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大还是小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自、己、衣3个字。认识独体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与小的特征,体会成长的变化,培养学生体会成长的喜悦。教学重点:认字和练习朗读。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
2、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产生探究的兴趣。教学时间:两课时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
3、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一)师: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看图片,以动画形式连续出现课文中的两幅图,最后定格)(二)揭题:
4、这两幅有趣的图和几句优美的文字组成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课题 大还是小 二、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一)根据注音,读读课文。 1.碰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2.有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划下来;3.标一标课文有几句话,想一想每一句讲了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二)小组交流,看看小伙伴间能不能解决你感到困难的问题。 (三)反馈。1.课文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2.提出难点,全班帮助解决(自主、合作、探究)(字词在本节课解决,课文理解教师酌情放入下节课解决) 三、学习生字、新词 (一)出示11个生字。哪些字的读音你认为应该注意,能给大家提个醒吗?(注意整体认读音节及平翘舌音)1.指名说、带读2.自
5、由读、开火车读生字。 练一练,连一连:这些字哪些方面(字形)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你能给这些字找找好朋友吗?(指名说) (二)学写“自、己、衣” 这3个字1.读这三个字2.这几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重点指导竖弯钩,让学生明白: (1)它是一笔写成 (2)观察转折角度、运笔的大小3.写一写这三个生字 四、小结本节课学生未解决的问题,下节课解决。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初步感知了小时候和长大的区别。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 (一)让学生根据兴趣,自由组成学习小组,选择其中的一句话进行研读。 (二)小组汇报、交流。(允许学生用各种方法汇报:诵读、合作表演读等)教师可根据学生需求放背景音乐。 (三)评价。(你觉得刚才的朗读好吗?为什么?) (四)指导朗读(重点词、句指导),(激发情感,引起兴趣) (五)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背一背、记一记。自由准备,全班背诵。三、拓展作业说说你喜欢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为什么? 四、课后延伸找找描写成长的小诗,读读并介绍给小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