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第一册1-2单元检测题(2019秋)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班级_ 姓名_ 成绩_“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
2、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n yo qi cho xi yn m h shn m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
3、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一、按 要 求 抄 写 韵 母 和 声 母 。(16分)韵母: o e i u 声母:b p m f d t n l kd yi d fn yi fn二、读一 读,分 一 分。(10分) lin pn yn ji1两 拼 音 节:sn p
4、n yn ji2两 拼 音 节:zho yn zi xi yi xi三、照 样 子,写 一 写。(10分)例:u(u) ( x )( i )( ) xihu( ) ( )( )( ) zhuji( ) ( )( )chq( ) ( )( )jkn t xun yi xun xi yi xi四、看 图,选 一 选, 写 一 写。(16分)kn t b yn ji b chn wn zhnkn t xun yi xun ba xu hao xi zai fan e li五、看 图,选 一 选,把 序 号 写 在 方 格 里。(12分)天 地 人 sh yi sh lin yi lin七、数 一 数,连 一 连。(20分)kan t xi z八、看 图 写 字。(16分)yn z chn f yn m xi zi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