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二首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与杜甫齐称“李杜”。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等。资料宝袋 李白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人。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并共同倡导写作新乐府。作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失传。其中悯农诗二首较有名。资料宝袋 李绅l字词乐园会 认 字浦pl字词乐园曲qq歌曲弯曲多 音 字刘三姐一边沿着弯曲的山路走着一边唱着动听的歌曲。造句:()饿死一粒()粟香()字词乐园l炉写 字 能 手()农s赧()lmnlng 郎悯犹yu预习检查l1.读懂两首诗的内容。2.体会两首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秋浦歌课文详解l李白共作秋浦歌17首,这是第
2、14首。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唐代时是著名的银和铜的产地。把铜和银从矿石中提炼出来,一定要经过高温冶炼。【题解】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课文详解l这两句诗从颜色和动态两个方面描写了冶炼场夜里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句解】课文详解l “照”写出了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的情景。“乱”字将炉火飞溅的场面和冶炼工人夜间作业的紧张状态表现了出来。【炼字】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课文详解l这两句诗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塑造了冶炼工人的形象。【句解】课文详解l“动寒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从听觉的角度来写。抒发了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钦佩。【修辞】课文详解l秋浦歌描绘了一幅壮观的秋夜冶炼全景图,有远有近,
3、有面有点,有声有色,抒发了诗人对劳动和劳动者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小结】悯农课文详解l悯农共有两首。第一首是锄禾,此诗是第二首。这首小诗揭露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抒发了对广大农民的同情。【题解】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课文详解l“春种”“秋收”和“一粒粟”“万颗子”两两相对,从时空推移和农事变化,写出了农民的辛苦和收获粮食的不易。【炼字】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课文详解l“犹饿死”三字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愤慨。【炼字】课文详解l这首诗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通过前后对比反映社会问题,发人深思。【题解】图解结构秋浦歌场面描写人物刻画炉火照青天红星乱紫烟赧郎明
4、月夜歌曲动寒川映天暖地劳动场景火热生动憎恨剥削制度同情劳动人民图解结构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概括主题秋浦歌描绘了秋浦夜晚在冶炼的劳动场面,赞美了冶炼工人乐观、忘我的劳动态度与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概括主题悯农这首诗对农民的辛苦与悲惨的命运进行了真实而深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揭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写法点拨l对比,就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人在比较中分清是非好坏。什么是“对比”写法点拨l“对比”的好处对比,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写法点拨l本文中的“对比”悯农中运用了对比的
5、手法,把“四海无闲田”和“农夫犹饿死”进行对比,从而揭示了农民悲惨命运的根源是封建社会制度。拓展提升l秋浦歌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作者李白运用了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衷。此诗描绘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劳作的景象,表现了农民生活的辛苦,表达了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拓展提升l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心灵感悟l“赧郎明月夜,歌舞动寒川”的劳动场景令人感动;“农夫犹饿死”的荒凉景象令人愤懑不平。但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幸福的基础。劳动是光荣的,劳动者是最伟大的。随堂练习l根据拼音写汉字。1s告()()米诉粟随堂练习lyu()豫()其犹尤随堂练习l按要求写诗句。2秋浦歌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火热的劳动场景的句子:赧郎明月夜,歌舞动寒川。随堂练习l 悯农中揭露社会不公平的诗句: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