他小小的生命,在艰难的乡村夜晚里苦苦挣扎。母亲脸上充满了焦虑,整夜都在不停地喃喃祈祷。天亮后星娃渐渐疾愈,可母亲却累倒了。大难不死,

22、必有后福。星娃此后的人生竟然出奇的顺利。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后来又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到离家千里的那个大城市。大学毕业后,星娃分产了政府一个重要部门。母亲那时就很平静,经常告诫星娃,咱们是农村出来的,不能忘!农民就得脚踏实地。星娃心不在焉地点着头,脑子里却畅想着光宗耀祖的美好前程。才工作不到三年,就成为单位最年轻的副处。星娃的自信心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星娃忙给母亲打电话,让母亲去城里住。母亲没有答应,理由是你娃还没成家,等成了家有了孩子,我再去。又过了三年,星娃成了单位最年轻处长。又娶了局长的千金,可以说是双喜临门。结婚仪式,母亲坚持不去城里,理由是,要办就得回家来办,让你死去

23、的爸爸也沾沾喜气!星娃拗不过,只好在北京办了一次,又哄着妻子回老家再办一次。星娃怕母亲俭省,提前汇款给小舅爷,让代为置办一应事务。母亲这回没有反对,婚礼在老家堂屋前的大院子里举行,邀请了几乎全村所有老少爷们,酒席置办了二十多桌。当天晚上,道喜的人陆续散去,星娃踉踉跑跄地走进里屋,却看到母亲在父亲的遗像前点亮那盏煤油灯,灯光摇曳,母亲的脸颊上泪光闪闪。星娃成家了,第二年就有了孩子。母亲去了趟城里,才住一个星期,就让星娃买了火车票急火火往回赶。这次星娃被破例提拔为副局级巡视员,本来县政府要请母亲去参加一个什么座谈会,被母亲坚决拒绝了。理由是,农村人,见不得大世面!村里左邻右舍齐来道贺,母亲也丝毫没

24、有留面子,该下地照样下地。村长背着手悻悻离去。小舅爷埋怨母亲,娃发达了,让全村人高兴高兴,咋不给面子呢?母亲自言自语,马跑快了容易脱缰,人跑快了容易跌跤。母亲的担心没有告诉任何人,她只是放在心里。兴许娃真的能就此一帆风顺呢!星娃每个月都汇来好多钱,说是给母亲养老的,让母亲别俭省。母亲一分钱都没有花,原封不动地用一个折子给存了起来。又用黄手绢包了里三层外三层,压在了大衣柜最里面一层。腊月二十九,星娃回了趟老家,和母亲吃了顿年夜饭,第二天早上就匆匆离去。看见母亲还是穿着六年前自己用第一个月工资买的那套藏红色棉衣,星娃给母亲手里硬塞进一千块钱,让母亲买套像样的新衣服。母亲拿着钱,却一个劲儿地问,娃工

25、作上没啥事吧?星娃不耐烦了,大过年的能有啥事?转眼到了五月,母亲渐渐听到一些风声。都是从星娃那个北方的大城市传过来的。母亲那一夜整宿没睡,一直在蒸发面馒头。第二天天蒙蒙亮,母亲就打理了好几个包裹,装上所有的馒头,赶到县城,坐上了去那个大城市的头班火车。夜擦黑的时候,星娃打开门的那一刻惊呆了,他万万没有想到母亲突然来了。当天晚上,母亲坚持不吃星娃从饭店叫的大菜,而是吃自己从老家带来的发面馒头。星娃有些手足无措,只好让妻子一起陪着就咸菜吃馒头。母亲一言不发,吃罢晚饭,从包裹里取出几个物件来。头一个是父亲的遗像,接着是那盏古旧的煤油灯,还有那黄手绢包了里三层外三层的折子。母亲把遗像和煤油灯立在电视机

26、柜的顶层上,接着从口袋里掏出一盒火柴,扑哧一声,点亮了那盏尘封很久的煤油灯。星娃吃惊地看着母亲,仿佛在穿越一段尘封的历史。在跳动的火焰中,星娃看见了六岁的自己正躺在西厢房的那张床上,母亲在微明的煤油灯火中整夜祈祷;星娃还看见了四年前在老家的结婚仪式后,母亲在父亲的遗像前,同样是这盏煤油灯下,泪光闪闪星娃跪倒在母亲膝下,捧着一撂单据,哽咽着说:“姆妈/,你娃不敢忘您的教诲,这是我上任以来上交的所有礼金回单”煤油灯依旧闪烁着,在这槐花飘香的夜晚。(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中多处写到星娃升职后的外界反应,这不单突出了母亲的性格、烘托了母亲形象,也反

27、映了趋炎附势、官本位等不良社会现象。B. 小说善以细节传神,如“颤巍巍”表现母亲年老体衰,“拿着钱,却一个劲儿地问,娃工作上没啥事吧”, 以外在细节刻画母亲的内心感受。C. 小说写星娃“脑子里却畅想着光宗耀祖的大好前程”“母亲渐渐听到一些风声”等,是巧设波澜,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对星娃命运的好奇。D. 小说以景物描写结尾,营造了优美意境,韵味深长,是对母亲教儿良苦用心的赞美,也是对星娃不忘本、廉洁从政美德的颂歌。8.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9. 本文以“母亲点灯”为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分析。【答案】7. A 8. 冷静,不慕虚荣。面对儿子升学、升官都保持平常的心态

28、。勤劳简朴,自食其力。虽然儿子给了她很多养老钱,她依然坚持劳动,把儿子寄来的钱存起来。疼爱儿子,教子有方。她担心儿子升职太快,会摔跟头,一早起来到北京看儿子,当怀疑儿子有错误的做法时,点亮煤油灯,用心教导儿子。 9. “母亲点灯”是文章的线索,贯穿了整个故事情节,使文章浑然一体。“母亲点灯”是小说里重要的细节,深化主题,引起读者对家风、廉政等向题的思考。“母亲点灯”形象而有象征意味,母亲语重心长的言传身教,才是照亮儿子心中的灯。小说借物而晓谕人,言简意赅,耐人回味。【解析】【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

29、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项,“反映了趋炎附势、官本位等不良社会现象”错,曲解文意,语意过重。如“全村人都来贺喜”“小舅爷埋怨母亲,娃发达了,让全村人高兴高兴,昨不给面子呢”等很大程度是民风民俗的反映。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结合“星娃又升官了!全村人都来贺喜。母亲却显得分外平静,一如往常,吃罢早饭,扛起

30、锄头就颤巍巍往门外走”“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后来又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到离家千里的那个大城市”“母亲那时就很平静,经常告诫星娃,咱们是农村出来的,不能忘”等分析,母亲冷静,不慕虚荣。结合“星娃每个月都汇来好多钱,说是给母亲养老的,让母亲别俭省。母亲一分钱都没有花,原封不动地用一个折子给存了起来。又用黄手绢包了里三层外三层,压在了大衣柜最里面一层”分析,母亲勤劳简朴,自食其力。结合“母亲自言自语,马跑快了容易脱缰,人跑快了容易跌跤”“母亲拿着钱,却一个劲儿地问,娃工作上没啥事吧”“转眼到了五月,母亲渐渐听到一些风声。都是从星娃那个北方的大城市传过来的。母亲那一夜整宿没睡,一直在

31、蒸发面馒头。第二天天蒙蒙亮,母亲就打理了好几个包裹,装上所有的馒头,赶到县城,坐上了去那个大城市的头班火车”“母亲把遗像和煤油灯立在电视机柜的顶层上,接着从口袋里掏出一盒火柴,扑哧一声,点亮了那盏尘封很久的煤油灯”等分析,母亲疼爱儿子,教子有方。【9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标题内涵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本文以母亲点灯为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分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

32、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结合“母亲把煤油灯的光亮调到最小,茫茫暗夜中一星微火,随风摇曳,就像他小小的生命,在艰难的乡村夜晚里苦苦挣扎。母亲脸上充满了焦虑,整夜都在不停地喃喃祈祷”“星娃踉踉跑跄地走进里屋,却看到母亲在父亲的遗像前点亮那盏煤油灯,灯光摇曳,母亲的脸颊上泪光闪闪”“母亲把遗像和煤油灯立在电视机柜的顶层上,接着从口袋里掏出一盒火柴,扑哧一声,点亮了那盏尘封很久的煤油灯。星娃吃惊地看着母亲,仿佛在穿越一段尘封的历史”等分析,“母亲点灯

33、”是文章的线索,贯穿了整个故事情节,使文章浑然一体。结合“在跳动的火焰中,星娃看见了六岁的自己正躺在西厢房的那张床上,母亲在微明的煤油灯火中整夜祈祷;星娃还看见了四年前在老家的结婚仪式后,母亲在父亲的遗像前,同样是这盏煤油灯下,泪光闪闪”等分析,“母亲点灯”是小说里重要的细节,引起读者对家风、廉政等向题的思考。结合“星娃跪倒在母亲膝下,捧着一撂单据,哽咽着说:姆妈/,你娃不敢忘您的教诲,这是我上任以来上交的所有礼金回单”分析,“母亲点灯”形象而有象征意味,既指生活中点亮的那盏煤油灯,也指照亮儿子心中的灯。【点睛】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

34、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小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忠嗣初名训,以父死王事,赐名忠嗣,养于禁中累年。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玄宗谓之曰:“尔后必为良将。”尝短

35、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希望即奏闻,诏追忠嗣赴河西。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居节将,以持重安边为务。尝谓人云:“国家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牣矣。初,忠嗣在河东、朔方日久,备谙边事,得士卒心。及至河、陇,颇不习其物情,又以功名富贵自处,望减于往日矣。天宝四年四月,固让朔方、河东节度,许之。玄宗方事石堡城,诏问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

36、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过。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十一月,贬汉阳太守。七载,量移汉东郡太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其后哥舒翰大举兵伐石堡城,拔之,死者大半,竟如忠嗣之言,当代称为名将。先是,忠嗣之在朔方也,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辄买之。故蕃马益少,而汉军益壮。及至河、陇,又奏请徙朔方、河东戎马九千匹以实之,其军又壮。迄于天宝末,战马蕃息。宝应元年,追赠兵部尚书。(节选自旧唐书王忠嗣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

37、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B. 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C. 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D. 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11.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禁中,指皇帝、后妃等

38、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也称宫禁。B. 节度使,中国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因此称节度使。C. 河东,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因在黄河以东,所以将山西省西南部称为河东。D. 卒,古代不同身份人的死亡有一些专有名词,如天子死曰崩,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忠嗣深受皇恩,刚毅寡言。皇上因为王忠嗣父亲的缘故,曾收养他并赐他姓名,他长大后十分刚毅。B. 王忠嗣具有武略,深懂兵法。玄宗和他谈论兵法,他能自由应对,玄宗大感意外,认为他一个将才。C. 王忠嗣治军有方,屡立战功。他把

39、率军维护边疆稳定作为最重要的事情,他在军中一直享有很高威望。D. 王忠嗣持事有远见,未雨绸缪。他在石堡城的事上做出准确的预判,在购买战马的事上取得预期效果。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2)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辄买之。【答案】10. C 11. D 12. C 13. (1)王忠嗣曾经说皇甫惟明的义弟王昱的短处,于是被他们诬陷,王忠嗣被贬为东阳府左果毅。(2)每次到互市时候,王忠嗣就抬高马的价格来引诱诸蕃,诸蕃听说这个消息,争着来卖马,他们只要来了,王忠嗣就买下。【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

4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即”是“就”的意思,只能和“各召”结合在一起,而不能和“出”相连,和前面相连不能表达一个明确的意思。这样A项和D项不能选择。B项和C项区别的地方主要在“军罢却纳/若遗失”这里,“纳”是收上来的意思,和前面连在一起表示“战斗完后收回”,这样只能选择C。故选C。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

41、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错误。大夫死称卒,士死称不禄。礼记曲理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故选D。【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

42、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一直享有很高威望”不准确,原文中“望减于往日矣”可以看出这一点。故选C。【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尝”,曾经;“短”原来是短处的意思,这里应该用作动词,翻译成“说某某成的短处”;“遂为所陷”(被动句);“贬东阳府左果毅”(被动句)。(2)这个句子没有主语,是省略句,应该补全主语“王忠嗣”;“高估”,抬高马的价格;“以”,

43、连词,来,表目的;“之”,代词,诸蕃人;第二个“市”应该是动词,买卖;“之”,代词,指马。【点睛】参考译文:王忠嗣,太原祁人。原名训,由于父亲为朝廷身死缘故,赐名忠嗣,在禁宫中供养多年。等到长大,雄毅而少言,受人尊重有武略,玄宗因为他是兵家子弟,和他讨论兵法,应对纵横,皆出意料。玄宗对他说:“你今后必然为良将。”王忠嗣曾经说皇甫惟明的义弟王昱的短处,于是被他们诬陷,王忠嗣被贬为东阳府左果毅。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划占领新城,有人说以忠嗣的才能足以完成,若要取胜,非他不可。希望随即上奏请求,皇上诏令忠嗣赴河西。攻下新城,忠嗣功绩显著,于是授予左威卫郎将,专管行军兵马。这年秋天,吐蕃大兵南下,以报复新

44、城被占,清晨敌军逼近官军,官军寡不敌众,士兵们都感到害怕。忠嗣于是率领所部策马前进,左右冲杀,阻挡者无不躲开,冲出又折返,杀死数百人,贼兵开始混乱。三军从两翼攻击,吐蕃大败。忠嗣年少时以勇敢自负,到了身居将职,又以稳重守边为本职。曾对人说:“当国家安定的时候,作为将领的职责是抚恤军队而已。我不想让中原的兵力疲敝,来捞取(求取)个人功名啊。”每次军队出战,便召集各将领交付兵器分发给士兵,虽然是一弓一箭,但都在上面记上用者的姓名,战斗完后收回。如果遗失,就验明其身份治罪。所以人人自勉,兵器充足。当初,王忠嗣在河东、朔方很长时间,对边疆的情况非常熟悉,很得士卒人心。到了河、陇,对当地风俗人情非常不习

45、惯,又以功名富贵自傲,威望比往日降低。这年四月,坚持让位朔方、河东节度使职务,唐玄宗同意了。唐玄宗正在考虑攻占石堡城,下诏令征询攻战的方法,王忠嗣上奏说:石堡城地势险要,吐蕃全力守卫它。如果以疲惫之师攻其坚固的城池,必将被敌杀死数万人,之后战事才能完成。我想所得的不如所失的,请休兵秣马,观察势态发展再夺取它,这是上策。唐玄宗由此不高兴。李林甫特别忌妒忠嗣,每天都在寻察他的过失。李林甫又命令济阳别驾魏林诬告王忠嗣。唐玄宗大怒,召见王忠嗣入朝,命令三司详细审讯,几乎被陷害致死。唐玄宗怒气才稍稍消释,不过仍将王忠嗣被贬为汉阳太守。天宝七年,经权衡后又转任为汉东郡太守。天宝八年,王忠嗣暴死,终年四十五

46、岁。之后,哥舒翰大举进兵攻打石堡城,攻打下来后,死者过半,竟然真的如同王忠嗣所说的,当世人称他为名将。之前,王忠嗣在朔方,每次到互市的时候,就抬高马的价格来引诱诸蕃,诸蕃听说这个消息,争着来卖马,他们只要来了,王忠嗣就买下。因此诸蕃战马越来越少,而汉军更加壮大。等到他到了河、陇,他又奏请迁移朔方、河东戎马九千匹来充实实力,他的军队又更加壮大。到天宝末年,战马繁殖增多。宝应元年,追赠兵部尚书。(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长安月夜白居易喧喧车骑帝王州,羁病无心逐胜游。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白居易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47、。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注】本诗为作者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帝王州:指都城长安。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14.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B. 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C. 两首诗的写作年代虽然不同,但题材相近,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节日也是相同的。D. 作者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15. 两首诗运用的

48、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 第一首诗主要运用对比手法,京城元宵之夜,明月春风,热闹非凡,“万人行乐”;而诗人却因“羁病”无心游玩,独处客舍“一人愁”,显得格外孤单,愁苦。第二首诗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实写自己在中秋之夜,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好友;同时,诗人以己心理及“故人心”,想象对方此时也在月下思念自己,又设想江陵潮湿多云,担心对方不能和自己同见“清光”。诗作虚实结合,表现了元白二人千里回思的深厚友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学生在看标题、看作者、看注解、看意象、看情感关键字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词内容

49、、情感、手法和语言特色,然后逐个选项浏览,比对原文,看是否有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感情概括不准等错误。C项,“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节日也是相同的”错误,第一首诗中的“三五夜”指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晚,第二首诗中的“三五夜”指八月十五中秋节夜晚。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表现手法和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先透过题干把握考点,然后再结合诗歌标题、作者、注解、意象、抒情关键词等,在理解全诗内容基础上进一步把握两诗各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如何运用的,有何作用,准确作答。第一首诗显然用了对比,“喧喧车骑帝王州”的热闹繁华,对比“羁病无心逐胜游”的孤寂落寞;“万人行乐一人愁”

50、则直接将众人的欢乐对比自己的愁苦,以乐衬哀,更显自己的孤寂。第二首诗,“三五夜中新月色”是实景,写自己;“二千里外故人心”对写法,想象对方思念自己;“江陵卑湿足秋阴”是虚景,想象对方所在地的环境。虚实结合,更显出思念之浓烈。【点睛】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题,首先要指出运用何种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答题时注意,一定不能只注意艺术手法,而忘记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三)名句名篇默写(7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的句子是:“_,_”。(

51、2)在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3)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答案】 (1). 亭亭净植 (2).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 蟹六跪而二螯 (4).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5). 用心躁也 (6). 艰难苦恨繁霜鬓 (7). 潦倒新停浊酒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解答本题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能运用,考生要注重平时的积累,注意难写的字、易混的字还有通假字,注意不要错漏添虚词、颠倒词序。注意从题干中寻找提示性的信息。另外,书写必须工

52、整仔细。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亭”“亵”“螯”“鳝”“鬓”“潦”。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00年前,中国大地 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以磅礴之力 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中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多地体现为“家国情怀”,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 ,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五四时代的青年们心怀天下,为济世救民,不惜 ,慷慨赴难。秉

53、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和奋斗动力,最终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这才是五四精神最大的当代价值,也才是我们对五四运动100周年最好的纪念。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爆发 鼓动 临危受命 夙夜在公B. 暴发 鼓动 挺身而出 舍身取义C. 爆发 鼓舞 挺身而岀 舍身取义D. 暴发 鼓舞 临危受命 夙夜在公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精髓B. 家国情怀的精髓,乃是担当和责任C. 责任和担当,家国情怀的精髓就体现在里面D. 家国情怀的精髓,就体现在担当和责任里面19. 文中

54、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家国同构,秉承五四精神,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和奋斗动力B. 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加快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C. 家国同构,秉承五四精神,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和精神支撑D. 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增强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答案】17. C 18. A 19. 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

55、“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爆发”,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如火山爆发。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如爆发革命,爆发战争。“暴发”,突然发财或得势。突然发作。如山洪暴发。本题中,第一处横线,根据语境,此句是说五四运动突然发生,且与革命、战争、开火有关,因此应该选用“爆发”,排除选项B、D。“鼓动”,是指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含贬义。“鼓舞”,是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褒义词。本题中,第二处横线,根据语境,可知此处所填词语要与“信心”搭配,因此只能选用“鼓舞”,排除选项A。“临危受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

56、任命。“挺身而出”,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本题中,第三处横线,根据语境,此句是说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主动地、勇敢地站出来奋起抗争,而不是被动接受的任命,因此应该选用“挺身而出”。“夙夜在公”,指从早到晚,勤于公务。“舍身取义”,是指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第四横线处,根据语境,此句是说五四时代的青年们心怀天下,为济世救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此处应选用“舍生取义”,此外,“舍身取义”与后面的“慷慨赴难”常常连用。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

57、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相互照应。本题中,括号前面“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此句中心话题为“责任”,前一句是说明白责任,后一句是说担当责任,为保持句子的连贯性,括号内句子的主语应为“责任和担当”,此外,B、D两项把“责任和担当”的顺序表述成了“担当和责任”,明显与前文不能对应,因此选项B、D排除;C项中,“责任和担当,家国情怀的精髓就体现在里面”上下两个句子脱节,不连贯;A项中,“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表述简洁明确,且与上下文语意贯通,在此处起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

58、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是否有误。本题中,A项,“建立支撑和动力”,其中“建立动力”搭配不当;B项,“加快动力”搭配不当;C项,“建立动力和支撑”,其中“建立动力”搭配不当;此外,“家国同构”是在秉承五四精神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秉承五四精神”应在前,“家国同构”应在后;故选D。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_。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

59、。苏轼偏不在乎,_,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_。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东坡肉”。【答案】 (1). 但爱好做饭的文人却并不常见 (2). 他不仅爱好美食 (3). 做出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菜【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题时,要纵观整个语段,把握所给文字的核心话题,依据相关提示,进行准确补写,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本题从后文孟子的说法和后文的解说可以看出,第处从后面孟子所说“君子远庖厨”可以知道,前面应是说爱好做饭的文人不多见。第处,

60、从前面“苏轼偏不在乎”可以知道,后面应是说苏轼与前面所说的文人不同,再结合后面的句子“还极爱下厨房”,前面应是使用关联词语“不仅”。第处,从后面列举的例子可以知道,前面应是说苏轼创造出很多名菜。【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

61、,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21.某校利用宣传橱窗举办关于“蛟龙”号的专题展览,展览包括四个板块。请根据下面的材料,为展览拟写各板块标题。要求:简明生动,每个标题不超过8个字。“蛟龙”号是我国

62、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设计,除少数非核心零部件之外,绝大部分零部件都是“中国制造”,总装也由我国独立完成。“蛟龙”号技术上拥有三个优势,即先进的近底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功能、高速水声通信功能、强大的续航供电功能;与国际上现有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相比,其综合性能稳居前列。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顺利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7062米的深处,全世界为之瞩目。此次深海作业的成功,证明这条“中国龙”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域潜航的能力,标志着海底资源宝库向中国人敞开了大门。板块标题:【答案】(示例一)真正中国造;世界第一流;蛟龙潜深海;探宝四大洋(示例二)中国制造大

63、显神威;技术性能世界一流;蛟龙潜海世界瞩目;海底宝库敞开大门【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拟写展览各板块标题的基本能力。这种题一般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详细完整的信息材料,里面包含一个确切的信息术语,而与信息术语相关的信息,都在材料中。完成这种工作,作题者需首先提取相关信息,然后重新组合成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根据“蛟龙号是我国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设计,除少数非核心零部件之外,绝大部分零部件都是中国制造,总装也由我国独立完成”,可知“真正中国造”;根据“蛟龙号技术上拥有三个优势,即先进的近底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功能、高速水声通信功能、强大的续航供电功能;与国际上现有的大深

64、度载人潜水器相比,其综合性能稳居前列”,可知“世界第一流”;根据“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顺利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7062米的深处,全世界为之瞩目”,可知“蛟龙潜深海”;根据“此次深海作业的成功,证明这条中国龙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域潜航的能力,标志着海底资源宝库向中国人敞开了大门”,可知“探宝四大洋”。注意字数限制。【点睛】提炼语意的方法如下:1.分层取舍法。这是提炼语意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连缀语句。2.归纳主干法。每一个语段都应该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展开的,这就是语段的“向心性”。准确把握语段有这样几种途径:

65、找中心句,一般情况下,中心句会出现在段首或段尾,如果是新闻,则导语往往就是中心句;组合关键句或短语;用自己的话提炼概括中心意思。概括内容、主旨,常运用此法。3.定义归纳法。善于用最简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按一定的格式作概括说明。4.提取关键词法。所谓“关键词”是指一段文字中能展现文段主体内容的“词眼”,提取关键词就是找出主体内容的“词眼”,即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提取关键词也要通过压缩来完成。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每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总会遭遇一些灾难,承受某种考验。回望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磨难和挫折,华夏儿女战胜了无数风险和挑战。历史荣光的背后

66、,是共度时艰的团结与毅力!这些荣光给中华民族融入了不屈的基因,也融入了辉煌的信念!让我们无论遭遇多少苦难,都能有着万众一心的信念与对辉煌的向往!这种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正是中华民族虽经百难而不倒以及能够复兴的秘密所在。上面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例文:民族精神和奋斗精神激扬青春力量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奋斗;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为中

67、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蕴含着中国人的伟大牺牲;中国人民的团结精神凝聚起勇往直前的力量;中国人民的梦想精神勾勒了美好生活的宏伟蓝图。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基因铸就的,也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近现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魏源、挽回国权的曾纪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些先驱铭刻在民族的纪念碑上,激励后来者奋力前行。民族精神历久弥新,书写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团结一心的壮丽诗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走上崭新的革命

68、道路和建设道路。从安源路矿大罢工,到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从研制两弹一星,到开展三线建设;从抗洪救灾、抗震救灾,到载人航天工程顺利实施筚路蓝缕的奋斗,延续着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品格和崇高价值追求。民族精神和奋斗精神,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和底气,指引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风雨无阻、高歌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怀揣梦想、奋力前行,以历史性成就和变革,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的前进,无不依赖于民族精神和奋斗精神的思想内核。如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依然存在着矛盾。无限风光在险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69、中国梦,“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青春是奋斗的岁月,当代青年有责任继承民族先烈的遗志,继续奋发图强,抓住时代赋予的契机,克服艰难险阻,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如今,奋进新时代的集结号响彻神州大地,民族复兴之路千帆竞发。当代青年要无愧于历史的使命、时代的重托,以民族精神为强大的精神支撑,将奋斗汇入时代的洪流,不挥霍青春,不辜负时代!【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

70、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审题】材料主要讲“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磨难和挫折,华夏儿女战胜了无数风险和挑战”,体现了团结、不屈、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等的民族精神。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可以抓住关键词语“战胜”“共度时艰的团结与毅力”“不屈”“信念”“向往”“同舟共济”等分析立意。可以从大的角度分析,这些精神对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民族发展带来的影响等。也可以写这些精神给我们个人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等。参考立意: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多难兴邦,乐观面对磨难;中华民族精神,引领我们前进;弘扬中华优秀民族精神等。行文结构:开头可以结

71、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观点“民族精神和奋斗精神激扬青春力量”。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基因铸就的,也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民族精神和奋斗精神,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和底气,指引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风雨无阻、高歌前行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青春是奋斗的岁月,当代青年有责任继承民族先烈的遗志,继续奋发图强,抓住时代赋予的契机,克服艰难险阻,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等。【素材】1.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国家、一个

72、民族更是如此。这种“精神”是一种情怀、一种超越,是一种不甘平庸、不甘屈服、不甘落后、不甘得过且过的血性和品格。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领袖关于“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精神力量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意义,寓意深远、催人奋进。2.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作为的民族,也是一个十分注重精神世界的修炼和砥砺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向往国家统一、民族兴旺、人民安康、人生幸福的梦想,如永不熄灭的灯光,照耀中华民族前行,也激发、培育和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包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精神,

7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仁义博爱”“扶危济困”的利他精神,“诚实守信”“谦敬礼让”的自律精神,“忧劳兴国”“俭以养德”的勤俭精神等等。这其中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主要内容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正是凭着这种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创造和不断发展了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3.中国精神既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也包括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我们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可以说,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13亿中国人之所以能够紧紧凝聚在一起,离不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共同凝结的时代精神。今天,中

74、华民族正大踏步地走在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放眼中外历史,每一个前进的时代,必定有昂扬向上的精神与之伴随。中国梦就其内在属性和本质而言,就是蕴涵社会理想与愿景的人类基本精神活动,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精神是团结一心实现中国梦的精神纽带,是自强不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是拼搏进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4.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梦想。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途中,只有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融入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我们才能更加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谱写伟大复兴的精彩乐章,中华民族才能更加自信、更加昂扬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5.中华民族精神生长于中国

75、大地,为中华儿女构建了永久的精神家园,为各族同胞提供了牢固的价值认同,为每个国人注入了强烈的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始终发扬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