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城计第七单元 阅读人物形象分析:诸葛亮临危不惧处乱不惊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司马懿:狡诈 多疑自负人物分析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品主要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历程,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著作除本书外,他还与施耐庵合写了水浒传。知识拓展走近三国演义本文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此前的故事背景为魏主曹丕新亡,十五岁的曹睿即位。诸葛亮欲借此机会伐魏。参军马谡献离间计,令曹睿将司马懿削职返乡。诸葛亮闻此消息大喜,即率35万大军伐魏,一路斩将略地,势不可当。曹睿大惊,只得重新起用司马懿。此时魏将孟达欲反,遣人密报孔
2、明,愿为内应,但不慎走漏风声被杀。司马懿猜到诸葛亮的战略意图,不与蜀军正面交锋,却去切断蜀军粮道,夺取街亭、柳城。诸葛亮误用马谡,失了街亭、柳城,形势急转直下,变得十分被动,又失去了内应,已无胜算,急忙准备退回汉中。司马懿夺了街亭,率15万大军来夺西城。此时诸葛亮只有2500军士在西城,形势十分危急。课文描述了诸葛亮面对强敌,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司马懿,引兵退却。介绍本文故事背景知识拓展生字认读jchtngyjng计撤亭懿旌qtnpishnfn旗探佩擅焚蜂拥失色隐匿擅动骇然笑容可掬旁若无人遁词语积累词语解释蜂拥:像蜂群似得拥挤着。失色:因惊恐不安而变了脸色。隐匿:隐瞒,隐藏。擅动:任意,
3、随意的举动。骇然:课文中指惊讶的样子。笑容可掬:形容满脸笑容。掬,用手捧着。旁若无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遁:逃跑,逃离。鹤氅(chng)纶(ln)巾笑容可掬(j)麈(zh)尾抚(f)掌骇(hi)然隐匿(n)遁(dn)逃言讫(q)犒(ko)赏读准字音“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用飞快的马传送的消息送到。“望西城蜂拥而来”:像蜂群似的拥挤着来到。蜂,像蜂群似的。“尽皆失色”:脸上全都吓得变了颜色。色,脸色。“凭栏”:原意是靠在栏杆上,课文中指靠近栏杆。“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哨,巡察,探察。“抚掌而笑”:即“拊掌而笑”,拍着巴掌笑了。“丞相之机”:这里指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机,能适应事物变化的,灵活
4、的。“必不能远遁”:遁,逃跑,逃离。“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怎能不被司马懿捉住呢?得不,怎能不。为所,表被动,相当于“被”。词语释意空城计是什么意思?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是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多用于己弱而敌强的情况。历史上也确有一些运用此计成功的例子,如张守圭守瓜州等。知识拓展司马懿带兵攻打蜀国时,蜀国城里是什么状况?这时候,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他所带的五千兵有一半是运送粮草的,不能打仗。在敌军快要到来的情况下,诸葛亮是怎样应对的?诸葛亮传下命令,叫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来,城里人不许随便出入,把四面城门全都打开,每个城门口用二十个老兵扮成老百姓的模样,拿着
5、扫帚打扫街道。诸葛亮自己则登上了城楼,坐在城楼上喝酒弹琴。阅读思考司马懿率大军来到城下,看到城里的这种状况后有什么样的反应?司马懿看了,心里非常疑惑,连忙下令叫军队向后撤退。司马懿为什么会这么快撤兵?司马懿知道诸葛亮一向很小心,绝不敢冒险。诸葛亮把城门打开,他就会怀疑诸葛亮有埋伏,所以很快地撤退了。阅读思考内容梳理兵临西城(1自然段)临危施计(2自然段)司马中计(3自然段)孔明释计(4、5自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1、写话:对于具有超人智慧的人,像阿凡提、一休,我们对他们总有一种敬佩倾慕之情。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拥有智慧?那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具有智慧?请以“智慧来自-”为题,写一句或几句话。2、评:展示学生作品。知识迁移自由组合,根据课文内容排演一个小话剧。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