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向高考 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新课标版 高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11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节 文言特殊句式专题11考 情 分 析考 点 梳 理提 分 技 巧专 题 训 练2341考 情 分 析新课标考试大纲表述为:“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分析考试大纲及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可以看出:(1)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2)高考中对常见文言句式的考查,是指在阅读与翻译中加以运用,因而高考考查的重点就放在理解与运用的层次上。(3)除个别省市卷外,对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的考查不单独设选择题,一般在句子翻译题中加以体现。考 点
2、梳 理2.被动句3.宾语前置7.省略句8.固定结构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_(2)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_【解析】将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除正确翻译实词、虚词外,对句中涉及的句式,要能够根据句式的特点准确翻译。“苟不以盐自活”,符合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条件,因此,需要把宾语“自”翻译到谓语“活”之后。“傅先生天下贤士”是判断句,应按判断句的格式翻译。【答案】(1)这些人如果不能用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将来一旦像蜂群一样聚集起来成为盗寇,那么就会成为很大的祸患。(2)傅先生是天下(很有名)的贤士,我尚且没机会跟他成为朋友,
3、你是什么样的人,竟敢直呼其名!【参考译文】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濮州推举进士,众议首先推荐张咏。当地有个叫张覃的老儒生还没考中进士,张咏就与寇准写信给本州守将,推荐张覃为首选,众人都赞许张咏能够谦让。正逢李沆、宋湜、寇准接连推荐他有才干,(朝廷)授任他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张咏)上奏建议罢除归、峡二州的水递役夫。不久转为太常博士。宋太宗听说他精明强干,召他回朝廷。张永德任并、代都部署,有个小校官犯了法,被他鞭打致死。皇帝下诏审理他的罪行。张咏将诏书封缄退还,并且说:“陛下正委以张永德边关重任,若因为一个小校官的缘故,使主帅受辱,臣恐怕将会有下级轻视上级之心。”太宗没有听从。不久
4、,果然有士兵胁迫控告军校的事发生,张咏引用前次的事情来议论,太宗改变了态度并抚慰他。提 分 技 巧1判断句和被动句要准确识别和正确翻译判断句和被动句,就要掌握它们的标志及特点,在翻译时,判断句必须按现代汉语习惯把“是”补充出来,省略的主语成分也要补足;被动句必须按现代汉语习惯把“被”补充出来。1请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_(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_(3)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_(4)本长安倡女。_(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_(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_(7)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_(8)臣诚恐见欺于王。_【答案】(1)“
5、者,也”表判断。(2)介词“于”表被动。(3)无标志被动句。(4)“本”译为“本是”,表示判断。(5)“为”表判断。(6)“见”表被动。(7)“为所”表被动。(8)“见于”表被动。(翻译略)2宾语前置和介宾后置宾语前置和介宾后置是同学们容易混淆的两种句式。宾语前置主要有三种形式,要熟记这三种句式的特点,并能够准确识别和正确翻译。在翻译时,必须按现代汉语习惯把前置的宾语移至动词谓语或介词后面。介宾后置是介宾短语放在了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在翻译时,必须按现代汉语习惯把后置的介宾成分移至谓语之前。有些介宾后置句中的介词省略了,也要补充出来。2请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宋何罪之有?_(2)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_(3)未之知。_(4)不然,籍何以至此?_(5)具告以事。_(6)为坛而盟,祭以尉首。_(7)臣未之闻也。_(8)孜孜焉唯进修是急。_【答案】(1)“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2)介宾短语后置,第一个“于蓝”放在动词“取”的后面,第二个“于蓝”放在形容词“青”的后面,表比较。(3)否定句中,代词“之”作“知”的宾语前置。(4)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语前置。(5)介宾短语后置,“以事”用于动词“告”的后面,表示对象。(6)介宾短语后置,“以尉首”用于动词“祭”的后面,表动作的形式。(7)否定句中代词“之”做动词“闻”的宾语前置。(8)“唯是”格式的宾语前置。(翻译
7、略)3.主谓倒装和定语后置主谓倒装是谓语放在主语了前边,定语后置是起修饰或限制作用的定语放在了中心词之后。针对主谓倒装句,最重要的是能够做到准确识别,在翻译时,必须按现代汉语习惯把倒装的主语和谓语对调位置。针对定语后置句,最重要的是识记定语后置的标志形式,并能够做到准确识别,在翻译时,必须按现代汉语习惯把后置的定语移至中心词之前。3请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美哉,我少年中国!_(2)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_(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_(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_(5)称心快意,几家能彀?_(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_(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8、。_(8)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_【答案】(1)主语“我少年中国”和谓语“美”倒置。(2)主语“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和谓语“甚”倒置。(3)定语后置句,用格式“之”使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利爪牙,强筋骨”。(4)定语后置句,用格式“之者”使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千里马”。(5)主语“几家”和谓语“称心快意”倒置。(6)定语后置句,用格式“者”使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修狭桃核”。(7)定语后置句,用格式“之”使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高庙堂”“远江湖”。(8)定语后置句,用格式“者”使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素无备奇字”。(翻译略)4省略句和固定结构针对省略句,最重要的是识记其句式特点,
9、在翻译时,要按原句顺序一字一字翻译,并按现代汉语习惯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针对固定格式句,最重要的是识记固定格式的各种例句形式,在翻译时,不要拆开理解固定格式,必须按照固定格式的整体意义来进行。4仿照示例,用括号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或用着重号指出句中的固定结构。示例:(秦王)见燕使者(于)咸阳宫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2)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_(3)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_(4)若辈得无贫乎?_(5)蟹六跪而二螯。_(6)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_(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8)吾孰与徐公美?_【答案】(1)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2)常惠请其守者与(之)俱(往),得夜见汉使。(3)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之)击柱。(4)得无乎(莫非/该不是吧)(5)蟹(有)六跪而(有)二螯。(6)公从之。(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7)不亦乎(不是吗)(8)孰与(与比,哪一个)(翻译略)专 题 训 练(点此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