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青海湟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61569 上传时间:2025-11-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青海湟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青海湟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青海湟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青海湟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青海湟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绝密启用前2023届湟川中学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 文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感谢你们使我有机会就这个最重要的政治问题发表意见在军事技术已发展到目前状况的今天,加强国家军备以保证安全的想法,只是一个会带来灾难后果 的幻想。美国首先制成了原子弹,所以特别容易抱有这种幻想。看来多数人相信,美国最终可能在军事上取得决定性的优势。这样,任何潜在的敌人就会被震慑,而我们和全人类就可以得到大家所期望的安全了。我们近五年来一直信守的格言,简而言之,就是:不惜一切代价,通过得到军事力量

2、的优势以保证安全。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军备竞赛,最初只是作为一种防止战争的手段,现在已经带有歇斯底里的性质。 在保证安全的漂亮帷幕后面,双方都以狂热的速度改善大规模的破坏手段,在人们的眼里,制成氢弹似乎已是可能达到的目标。一旦达到这个目标,大气层的放射性污染以及由此导致地球上一切生命的灭绝,从技术角度而言或将成为可能。这种发展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已明显地成为不可遏止的趋势。第一步必然引出第二步。最后,越来越清楚地,必然招致全人类的普遍灭绝。人类自己走进的这条死胡同还有出路吗?我们所有人,特别是那些对美国和苏联的立场负责的人应该认识到:我们可能战胜外部的敌人,但却不可能消除由战争产生的那种精神状态。如果

3、每采取一项行动都考虑将来可能要发生冲突,那么要取得和平便是不可能的。因此, 一切政治行动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为了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存甚至真诚合作,我们能做些什么?首先要做到的是去除双方的恐惧和猜疑。郑重宣布废弃使用武力(不仅是废弃大规模的破坏手段),无疑是必要的。然而,只有同时成立一个超国家的司法和执行机构,使它有权决定直接关系到各国安全的问题,才 能有效地废弃使用武力。即使是各国发表共同宣言,保证忠诚地通力合作,使成立这样一个“权力有限的世界政府”得以实现,也会大为缓和战争发生的危险。总体来说, 一切人类和平合作的基础首先是相互信任,其次才是法庭和警察一类的机构。对于个人是这样,对于国家也

4、是这样。信任的基础是:取和予都要正直忠实。(摘编自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世界名人演讲录 原子能时代的和平)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美苏军备竞赛最终结果,可能是美国会取得决定性优势,这是多数人的看法(B. 如果想取得和平,就不能还没采取一项行动就先考虑将来可能要发生的冲突、C. 去除双方的恐惧和猜疑,成立超国家的司法和执行机构才可能实现和平共处。D. 人类和平的基础是信任,但法庭和警察一类的机构才是更强有力的可靠保障。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文章先破后立,首先批判错误观点,然后再表明自己的观点即提出中心论点。 B

5、. 文章基于对氢弹危害的清醒认识,认为郑重宣布废弃使用武力无疑是必要的。 C. 文章针对人类自己走进“死胡同”的现状,明确提出了几条具体的解决措施。D. 文章通过“就是”“应该认识到”“应该是”等肯定判断来强调自己的观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美苏特别容易抱有加强军备以保证国家安全这种会带来灾难性后果的幻想。B. 起初只是作为防止战争手段的美苏军备竞赛的性质后来有了趋向缓和的趋势。C. 大气层的放射性污染及由此导致地球上一切生命的灭绝是氢弹的最大危害。D. 所有人普遍认为,我们可能战胜外部敌人却不能消除战争产生的精神状态。(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

6、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2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从1934年10月至 1936年10月,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 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 丰碑。习近平强调,历史是不断向前的,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

7、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长征 永远在路上。 (摘编自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材料二:我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看书。我非常认真地执行,持之以恒。我这样度过 半年时间,我认为对我极有价值。每天早晨图书馆一开门我就进去。中午,只停下来买两块米糕吃。这就是我每天的午饭。我天天在图书馆读到关门才出来。在这段自修期间,我读了许多书,学习了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我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一幅世界地 图,怀着很大的兴趣研究了它。我读了亚当 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约翰 穆勒写的 一部关于伦

8、理学的书。我读了卢梭的著作,斯宾塞的逻辑和孟德斯鸠写的一本关于法律的书。我在认真研读俄、美、英、法等国历史地理的同时,也阅读诗歌、小说和古希腊的故事,我在长沙师范学校的几年,总共只用了一百六十块钱 面包括我许多次的报名费!在这笔钱 里,想必有三分之一花在报纸上,因为订阅费是每月一元。我常常在报摊买书、买杂志。我父亲责骂我 浪费。他说这是把钱挥霍在废纸上。可是我养成了读报的习惯。从一九一一年到一九二七年我上井冈 山为止,我从来没有中断过阅读北京、上海和湖南的日报。 (摘编自红星照耀中国)材料三:埃德加 斯诺所描写的这些“红小鬼”都是十一岁到十六岁之间的少年,来自中国各地。别看他们年纪不大,却有很

9、多人都是参加过长征,或是在长征途中加入到红军队伍的。“有同志们 和你在一起,行军是不苦的。如果要走一万里,我们就走一万里,如果要走二万里,我们就走二万里!”他们总是愉快而乐观,不管行军多么疲乏, 一碰到人问他们好不好,就异口同声地回答“好”!(摘编自长征的故事)材料四: 七律 长征 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材料五: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毛泽东年轻时喜欢读书看报,当年省吃俭用,在书摊买报纸、买杂志,被他父亲斥责为“浪费”,把钱挥霍在废纸上

10、。B.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树起了一座丰碑。C. 我们的红军小战士年龄虽然不大,但他们都参加过长征,或在长征途中加入到红军队伍中,不是现在的同龄人所能比的。D. 长征从瑞金出发,过金沙江、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到达吴起镇,历时一年,历程两万五千里,是一次反围剿远征。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我们今天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B. 进入21世纪我们仍要发扬“长征精神”,长征永远在路上,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

11、不论我们取得多大成就。C. “红小鬼”来自全国各地,但都能吃苦耐劳, 一万里、两万里, 一声令下,照走不误,而且不管多累,别人问起都说“好”。D.七律 长征以自然险阻为例,铺写长征途中的“难”,其实每一句都写人,写人的行为、感受,写红军长途奔波的艰辛。6. 埃德加 斯诺在书中曾说“毛泽东主席是一个能写诗的领导者,并且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最终缔造了新中国”。请依据材料二和材料四,探究毛泽东成为一代伟人的原因。(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驿站长(节选) 俄普希金一天清晨,驿站长走进明斯基的前厅,请求通报大人:有个老兵求见。那勤务兵一边擦着上了楦

12、头 的皮靴, 一边说,老爷正在睡觉,十一点以前不会客。站长走了,到了指定的时间他又回来。明斯基本人 出来见他,身穿晨袍,头戴鲜红小帽。“怎么,老兄?你要干吗?”他问站长。站长这老头子心里砰砰直跳,泪珠儿往上涌,嗓门发颤,仅仅挤出一句话来:“大人!请您做做好事吧!”明斯基眼睛飞快地瞟了他一眼,脸红了,抓住他的手把他引进书房,随手倒闩门。“大人!”站长接着说,“覆水难收,至少,请您把可怜的冬尼娅还给我吧!别毁了她!”“我做过的事,你扳不过来了,”年轻人明斯基说,神色狼狈,“我在你面前有错,我乐意请你原谅。 但是,要我离开冬尼娅,你甭想。她会幸福的,我向你发誓。”然后,他给站长袖口里塞了点儿东西,打

13、开门,于是站长自己也搞不清不知怎地就到了街上。他发呆,好久站住不动,后来他发觉袖口里塞了一团纸。他取出来展开一看,却原来是几张揉得皱 巴巴的五卢布和十卢布的钞票。 他眼眶里又涌出了泪水,这是愤怒的眼泪!他把钞票捏成一团,往地上 一扔,用鞋跟使劲地踩,愤然而去。走了几步,停住脚,想了想。再回转身,但钞票已经没了。 一个衣冠 楚楚的后生看到他,跳上马车, 一屁股坐下,对车夫一声喊:“走!”站长不去追赶。他决定回到他的驿站去,但他想,动身前他跟可怜的冬尼娅至少总得再见一面。为 了这事,两天以后他又去明斯基那里。但这一回勤务兵很严厉地对他说,老爷任何人也不接见,拿胸膛 把他从前厅里顶出来,砰一下使劲关

14、上门,门差点碰了他的鼻子。老头站着,站着 只得走!就在这一天黄昏,他在教苦救难大教堂做了祷告,沿着翻砂街走过去。突然, 一辆华丽的轿车急驰 而过,站长认出了车上坐着明斯基。轿车停在一栋三层楼房的大门前,明斯基下车跑上了台阶。 一个幸 运的念头在站长脑子里一闪。他转过身,走到车夫跟前。“这是谁家的马车,老弟?”他问,“不是明斯基的吗?”“正是。”车夫回答,“你要干吗?”“是这么回事,你家老爷吩咐我送张条子给他的冬尼娅。可我记不得他的冬尼娅住在什么地方。”“就在这儿,第二层。不过,你的条子来迟了,老兄!现在,老爷本人已经在她那儿了。”“不要紧,”站长说,心悸魄动,说不清什么滋味在心头,“谢谢你的指

15、点,不过,我还有我的事情要 办。”说了这话,他就走上楼梯。门关着。他按了门铃, 一颗心沉沉地等了几秒钟。钥匙响了,门对他打开。“阿芙朵琪娅 萨姆松诺夫娜住这儿吗?”“是这儿,”年轻的女仆回答,“你找她有什么事?”站长不答腔,径直走进客厅。“不行!不行!”女仆在后面叫起来,“阿芙朵琪娅 萨姆松诺夫娜有客。”但站长不听她的话, 一直朝前走。头两间房里很暗,第三间房里有灯。他走到开着的门边,停住脚。 房间陈设华丽,明斯基坐着出神。冬尼娅周身珠光宝气,穿着时髦,侧身坐在明斯基靠椅的扶手上,模样 活像个英国马鞍上的女骑士。她情意缠绵,注视着明斯基,捻一绺他那乌黑的鬟发缠绕在自己指环闪烁的纤指上。可怜的老

16、站长啊!他从来没有见过女儿竟有这般美艳。他情不自禁从一旁欣赏着她。“谁呀?”她问,没抬头。他还是不吭声。冬尼娅没听到回答便抬起头。她大叫一声,跌倒在地毯上。明斯基吃了一惊,弯下身把她抱起,突然,看到老站长站在门口,他便放下冬尼娅,向老人走过来,气势汹汹,愤怒得浑身打颤。“你要干吗?”他对站长说,咬牙切齿,“你干吗老缠着我?你这土匪!出去!滚!”一只有劲的手一把揪住老头的衣领,只一推,他便到了楼梯上。老头回到自己的住处。他的那位朋友要他去告状。但是,老头想了想,摆摆手,决心忍气吞声算了。(萧珊译,有删改)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驿站长苦苦哀求

17、贵族老爷明斯基放过自己的女儿,却仅仅挤出一句话“大人!请您做做好事吧!”面对高官,他不敢有丝毫反抗之心。B. 驿站长的女儿冬尼娅生得漂亮,虽然文章中并没有具体描写她如何美丽,只是用驿站长、明斯基对她的反应来侧面烘托她非凡的美貌。C. 冬尼娅衣着华丽,侧身坐在明斯基靠椅的扶手上,还玩着明斯基的瑟发,如果明斯基此时不爱她,肯定不会让她玩弄自己的头发。D.驿站长看到明斯基的马车,灵机一动,编了一个给冬尼娅送纸条的谎言,成功骗过了车夫和女仆,来到二楼终于见到了久别的女儿。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6分)9. 请简要分析小说中驿站长、冬尼娅、明斯基三人见面时的场面描写。(

18、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使月氏。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 骞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身毒国在 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其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 去汉万二千里,居西南。今身毒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

19、 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 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诚得而以义 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天子欣欣以骞言为然。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 并出:出號,出祚,出徙、邛,出焚,皆各行一二千里。其北方闭氐、菲,南方闭鬻、昆明。昆明之属无君长, 善寇盗,辄杀略汉使,终莫得通。然闻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名滇越,而蜀贾间出物者或至焉,于是汉 以求大夏道始通滇国。初,汉欲通西南夷,费多,罢之。及骞言可以通大夏,乃复事西南夷。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

20、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是岁,元朔六年也。后二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 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 是岁骠骑 将军破匈奴西边,杀数万人,至祁连山。其秋,浑邪王率众降汉,而金城、河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 匈奴时有候者到,而希矣。后二年,汉击走单于于幕北。 (节选自汉书 张骞李广利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B. 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C. 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

21、食/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D. 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11. 下列对文中下划双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建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即西汉汉武帝的年号。古代纪年除了皇帝年号外,还有天干地支纪年法和公元纪年法。B. 滇国,我国古代国家名,出现于战国初期,西汉初年汉武帝出兵征讨云南,滇王拱手降汉。今云南简称“滇”即源于此。C.侯,中国古代爵位名(一些邻国也用),自中国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侯爵,是周朝君伯侯子男五等爵的第三等。D.单于,何奴人对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

22、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张骞当初出使月氏时,随身携带一百多人出发,十三年后竟然只有两个人回到汉朝。 B. 距大夏东南几千里远的身毒国,习俗和大夏一样定土而居,但是地势低洼潮湿暑热。 C. 皇帝听了张骞的话后,知道通过施之以利可以让大宛及大夏、安息等国来朝拜汉朝。D.元朔六年,骠骑将军攻破匈奴西部,打到了祁连山。两年后,单于被打逃跑到了漠北。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 (2)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 (二)

23、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赠溧水崔少府杜 荀 鹤庭户萧条燕雀喧,日高窗下枕书眠。只闻留客教沽酒,未省逢人说料钱。洞口礼星披鹤氅,溪头吟月上渔船。九华山叟心相许,不计官卑赠一篇。【注】崔少府:崔志远,他曾被任命为宣州溧水县尉。料钱:唐宋旧制,官吏除俸禄外,有时另给食料,或折钱发给。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题目中的“少府”即县尉,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少府”同义。B. 因为平日闲散无事,所以朋友来了非常热情,拿着料钱直喊着“买酒买酒”。C. 这首诗从细微着眼,是针对自己朋友而作的赠予诗,体现两人之间的友谊。

24、D. 这首诗前三联叙述平时的隐逸生活,尾联才点明赠诗主旨,先叙事后抒情。15.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韩愈在师说中以孔子从师的例子证明了“ ”的观点,而郯子等人道德 学问不如孔子又与后文“ ”的观点相照应。(2)杜甫的登高中“ ”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 ” 一句,则表达了诗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 活哲理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

25、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虽然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要不断 。( )。时代再出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探索实践,有许多新的领域需要开拓创新。改革在很多领域突入了 深水区,仍然需要我们摸着石头过河。改革开放既难免时代性、体系性、全局性问题,更面对着比触动灵 魂还难的触动利益的难题。 唯有继续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才能激发改革开放的强劲动力,推动中国航船驶 向更加开阔的水域。改革开放永无止境。过去40多年,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 的创 新实践,谱写了

26、中华民族 、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改革开放再出发,咬定既定战略目标,继续弘 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开拓,我们就一定能不断 ,让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呈现更加旺盛的生命力。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翻山越岭 B. 跋山涉水 C. 跋山涉水D. 翻山越岭山长水阔 山长水阔 波澜壮阔波澜壮阔自强不息 自力更生 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过关斩将 闯关夺隘 闯关夺隘过关斩将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处在新的历史方位,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B. 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因为我国改革

27、发展处在新的历史方位C. 我国改革发展处在新的历史方位,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D. 我国处在新的历史方位,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既面临着改革开放时代性、体系性、全局性问题,又面对着比触动灵魂还难的触动利益的难题。B. 改革开放既面临着时代性、体系性、全局性,又面对着比触动利益还难的触动灵魂的难题。C. 改革开放既面临着时代性、体系性、全局性问题,又面对着比触动灵魂还难的触动利益的难题。D. 改革开放既离不开时代性、体系性、全局性问题,又触动着比触动灵魂更为困难的利益的难题。(二)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共2小题

28、,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孩童在面对新情境和陌生人时,往往会显得腼腆、容易受惊、胆怯、犹豫或过分沉默,可能就是一般 所谓的害羞。就心理学观点而言,它属于我们人类的一种自卫策略。害羞在儿童行为中是极为普遍存 在的一种问题。害羞这种行为,在西方有些哲学家、艺术家把它视为一种美德;而在我国社会中也流传 “沉默是金”“听话就是乖”等观念,因此一般人 ,甚至相反地以为 那是一种良好行为。事实不然,如果一个孩童的害羞行为与生活紧密不分的话,就会造成最少的社会接触。这类孩童不 但减少获得他人认可肯定的机会, ,渐渐地不敢再奢望认识朋友, 日子变得孤独、痛苦,最终无法表现出真正的自我,对人格

29、发展影响甚大。害羞学童对其沉默寡言、不善 表现的行为反应, ,而是不知如何去改善。结果,只好利用眼耳去 拉近他与同学、朋友的距离,希望使自己不要感到完全被孤立。因此,如何了解这类小孩并进一步提供辅导途径是有必要的。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 字。(6分)21. 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李商隐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司马光在教育子女时说:“顾人之常情,由俭入 奢易,由奢入俭难。”明朝朱柏庐在治家格言中也曾说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话语是先贤的智慧结晶,作为家风家训,寄托着长辈对子女的殷切希望。在逐渐富裕起来的今天,有人认为要与时俱进,不要再节俭了,否则与社会格格不入。光明中学高三(1)班准备召开以“中学生讲究吃喝穿戴的是与非”为主题的班会。假如你是班会的一员,请完成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