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八单元 基础知识必记∣人教.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72278 上传时间:2025-11-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八单元 基础知识必记∣人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八单元 基础知识必记∣人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八单元 基础知识必记∣人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八单元 基础知识必记一、易读错的字竹4(zh z)叶办4(bng bn )法旁4(png pn )边 放进4(jn jng) 全4(qun qin)变黄了医生4(shng shn) 二、易写错的字用:第一笔是竖撇,不要写成竖。几:第二笔是横折弯钩。出:第三笔是竖。见: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妈:第一笔是撇点。对:第一笔是横撇。石:第二笔上不出头。三、会写的词语竹叶 月牙 小马 不用 几个一只 石子 多少 出口 看见妈妈 全对 回来 工厂四、形近字五、多音字着几只参喝发没六、近义词 找寻 办法方法 好久很久参加参与 到处处处 许多很多渐渐慢慢七、反义词放进拿出 升高下降 许多很少回来出去 睡醒 好久

2、瞬间八、词语搭配一(群)小画家 一(幅)画一(个)瓶子 一(颗)石子一(颗)草莓 一(只)乌鸦(想出)办法 (渐渐)升高(摘)草莓 (采)蘑菇九、词语积累ABAB 式:碧绿碧绿粉红粉红雪白雪白蔚蓝蔚蓝 火红火红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

3、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金黄金黄乌黑乌黑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十、佳句积累1.风 唐 李峤 解落

4、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2.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3.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 磨豆腐。二十六, 去买肉。 二十七, 宰公鸡。二十八, 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