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标志着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2.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阶段。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和中共八大的召开,成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这一探索过程中的严重失误。3.“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了严重破坏,使中国因此丧失了一次宝贵的发展机遇。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02 课堂 合作探究课时作业01 课前 自主学习03 掌握 解题技巧04 课后
2、 巩固训练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背景(1)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政权的巩固。(2)经济上:国民经济的恢复,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农村:开展运动。城市:没收,建立国营企业。官僚资本土地改革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2指导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1)时间:1953 年。(2)特点: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3过程措施一五计划(发展生产力)三大改造(调整生产关系)时间19531957 年19531956 年基本任务(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进行社会
3、主义改造(1)组织广大农民参加,走集体化道路。(2)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工业化重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合作社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措施一五计划(发展生产力)三大改造(调整生产关系)成就(1)到年,一五计划大都超额完成。(2)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从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实质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1957鞍山钢铁公司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措施一五计划(发展生产力)三大改造(调整生产关系)意义(或评价)(1)新中国
4、开始改变落后的面貌。(2)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进步性:在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2)局限性: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社会主义制度工业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轻巧识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归纳为“一、一、二、三”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 1正确探索(1)论十大关系背景:三大改造即将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即将在我国确立。提出:年 4 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内容:提出了开辟具有的重大问题。(2)中共八大召开召开:1956 年 9 月在北京召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
5、56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内容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人民对于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意义: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国经济文化农业国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2严重失误(1)原因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缺乏深刻的认识。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的影响。(2)表现:1958 年“”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特征: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6、(4)危害:“”倾错误严重泛滥,极大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左大跃进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易混辨析 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大跃进”(1)人民公社化运动涉及生产关系方面,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反映生产关系变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2)“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反映了片面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3调整恢复(1)开始:1960 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工作中的“左”倾错误。(2)方针:对国民经济实施“、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3)结果:到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4建设成就(1)工
7、业:建成了、包头等钢铁基地,形成了十几个行业。(2)交通:全国除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3)能源:石油实现了自给,中国人结束了靠“”过日子的时代。洋油农村调整1965武汉基础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整体图示 图解 19561976 年正确的探索、失误的探索及启示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经济混乱(1)原因:“文化大革命”爆发,引发“”狂潮。(2)表现:国民经济计划因无法执行而被废置,交通运输阻塞,工矿企业管理混乱,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等。2局部整顿(1)周恩来的整顿背景:1971 年粉碎了 反革命集团,周恩来主持中央
8、日常工作。措施:恢复各种规章制度;重申坚持 原则。结果:国民经济有了起色。按劳分配全面夺权林彪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2)邓小平的整顿背景:1975 年 1 月,主持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措施:以整顿为突破口,对交通运输、钢铁工业和国防科技工作等进行整顿。成果:国民经济开始了恢复和发展。结果:由于“四人帮”的阻挠,刚出现好转的经济形势再次遭到破坏。3影响(1)给中国的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2)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3)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极其沉痛的教训。经济建设邓小平铁路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特别提醒“文革”中经济遭
9、到破坏的原因“文革”期间,我国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的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在经济建设中的恶性膨胀,直接原因在于政治动乱和社会动乱对经济建设的严重冲击。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探究一 对三大改造的理解认识 史料一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农业的合作化和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这就是说,要逐步地把农民组织起来,在土地和主要生产工具公有制的基础上,使用新农具和新技术实行大规模生产,并根据按劳分配原则进行分配。这是全体农民走向幸福生活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引自 1953 年 11 月 16 日人民日报社论领导农民走大家富裕的道路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史料二 国家在
10、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将资本主义工商业基本上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第二步,将国家资本主义改变为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企业但是公私合营企业今天仍然很少因此,今后一方面要积极发展,一方面要积极引导。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1)史料一和史料二分别叙述了什么历史事件?(2)依据史料一,说明中国农民和中国农业是怎样走出困境,迈向光明的?(3)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根本变化是什么?提示:(1)史料一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史料二是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要对农业实施社会主义改造,就得走
11、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只有这样,中国农民和中国农业才能摆脱封建小农经济的束缚,实现农业机械化,解放农村生产力,走向社会主义道路。(3)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1)工业化建设是发展生产力,三大改造是变革生产关系,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可以比作“一体两翼”:“一体”指的是社会主义工业化,“两翼”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即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2)从根本上说,生产关系的变革是为了
12、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社会主义改造是服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而社会主义工业化又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探究二“一五”计划与“大跃进”模式 史料一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以此来发展我国的五金、燃料、机械、电力工业与国防工业,使 1957 年的工业生产比 1952 年提高一倍到两倍半。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史料二 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
13、年,只需两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这里主要是钢。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 7 册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1)结合史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一五”计划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方针?(2)“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功的主要经验是什么?(3)从史料二可以看出“大跃进”的实质是什么?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提示:(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从现实需要看,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的需要。从苏联影响看,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2)从国情出发,量力而行,合理规定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比例;正确选
14、择发展方向,集中力量保证重点部门发展。(3)盲目追求生产的高速度,是“左”的错误在经济建设领域的表现。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19561976 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2)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国模式。(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不可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4)要坚持经济体制改革,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既不能超前,也不能落后。(5)要坚持对
15、外开放,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组合型选择题解题技法组合型选择题是高考常考题型,是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此类型选择题一般根据题干要求以数字序号列出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事件或现象。由不同的数字序号组成的备选项。组合型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多、信息范围广,能从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组合型选择题解题技巧: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1)肯定筛选法:它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择肢,确定一个正确的选择肢,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择肢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2)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择肢,排除
16、包含这些选择肢的组合,再逐步筛选,得出正确答案。(3)辨别法:即用肯定筛选法选出绝对正确的选择肢,用否定筛选法排除绝对错误的选择肢,从而缩小范围,针对不能直接用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确定的选择肢根据所学知识辨别是否符合题意。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例“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 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 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 年有 85 篇,1959 年有 15 篇,而 1960年只有 1 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 1958 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大跃进”只在农业领
17、域展开“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 1958 年“大跃进”快速推进 1960 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ABCD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解题流程审题题干定时空:19571960;抓关键:排列的事件:对“高产卫星”一词的使用,1957 年未用,1958 年有 85 篇,1959 年有 15 篇,1960 年只有 1 篇;判断: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1958 年,全国掀起“大跃进”运动的高潮。“大跃进”运动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不准确。排除含的 A、C、D 三项。排除大跃进的突出特点是浮夸风盛行,“高产卫星”正是浮夸风盛行的表现,表述正确正确1958 年,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
18、经济建设速度思想指导下,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表述正确正确分析选项“高产卫星”是“大跃进”运动的体现,题干中谈到了 1960 年陕西长安县一个学习组的观点,这说明基层对“大跃进”运动有所反思。表述正确正确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点拨 解答组合型选择题时,首先要仔细审读题干,抓住限定答题要求的字词,明确题目的时空限定以及特殊的解题要求,并以此为突破口,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从而缩小思考范围。本题的解答技巧在于 A、B、C、D 四项均有三项,这说明中只有一个是不准确的,再分析“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显然与大跃进大炼钢铁等史实不符,可确定不准确,再验证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答
19、案 B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随堂训练1下面是中国某部门编制的 1953 年至 1958 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示意图。以下对这张示意图的解释,正确的是()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新中国工业建设突飞猛进 新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形成 新中国成立初,年工业增长率相差 10 倍工业增长与经济政策关系密切AB CD解析:本题为组合选择题,从 A、B、C、D 四项均包括中的三个题肢来看,只要判定中有一个是错误的,就能筛选出正确答案。答案:D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21953 年,毛泽东点明总路线的要旨在于“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在当时为解决所有制问题推行了()A优先
20、发展重工业 B三大改造C“大跃进”D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优先发展重工业属于发展生产力的问题,没有涉及到“所有制”,故 A 项错误;为了“解决所有制”,新中国在生产关系领域发起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私有制的改造,将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 B 项正确;“大跃进”发起于 1958 年,在工业和农业生产上提出了不符实际的高指标,没有涉及所有制的变化,故 C 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过分强调了公有制的程度,但是并没有改变所有制的性质,故 D 项错误。答案:B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3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A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B变落后农业国为先进工业国C在农村建立人民公
21、社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是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任务,故 A 项错误;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变落后农业国为先进工业国,故 B 项正确;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是 1958 年的决策,故 C 项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 1992 年的十四大提出的,故 D 项错误。答案:B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4据国家统计局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显示,从 1952 年到 1957 年,农业产值增长了 24.8%,工业产值增长为 128.6%。在全部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值约占 50%左右,农副产品和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应量中约占 90%左右,在出口总额中约占 75%左右。上述材料反映了()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工业化 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 计划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效 外贸出口额大幅度增长ABCD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解析:本题为组合选择题,解答采用排除法,不能从材料数据中分析得出,增长较快的可能有基数较小或者工业中的某一方面增长;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必备的物质资料,正确;1952 年至 1957 年我国正在进行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建立了计划经济体系,正确。答案:A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课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